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音”的社會氛圍和思想基礎是無所畏懼無所顧忌地引進和吸取,無所束縛無所留戀地創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傳統。
唐代藝術既不純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動的夸張描繪,也不只是內在心靈、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對有血有肉的人間現實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執著。
盛唐藝術的典型代表是唐詩。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圣。少喜唐音,老趨宋調,這種個人心緒愛好隨時間遷移的變異,倒恰好象征式地復現著中國后期封建社會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識分子由少壯而衰老,由朝氣蓬勃、縱情生活到滿足頹唐、退避現實的歷史行程。詩歌隨時代的變遷,由宮廷走向生活。永恒的江山、無限的風月給詩人們的,是一種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夾著感傷、悵惘的激勵和歡愉。
初露頭角的知識分子要求突破各種傳統約束羈勒;他們渴望建功立業,獵取功名富貴,進入社會上層;他們抱負滿懷,縱情歡樂,傲岸不馴,恣意反抗。恰恰只有當他們這個階級在走上坡路,整個社會處于欣欣向榮并無束縛的歷史時期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