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張家墊村,眼前的這個江南小村自是一派悠閑景象。不少村民在村口的廣場上曬太陽,旁邊的籃球場上,幾個少年熱火朝天地打著籃球。
“瞧瞧,我們村什么都有,廣場、公園、籃球場,真不比城里差?!薄扒靶┠暾l能想到村子能變得這么好?”你一言我一語,村民們話里話外充滿了欣喜。
近些年來,張家墊村黨總支帶領黨員、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干,繪就了和和美美、蒸蒸日上的鄉村生活圖景。
“黨組織是靠得住的”
2016年,張云接到組織的“求賢令”,他的老家張家墊村缺一個年富力強的帶頭人。他稍加思索,便欣然回村,擔任了村黨總支的“臨時書記”。“我以前一直在鄰村辦廠,沒有做相關工作的經驗,但我真的想為村民們做點事情。”張云說。
當時臨近村“兩委”班子換屆,但工作不能停擺,必須讓黨員干部動起來、干起來。于是,張云決定從解決村民的“心頭大事”開始。
張云帶著黨員干部到村民家里走訪,逐個詢問意見。最終,決定從村民反映最強烈的事入手——修好村口那條泥濘坎坷的路。
這條路是張家墊村通往鎮里的必經之路。路很窄,只能容納一輛車通過;路不平,土質路面上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經過這條路時,大家都得小心翼翼。即便如此,車輪還是時常會陷在泥坑里。
所有人都想把這條路修好,可難題在于,路兩邊空置的15間房屋涉及40戶村民的產權。
“這是全村人想做成的事,事關你我他,我們必須得干成。”張云在黨員大會上給大家加油鼓勁。短短15天,張云帶領黨員干部一家家上門、一遍遍溝通,不厭其煩,最終跟相關村民達成一致,完成簽約。
房子拆了,路修好了,村民們的心氣也順了。“現在,這條路可是雙車道,多氣派,這才是村里的主干道嘛。”
這件大事干得漂亮,給張家墊村所有黨員干部打了一針強心劑,也讓村民們覺得這屆村“兩委”班子是靠得住的。
不久,村“兩委”換屆程序啟動,張云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其他“兩委”班子成員也全部當選?!褒R心協力干大事,全心全意干成事”成為張家墊村所有黨員干部的共識。
“我也有辦事專員”
在張家墊村,每一名黨員的家門口都掛著一塊牌子,上面清楚標明了這名黨員的姓名、責任崗位,以及包聯哪幾戶村民。
從2016年擔任村黨總支書記開始,張云就積極推廣這項引導黨員、群眾廣泛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黨員聯戶”。張家墊村有65名黨員,按照“就親就近就鄰”原則,每名黨員包聯5戶至7戶村民。
“村里大事小情很多,如果只靠我們村‘兩委’班子這幾個人,很難面面俱到,而‘黨員聯戶’可以發揮廣大黨員的作用,及時幫助鄰近的村民解決難題?!睆堅平榻B。
房前屋后轉一轉,各家各戶串一串,送政策、解難題,一張細細密密的“黨員服務網”在張家墊村鋪就。
“我前一陣子生病,是村里告訴我可以領取補貼的。這可幫了我大忙!”77歲的村民張國金說。
從村民“不知情、提要求”,到村里“主動給、主動問”,村民對村“兩委”和黨員們的態度變了,與之聯系也越來越緊密了。
在“黨員聯戶”制度基礎之上,張家墊村還實行了另一項制度——“一人一崗,平急轉換”。設置“常態崗”“特長崗”“應急崗”3類崗位,每類崗位下靈活設置子崗位。平時,大家各司其職;一有大事,各個崗位的黨員就自動轉換至“急時”崗位,沖鋒在最前面。
2021年,強臺風“煙花”從浙江正面登陸,張家墊村很多地方被淹。30多名黨員根據認領的“應急崗”就地“平急轉換”,在張云的帶領下迅速投入戰斗。他們有的幫助村民做好家中防汛措施,有的泡在水里轉運年老體弱的村民,有的開著自家的農用插秧機運送物資……哪里有需要,他們就在哪里頂上,3小時內安全撤離了近500名村民。
“這不僅是認領了一個崗位,更是我們守護村民、守護村莊的責任所在。”張家墊村的黨員們都有同感。
平時,張云會在村民大會上點名表揚黨員們做的好事實事,這讓他們有了很強的榮譽感、歸屬感、使命感,也讓村民們更加認可黨員的先進性。
“歡迎來我們村的油菜花田打卡”
如今,在張家墊村,春可賞百畝七彩油菜花,秋可享金色豐收喜悅;夏有籃球對抗賽,冬有圍爐煮茶。這個曾經位于城市邊緣的落寞小村,靠著美麗的新村景聲名鵲起。
村里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油菜花田的美景。2024年花開時節,張家墊村精心打造的百畝油菜花田首次亮相。色彩斑斕的油菜花景觀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這一成果來之不易。
張家墊村既不依山傍水,沒有絕佳風景,又不沿海沿江,沒有漁業、交通等資源,村里發展什么富民產業是個大問題。于是,張云帶著黨員干部到各個先進村鎮考察學習,甄選發展項目,多次征求村民意見,最終決定抓住張家墊村離市區近這一區位優勢,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一次外出學習時,張云接觸到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他抓住機會,表達了村里想要發展景觀種植的意愿。雙方經過一番協商,最終達成合作,共同打造七彩油菜花田項目。
張家墊村黨總支把村民手中閑置農田集中流轉,再轉包給村里的種糧大戶,種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提供的新型油菜花品種。
“說實話,剛開始我也不知道種油菜花能不能掙錢,不過張書記頭腦靈活,我相信他的眼光。”村里種植油菜花的種糧大戶張海平說。
村黨總支還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下屬研究所黨支部開展黨建聯建活動,邀請30余名專家來村里“把脈問診”,教授新型撒種、施肥、除蟲技術,促使油菜花產量得到增長。
百畝試驗田大獲成功,黃色、紫色、粉色……五顏六色的油菜花同時綻放,細細密密的花朵簇擁在一起,匯聚成一片花海。游客們在花田中拍攝的照片“刷爆”了社交媒體,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一個半月時間,小小的張家墊村總共接待了4萬多名游客。
村干部帶著黨員們維持秩序、打掃衛生、引導游客,提升大家的游玩體驗;村民們在村口的主干道上擺攤,售賣各種小吃、農產品、文創產品;花田邊的露營場地、兒童動感單車等配套設施也為村子帶來不少收入。短短幾十天,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10萬元。
當年張云帶著黨員干部走訪村民詢問意見的做法,已經成為張家墊村一項定期開展的工作。所有意見匯集成“民聲清單”,是否可行、什么時候實現,都會在村民代表大會上作充分說明。
盤活舊廠房,外租給其他企業;重新整修菜市場,由村里統一經營管理;建成羽毛球場、籃球場……一個個群策群力的項目落地,張家墊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經從最初的每年3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00萬元。
在2024年底的村民代表大會上,張家墊村“兩委”班子成員獲得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梢?,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群眾心中自有評判。
(摘編自《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