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小區的超市里突然警鈴大作:有人盜竊!老板娘尖叫。
大家都涌到了門口,只見一個小孩卷曲在一隅,簌簌發抖,老板娘上前拉扯他的衣服,一搜,一捧砂糖橘滾了出來。有人認出了他,說是保潔工的孫子。
“我早就注意你啦”!她繼續尖叫,“不買單,就想溜?!——報警!”
“慢!”我上前制止了她,然后蹲下問小孩:“幾歲啦?”“六歲”。
人群一陣窸窸窣窣——“六歲就偷東西啊,壞種哎,必須報警!”我立刻回頭狠狠地注視著那人,說:“至少得問問吧,你一報警,這孩子就完了!”孩子開始劇烈地抽泣,斷續地說:奶奶病了,老說嘴巴苦,我就來這里了。
人群又是一陣窸窸窣窣,雖然同情的居多,但仍有人說孩子使詐,我站起來說,這幾個橘子我買單。我不相信一個六歲的孩子能馬上憋出這么多的眼淚。
你一報警,這孩子就完了。
事實上,我想起了一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故事。
三國時,陽翟侯袁術和廬州太守陸康是好友,陸康的兒子六齡童陸績去九江拜見他,袁術看他可愛,就讓人給他吃最甜的橘子。陸績吃完,還悄悄地在懷里藏了三個最大的。
等到回去的時候,陸績向袁術跪拜告別,懷里的橘子就統統掉到了地上。袁術笑著說:“陸績,你是來做客的,臨走為什么要在懷里藏橘子呢?”陸績跪在地上,回答道:“這橘子很甜,我想要留給母親吃。”袁術聽了不但沒有鄙薄他,反而說:“陸績這么小就知道孝敬長輩,長大后一定會成大才。”
袁術在三國時代的口碑不咋地,被曹操譏諷為“冢中枯骨”,然而在評識“陸績懷橘”一事上卻頗受稱許。一個六齡童,即使做出不合禮儀之事,大人也應該循循善誘,使之向善,斷不可對他(她)作“成人化道德推定”,什么“小時偷針,大時盜金”,什么“總角賊眼瞟,三歲淫到老”,豈不一棒子打翻了人的一輩子。更何況,陸績懷橘,出于愛母,出于純孝,高度符合當時“以孝治天下”的道德旌揚。
陸績后來博學多識,廣有賢名,官居太守,乃三國名臣,袁術可謂功不可沒——如果袁術也“污名推定,當場報警”,通報社會,一個孩子不就毀了!
我把這故事以聊天的語氣說給在場的人聽,年紀輕的頷首者多,年紀大的,有表示同情的,有表示鄙夷的,唯獨老板娘突然發聲:孩子,咋不早說呢?以后每天來拿兩個吧,直到你奶奶嘴巴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