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到“家鄉”這個詞,只當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地方,卻不知道它曾承載了多少人的美好回憶。
(開門見山,照應題目,引起下文,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童年的自由是無法言說的,或是走在河邊,懷著好奇心將頭探到水面,觀察小魚小蝦;或是一個人靠在樹下,享受著夏日的絲絲涼爽,手中還捧著自家種的西瓜。當然,童年也是日落山下,盼著星星出現,見證我們捉迷藏的開始,奔跑于田野上,溢出無遮掩的笑容,構成一部美麗的童話。在這部童話中,每一寸土地,每一聲鳥鳴,都交織著自由與暢快,有著無盡的美好與安寧。
(這一部分以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小時候自己在家鄉的幸福生活,間接地表達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家鄉的熱愛。)
我的家鄉雖然不大,但這里有幾個與我“志同道合”的玩伴。回想起那時的稚嫩模樣,還真是讓人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揚。那段時間,喚醒我的不是清晨的雞鳴,而是院子里兩個男孩的聲音。
漸漸地,我們組成一個三人小縱隊,村里的大人對我們那叫一個“避而遠之”,偶爾還能聽到一些有意思的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那句。“三孩出征,寸草不生”。
(“志同道合”“避而遠之”“三孩出征,寸草不生”等詞句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在家鄉,這些小孩又會干出怎樣有趣的事情,大家請接著往下看。)
閑來無事時,我們三人會躡手躡腳地來到雞棚,用一些玉米粒逗著它們出來,但每次都掩蓋不住那肆意的笑聲,此時便會招來主人的斥罵,導致我們總是以嬉笑著落荒而逃作為結尾。饑腸轆轆時,我們便來到玉米地,每次都把自己幻想成足智多謀的將軍在商討“作戰”策略,并熟練地展開已布置好的“戰略”,一頓操作下來,收獲了不少的“戰利品”。鮮美可口的嫩玉米棒子。一頓飽餐后,來不及擦擦嘴角上的玉米粒,我們就立刻按原計劃撤退,又是一次成功的行動。難怪村里的大人說我們“三孩出征,寸草不生”。
(“躡手躡腳”“逗”“落荒而逃”等一系列動詞的使用,敘述了童年讓人難忘的趣事,表現出了孩子們天真活潑、機智聰明的性格特征,間接抒發了“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回望那篇土地,熟悉的氣息與陌生的感覺交織于心頭,我的眼中寫滿了眷戀,宛如一泓深邃的湖水,飽含著無盡的深情。我的心中滿是對故鄉的不舍,恰似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我好想逆轉歲月的齒輪,回到故鄉再深深望一眼,與同伴再告一次別,再一次將我的汗水和淚水滴在那片土地上,將我的回憶永駐。
(結尾部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我”的“眷戀”比作“湖水”,將“我”的“不舍”比作“亂麻”,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寧夏賀蘭縣第五中學】
總評
習作以細膩而真摯的筆觸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眷戀與懷念之情。小作者開篇點明兒時對家鄉的懵懂感情,隨后通過對童年場景的描繪,如河邊觀魚蝦、樹下吃西瓜、田野捉迷藏等,生動地展現了童年生活的愜意與純真,為后文的敘述奠定了情感基礎。文中著重刻畫了兒時的“我”與玩伴間的趣事,將孩童的天真無邪、活潑好動展現得淋漓盡致,家鄉的形象也因這些鮮活的回憶而愈發豐滿。
結尾的抒情真摯且濃烈,把“我”對家鄉的眷戀比作深邃的湖水與亂麻,形象地表達出小作者情感的深沉與復雜,且表達出其渴望逆轉時光、重回故鄉的強烈愿望,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他內心深處對家鄉那難以割舍的情感紐帶,極易引發情感共鳴,文字質樸且富有感染力。
(白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