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花椰菜是一種對溫度較為敏感的蔬菜,其適溫范圍相對較窄。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扣棚后管理、病蟲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拱棚花椰菜栽培技術。在栽培過程中,需注意土壤的酸堿平衡和營養供給、科學施肥和灌溉,以提高花椰菜的質量和產量。
關鍵詞" "秋延后;花椰菜;關鍵技術
花椰菜又名菜花、花菜,原產地在中海沿岸,為十字花科蕓薹屬2年生蔬菜[1],甘藍的變種。近年來,山東省夏津縣白馬湖鎮前梅村的秋延遲拱棚花椰菜種植基地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延長產業鏈,顯著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有效促進了鄉村振興。2023年,該基地栽培秋延遲拱棚花椰菜500余畝,11月中下旬開始上市,畝產花椰菜超過2 000 kg,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濟南等地,畝效益達到1萬多元。
1" "品種選擇
秋延后拱棚栽培花椰菜品種選擇非常關鍵[2]。推薦選用抗病性較強、生長期適中的花椰菜品種,如中晚熟品種“寒秀”,既能保證生長,也能應對秋季可能出現的溫度變化。
2" "播種育苗
2.1" "苗床準備" "挑選地勢較高、排水灌溉條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塊,前茬避免選擇十字花科作物。播種前深翻土壤并充分晾曬,每畝施入5 000 kg的高品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量復合肥,提升土壤肥力。施肥后平整土地起高畦,畦寬1 m、長6 m,以利于排水與作物生長。圍繞苗床開挖排水溝,保障雨季時水分能迅速排出。
2.2" "適期播種" "最佳播種時節一般在7月末至8月中旬。可直接干燥播種,也可在冷水中浸泡2~4 h取出晾干后再行播種。播種前澆透底水,待水分滲透后,于苗床上鋪1薄層細土后,將種子均勻撒于畦面,覆蓋1 cm厚的細土。育苗期間正處于夏季,天氣高溫且多雨,播種完成后還應搭棚降溫防雨。如果遇到炎熱干燥天氣,要勤噴水,保持畦面濕潤,待幼苗出齊后,適時適量澆水以降低溫度。
2.3" "苗床管理" "及時除草與適度間苗。氮素營養不足或根系受損,易引發“早期現球”,花球體積偏小,喪失商品價值。第2次間苗后,結合灌溉適量追肥。苗期正值雨季,需防洪防澇,若遇干旱小水勤澆,防止“早期現球”現象,防止植株過度生長。定植前對幼苗進行分株,一般播種畦與分苗畦的比例為1 ∶ 4。分苗在氣溫較低的陰天或下午時段進行,按照株行距10 cm分苗栽植,分苗后澆透水以降低地溫,促進根系深扎。隨后中耕,幫助幼苗穩健生長,同時嚴格控制澆水量。
3" "適時定植
種植花椰菜的理想土壤應具備豐富的有機質,疏松、肥沃、深厚的土層,以及出色的排水與保水保肥能力,同時確保排灌系統良好[3],土壤pH6~6.7。種植前,每畝施入5 000 kg腐熟有機肥和50 kg過磷酸鈣。東西走向整畦,畦長6~8 m,寬1.2 m。8月下旬至9月初,幼苗日歷苗齡30 d左右、真葉5~6片時定植。定植前1日充分澆透起苗水,確保營養土濕潤適宜,水下滲后起苗定植。營養缽育苗可直接定植。株行距40 cm×60 cm,深10~12 cm,每畝定植2 700株,隨后澆定植水。
4" "定植后管理
花椰菜是一種喜肥且耐肥的作物[4],特別是在花球形成期,對磷鉀肥的需求尤為顯著。對營養失衡反應十分敏感:缺鉀易導致黑心病,缺硼則可能誘發花球中心開裂并變為銹褐色,伴隨苦味,缺鎂則會令葉片黃化。花椰菜定植后,根據需要適量灌溉1次緩苗水,中耕除草2~3次,促進蹲苗。8~9 d后,隨著氣溫降低,花椰菜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此時應加強肥水管理,每次澆水隨水畝施10~15 kg尿素或15~20 kg高氮復合肥,交替使用,追肥2~3次。根據花球生長適時噴灑50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促進花球均勻生長、肥嫩潔白。施肥時需注意肥料均勻分布,避免過于集中導致肥害。根據土壤濕度適時澆水,花球形成階段每周澆水1次。10月中旬以后,隨著氣溫下降適當控制澆水量和頻率。
5" "扣棚后管理
10月初要完成棚架的搭建,并準備好高質量的塑料無滴膜。10月中旬氣溫開始降低,要及時覆膜扣棚,11月上旬以后,夜間覆蓋草苫保溫。扣棚前徹底灌溉1次,以后不再澆水,防止水分過多導致根系腐爛。扣棚后停止追肥,管理的核心是精細調控溫濕度。高溫高濕環境下,花椰菜生長過快且易感病,使花球生長緩慢、產出下降及品質受損。扣棚早期早晨開啟通風口,傍晚關閉,依據天氣預報及棚內溫濕度調整通風口大小。如遇低溫陰冷天氣,應晚揭早蓋,盡量減少甚至避免通風。注意及時清除棚內雜草,定期檢查塑料薄膜是否完整,如有破損及時修補,根據生長情況適時調整草苫厚度。花菜橫徑5 cm左右時,可將外葉折斷并蓋在花球上,避免陽光直射或受霜凍的影響,保證花球潔白干凈。
6" "病蟲防治
秋延遲拱棚花椰菜病蟲害一般發生較輕,需注意及時防治霜霉病、軟腐病及小菜蛾等病蟲害[5]。防治霜霉病可噴灑霜霉威、甲霜靈錳鋅等,發生軟腐病需及時清理病葉并噴灑氯溴異氰尿酸、中生菌素等,小菜蛾使用高效低毒農藥防治,如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類藥劑或蘇云金桿菌。為預防病蟲蔓延,定期檢查植株健康狀況,保持園區清潔;合理輪作和間作,增強土壤肥力,促進植株生長;加強水分管理,避免積水造成根部病害;適當引入天敵昆蟲,如瓢蟲、寄生蜂等進行生物防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障花椰菜品質。
7" "適時收獲
11月末到12月初為最佳收獲期。收獲時選擇晴朗無霜天氣,提前準備好儲存設施,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延長保鮮期。采摘標準為花球緊實、顏色潔白、表面無凹凸、花枝緊湊不散亂、無病蟲害。收獲時應輕拿輕放,防止造成機械損傷,影響儲存質量。收獲后立即進行初步篩選,去除病弱花椰菜,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增加市場競爭力,實現收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周年英,肖杰,李麗娜,等.天門市綠色食品花椰菜優質輕簡化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 2023, 29(21): 55-58.
[2] 楊連勇,姓星偉,黃科,等.洞庭湖區花椰菜高效栽培技術及潛力品種推薦[J].長江蔬菜, 2024(7):15-17.
[3] 楊保峰.豐寧縣壩上露地花椰菜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 2024(2): 30-32.
[4] 馮海萍.供鉀水平對寧南山區花椰菜產量及鉀素平衡的影響[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2024, 59(3): 165-172.
[5] 蔣明,袁紅銀,王學平,等.花椰菜小菜蛾和菜青蟲的田間防治試驗[J].中國植保導刊, 2023, 43(10):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