這屆年輕人算是把“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玩明白了。
磷蝦、三文魚、鵝肝、乳鴿……你以為這些東西是年輕人買給自己吃的?非也,這些食材早就變成了寵物食品的配料,然后以動輒50元/斤的價格被年輕人追捧。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這些年輕人的消費心理,那大概就是“我可以用黑色液體勺吃9.9元的‘國潮外賣’,但我的崽絕對不行”。
《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指出,我國在2023年的寵物犬數量為5175萬只,寵物貓數量為6980萬只。
在飼主畫像層面,“90后”在2020—2023年間連續占比第一,且2023年憑借46.6%的人群占比遙遙領先其他年齡群體,成為名副其實的養寵主力軍。
在宏觀消費數據層面,我國2023年城鎮寵物消費市場規模為2793億元,預計在2026年達到3613億元。

在微觀消費數據層面,有85.24%的受訪者為寵物花過錢,46.9%的受訪者經常為寵物購買玩具,44.3%的受訪者曾為寵物支付高額醫療費,超70%的年輕人喜歡高消費養寵。
可以說,年青一代成為養寵主力軍后,社會上持有“人吃什么,寵物就吃什么”“養寵物只要給口飯,不養死就行”等觀點的人群占比正快速下降。對年輕人而言,寵物更像是家人和朋友。自己不僅要讓對方吃飽,還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錢、精力來提升毛孩子們的生活質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抖音話題科學養寵攻略、科學養寵的播放量分別超過了269億、26億,內容涵蓋寵物食譜分享、寵物行為分析、寵物醫療科普等多個方向。而在更注重“儀式感”的小紅書上,網友們則開辟了寵物生日這條新賽道。目前與寵物生日相關的筆記總量已經超過了55萬篇,內容涵蓋生日蛋糕、生日布置、拍照攻略等多個方向。
從注重科學飼養確保寵物健康,到為寵物過生日強化情緒反饋。這些年輕人正在用行動打響“育嬰式養寵”這個詞的知名度,用錢包來推動寵物市場二次進化。
《2024—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運行狀況及消費市場監測報告》指出,我國2023年的寵物經濟產業規模為5928億元,預計2028年增長到11500億元。
年輕養寵人高昂的消費欲望不僅促進了市場規模的增加,還促進了寵物市場的領域細分化。讓原有的寵物食品、寵物用品、寵物醫療、寵物培訓賽道釋放出了寵物補劑、寵物智能硬件、寵物保險、寵物婚介等全新的子級賽道。
拿寵物用品舉個例子。因為有人擔心水質問題影響寵物的泌尿系統健康,所以市場上出現了有過濾系統的智能寵物飲水機;因為有人擔心寵物上廁所后不衛生,所以市場上出現了有自動清理功能的智能寵物廁所;因為有人擔心降溫后寵物生病,所以市場上出現了有恒溫系統的智能寵物箱……
對眾廠商而言,當下寵物市場的消費趨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作為飼寵主力的年輕人不僅消費欲望高,還清醒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這時如果有廠商想吃掉“育嬰式飼寵”這波版本紅利,那么最好的做法不是去搞營銷,也不是去打價格戰,因為這樣只能讓自己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去主動迎合年輕用戶的需求,嘗試在細分領域打出差異化優勢才是更加明智的選擇。畢竟只要“年輕人把寵物當作孩子來養”這個前置條件存在一天,那大部分在人身上獲得成功的商業創意就可以拿過來嘗試一天。
貓狗等常規寵物也罷,蜥蜴蜘蛛等小眾異寵也好,為什么近年來身邊養寵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為什么這些年輕人總是把寵物當作家人看待?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就在“情緒價值”和“社交需求”上。
在年青一代寵物飼主里,很多人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一個人住在出租屋里,不得不獨自面對初入社會的不適感。這時養一只小貓或是小狗,不僅能幫他們擺脫獨居生活帶來的孤獨感,還為那些工作上的壓力提供了宣泄口。
除了充當“心理安慰劑”,寵物們還起到了“社交潤滑劑”的作用。社交媒體的存在放大了我們的社交需求,分享寵物照片、飼寵日常等行為除了更容易收到“贊”或“分享”,還能夠充當年輕人對話途中的話題,放大他們交友成功的概率。
年輕人投入精力和金錢,寵物用情緒價值反哺年輕人。對這些孤獨的飼主而言,是寵物的存在讓他們重拾了對生活的掌控感,讓他們在高壓的環境下擁有了自己的避風港。
這種互相需要關系,也促使年輕人把毛孩子們當作了自己的家人,用投入更多金錢和精力的方式,為寵物謀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也許在圍觀者眼里,他們這種“自己節衣縮食,寵物滿漢全席”的行為很不明智。但在養寵人眼里,愛不僅是這一切的出發點,更是寵物對自己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