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香椿栽培有2 000余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綠色保健菜”“黃金蔬菜”“樹梢上的美味”等,是名副其實的環保健康食材,發展趨勢持續向好。紅油香椿芽是傳統高檔美味木本蔬菜,質量上乘,顏色鮮亮,營養均衡,味道鮮美,風味特別,香味濃郁,深受客商青睞,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陜西渭南地區紅油香椿栽培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前列,并形成了產地環境、地塊條件、苗木選擇、整地施肥、定植、田間管理、整形修剪、病蟲防治、適時采收和即時銷售等綜合性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 "紅油香椿;栽培技術;露地;優質
筆者在長期指導陜西省華陰市、華州區、臨渭區和韓城市等區域內廣大香椿栽植戶和農業企業的過程中,通過長期調研論證、試栽對比、觀察篩選后,確定并引進紅油香椿苗木作為主栽品種。實際栽培過程中發現,同樣條件下,紅油香椿品種能夠實現當天帶土起苗運苗,當天定植,成活率達95%以上,并且比綠香椿等品種早出芽5 d左右,具有優質、早產、售價高的優勢,樹冠開闊、椿芽紅色、香味濃郁、色澤鮮亮、纖維少,深受栽植戶、市場和消費者的喜愛。
1" "產地環境
紅油香椿栽培產地要選擇生態環境良好的無污染地區,距離工礦區1 000 m以上,距離公路、鐵路干線和生活區50 m以上,且產地的上風向和灌溉水上游不應有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工礦企業。
2" "地塊條件
栽培地塊選擇坡度平緩、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的區域,具備一定的灌溉條件和排水設施,灌溉水源為深井水、水庫等清潔水源。土壤為沙壤土且土層深厚,交通便利,利于及時采摘并方便運輸。
3" "苗木選擇
苗木選擇莖粗0.5~1 cm、高0.8~1 m,根系發達,頂芽飽滿,無病蟲危害和機械損傷,葉色紅潤、葉片肥厚的幼苗。品種選擇在栽植地表現良好,被當地菜農、專家和市場認可的優質品種或者地方良種,具備出芽早、耐低溫、顏色紅亮、脆嫩多汁、香味濃郁等優良特性。
4" "整地施肥
施入腐熟廄肥3 000~4 000 kg/畝、過磷酸鈣50~75 kg/畝,深翻30~40 cm,耙細整平后起壟,壟寬100~120 cm,壟高20~30 cm,壟上挖深80~100 cm定植溝備用。生產中常將修剪或平茬的廢棄枝條收集起來,經過粉碎后用水澆濕,枝條含水量60%~70%時加入2%~5%磷酸二銨,按照1 ∶ 4 000的比例加入微生物菌劑進行堆肥,經過腐熟發酵,對發酵完成的有機肥抽樣檢測,合格后作為有機肥施入香椿園,省工、省時、省成本,深受菜農歡迎。
5" "定植
定植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進行,以秋季定植為佳,生產上常采用深溝寬壟帶土大坑定植。挖穴栽植時,行距100 cm,株距40 cm,穴深20 cm。秋季栽植多以壟上帶土深栽為主,密度為2 500~3 500株/畝。栽后分層填土,注意澆足定植水,定植后及時定干。
6" "田間管理
6.1" "中耕除草" "香椿栽植后,可隔行間作秋冬季矮稈作物或綠肥,夏季壓青改土,及時中耕,中耕深度15~25 cm。春季雜草發芽前,可選用33%二甲戊靈乳油150~200 mL/畝,對水30 kg噴灑地面。
6.2" "覆膜覆草" "早春芽苞未開裂前,追肥澆水后樹下覆蓋地膜,以增加溫度和維持一定的土壤墑情,促進香椿提前萌發。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樹下覆蓋10~15 cm的小麥秸稈、麥糠或雜草等,保溫保濕,堆漚和深翻后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地力。
6.3" "追肥澆水" "生產中,追肥以三元肥為主,和澆水相結合效果更好。9—10月翻園,每2~3年翻1次,深度為20~30 cm,同時施入復合肥,或者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次采芽后結合地力、香椿樹的生長情況及葉片顏色,適量追施復合肥,大樹300~500 g/株,幼樹100~200 g/株。4—6月,可在每次采芽前3~5 d追施氮肥,8月以后施用磷鉀肥,用量為150~200 g/株,9月份施入磷肥,加快木質化程度,預防凍害,并根據土壤墑情及時灌水。
6.4" "錯位間伐" "對于建園相對較早、苗木基數偏大的香椿園地,如相鄰行距≤60 cm,株距≤30 cm,或中心樹周圍半徑25 cm內過密樹,可實施錯位間伐,能夠有效解決產量不高、作務困難、通風透光不好、品質不優等問題,使香椿樹的布局更趨于合理。
6.5" "分株移栽" "自然環境狀態下,樹齡超過1年的香椿樹,其根部會滋生大量不定芽,或者在樹冠周圍萌發一些幼苗,可將其移栽并培育成新的幼株。還可以采用人工斷根的方法進行分蘗繁殖,翌年即挖即栽,新株成活率高,生活力強。
6.6" "預防凍害" "早春或初冬,香椿樹容易遭遇凍害,噴施蕓薹素內酯以增強香椿樹體的抗逆性,加強樹體光合作用,促進生長發育。大田試驗證明,蕓薹素內酯在抵御早春干旱和低溫凍害方面作用更為明顯。另外,在香椿采摘前噴施1次蕓薹素,可以提高香椿耐貯耐運性。
7" "整形修剪
7.1" "截干定干" "定植后截干,截干高度40~50 cm,促進植株下部2~3個側枝形成骨干枝。當骨干枝長到30 cm以上時,保留5~10 cm枝干剪去頂梢,促進更多側枝形成。
7.2" "摘心短截" "摘心和短截可以增加香椿芽量,增產1.5~2倍。6—7月,保留15~25 cm枝干摘心或短截,1年生枝條15~20 d便可以抽發2~5個側枝,當側枝長至10~15 cm的充實短枝時,第2年就可以采摘香椿芽。
7.3" "噴施調節劑" "實踐中,當苗木高度≥60 cm時,在苗木頂端噴15%多效唑粉劑2 000倍液,可以有效控制香椿苗木的高度,縮短節間和葉片長度,確保頂芽和側芽充實飽滿,實現輕簡化采摘,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增加純收益。間隔10 d,噴2~3次。
7.4" "平茬處理" "6—7月,香椿芽采收結束后,在主干離地面60 cm處平茬,以促使側芽萌發,形成側枝,并根據新枝長勢,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行摘心和打頂,形成多個枝條,既提高芽量和產量又方便采摘。
8" "病蟲防治
根據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并適時采用化學防治方法。
8.1" "主要病害
8.1.1" "銹病" "在發病初期,選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10%多氧霉素600~800倍液葉面噴施。
8.1.2" "白粉病" "在發病初期,選用25%乙嘧酚懸浮劑6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葉面噴施,視病情連續噴施1~3次。
8.2" "主要蟲害
8.2.1" "木蠹蛾" "在6—8 月份幼蟲期,于幼蟲侵入孔附近涂抹50%殺螟松乳劑,或用0.3%苦參堿水劑300倍液均勻噴施。
8.2.2" "斑衣蠟蟬" "防治適期為幼蟲期,在幼蟲發生初期噴施5%吡蟲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
8.2.3" "介殼蟲" "以幼蟲期防治為佳,用5%除蟲脲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 000倍液噴施。
9" "適時采收
定植第2年就可以采收。香椿芽生長期短,應吃早、吃鮮、吃嫩,最佳采收期為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擇晴天日出前至早晨6:00采摘。香椿芽長10~15 cm時整芽采摘為佳,采摘間隔期5~7 d。另外,香椿芽規范化采收非常關鍵,注意采收的順序,先采頂芽后采側芽,用手齊葉柄基部輕輕摘下,以促進下部側芽的健壯生長。
10" "及時銷售
新鮮香椿芽最受市場歡迎,采摘后的香椿芽捆成100~200 g的小捆,用保鮮袋裝好并封好袋口,以防失水萎蔫。遠距離銷售時,選擇網絡銷售、快遞運輸方式,并用薄膜保濕,低溫包裝貯運,在確保優質新鮮的基礎上,可獲得更高售價和更大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