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西南州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以其豐富多元的能源資源、積極有力的政策扶持以及令人矚目的發展前景,成為能源產業發展的熱土。近年來,黔西南州正立足能源資源優勢,聚勢賦能促發展。
煤炭資源:
儲量驚人,產業蓬勃發展
黔西南州堪稱一座礦產資源的巨大寶庫,已發現的礦藏多達42種,其中25種查明了資源量。煤、金、鈦等6種資源儲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煤炭產業更是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穩穩占據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畢水興煤炭富集區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含煤面積達8861.98平方公里,遠景儲量高達206.66億噸,保有儲量96億噸,在全省穩居第三,是“西南煤海”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炭資源在普安、興仁、晴隆等地廣泛分布,煤種豐富,焦煤、瘦煤、貧瘦煤、貧煤以及無煙煤應有盡有,無煙煤占比約88%,為各類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黔西南州緊緊抓住煤炭資源富集這一突出優勢,大力實施“產業強州”戰略,深入貫徹貴州省委、省政府“富礦精開”的決策部署,全力推動“煤電網產”“風光水火儲”深度融合發展,構建起了以煤為根基、以電為載體、以網為核心、以產為終端的全鏈條產業格局。黔西南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煤炭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積極推進產業整合與升級,加速煤礦“兩化建設”,大力推動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煤礦建設,促使煤炭產業朝著高質量方向轉型升級。
目前,黔西南州83處礦井成功取得兼并重組主體資格,重組規模達4335萬噸/年。現有生產建設煤礦43處,其中37處煤礦持有有效安全生產許可證,產能達1725萬噸/年;6處煤礦正緊鑼密鼓建設中,預計2025年將有3處建成投產。2024年,黔西南州原煤產量達1494萬噸,產值43.9億元,預計2025年原煤產量將攀升至1850萬噸,產值達47億元。
為推動煤炭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黔西南州精心挑選并重點推薦了8個極具潛力的煤礦招商項目。例如,地瓜一號東井探礦權,規劃建設規模為180萬噸/年,無煙煤資源儲量達8.78億噸,資源儲量備案和用地預審已圓滿完成。還有地瓜二號井、地瓜三號井等探礦權項目,以及興仁市多個金礦、煤炭普查探礦權項目,安龍縣青龍臺板燕煤炭勘查區探礦權項目等,這些項目各有優勢,資源儲量可觀,發展前景廣闊。
同時,在政策支持方面,省級層面,貴州省能源局與貴州省財政廳聯合印發獎補政策,對煤礦安全生產建設、智能化建設、煤層氣及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等給予獎勵。州級層面,依據相關通知,對實施“兩化”改造的煤礦,在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州、縣兩級將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
電力供應:
強勁穩定,保障工業發展
黔西南州作為全國三大水電基地之一,是中國“西電東送”的關鍵能源基地、電力樞紐和重要通道。全州擁有南方電網興義供電局和興義市電力公司(地方電網)兩張電網,共同構建起“兩網”互聯互通、清潔高效、安全穩定的電力供應保障體系。興義電力公司在西南五省區中獨具自主定價權,與南方電網攜手打造出高效、安全、低價、綠色的電網格局。
目前,黔西南州電力裝機容量達1702.492萬千瓦,綠電占比超70%。其中,火電裝機497萬千瓦,水電裝機672.392萬千瓦,新能源裝機525.1萬千瓦,形成了“風光水火”互濟、安全可靠的供電體系,為黔西南州工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電力后盾。黔西南州2024年發電量達441.15億千瓦時,預計2025年發電量將增至450億千瓦時。
新能源領域:
風光無限,潛力亟待釋放
黔西南州的風光資源得天獨厚,太陽能資源年平均利用小時在1000至1150小時之間,風力發電年平均利用小時在1900至2000小時之間。從用地政策、國土空間規劃等多方面綜合考量,理論上全州新能源可開發量約2000萬千瓦,其中風電約800萬千瓦,光伏約1200萬千瓦。經詳細排查,全州剩余可開發新能源資源約1085萬千瓦,包括風電380萬千瓦,光伏705萬千瓦。
黔西南州精心規劃了100個項目,涵蓋48個風電項目和52個光伏項目,并且特意預留500萬千瓦(風電約210萬千瓦,光伏約290萬千瓦)的剩余資源,專門為新建火電廠、重大產業等進行配置,全力配合相關產業招商項目落地,為引入大型優質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能源保障,助力全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能源與產業的協同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