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特質在于情緒書寫,將喪失之痛傾注于無言,壓抑的情緒貫徹始終,同時把觀眾代人深深地浸淫于這種情緒中,體悟命運殘酷與人生無奈,久久不能消散。
作為情緒電影,影片以深度情感體驗和情緒表達作為主驅力,通篇圍繞主情緒調性進行。拋開復雜情節宏大敘事,轉而以細膩的情感刻畫、特定的視聽語言觸及心靈,加之不張揚、有張力、落雪無痕的表演,直抵觀眾內心深處,引發共情,實現銀幕上下的情緒夢旅。
電影一開始,死寂的大海遠景以及甲板上男主李慘淡的身形,藍色、清冷、疏離的畫面和氣息撲面而來。男主李通片寥寥數語直至沉默不語,他在波士頓做著瑣碎辛苦的雜工,因哥哥病逝被迫趕回曼徹斯特料理后事安排侄兒,關于他與曼徹斯特曾發生的一切由此緩緩展開——李因自己的疏忽導致家中失火,三個孩子葬身火海,妻子也離他而去。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陷入深深悔恨和自責中,遠走波士頓。巨大創傷在刻意的壓制防御中時不時襲來,無法愈合的傷,無法重新置身的人和環境,痛苦和回憶總是不經意間被喚起,日常隱忍安靜的他會突發乖張暴戾。
影片以色彩、音樂、看似日常的互動貫穿敘事,臺詞在很多時候出畫,顯得不那么重要,因為那是每個生活中人都能理解或經歷的日常。影片唯一的絢麗暖色部分是曾經一家五口人的美好。其余更多的是陰冷、破碎與沉重。即使偶遇已經開始新生活的妻子,即使掉過了眼淚,李依然無法原諒無法與自己和解,直到影片結尾,李依然冷漠,展現出一種對生活的麻木。是的,他沒有走出,而選擇繼續著自我放逐。
海邊的曼徹斯特,猶如每個人無法面對的傷痛,即使遠離,即使深埋,卻依然被它包裹。無解,成為這部電影的驚艷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