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體育元素出現在提振消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多個領域。代表、委員們認為,這反映了體育的社會功能正在拓展,“體育+”“+體育”模式正成為建設體育強國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通過體育提高國際影響力、經濟生產力、社會親和力、文化傳播力和國民“健康力”,是新時代體育工作者應當主動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鮑明曉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院長
體育強國應該是一個雙強的概念。一方面,體育領域自身要強,要在競技場上不斷取得突破、為國爭光。另一方面,體育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能力也要不斷加強,要從更多維度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戶外運動大有可為,應該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多向群眾開放相關資源。一些體育公園、露營營地、社區健身房,即便本身為公共服務性質,但如果設計合理,也能吸引其他業態在周邊落地,同樣可起到以體育公共服務帶動消費生態形成的作用,最終達到經濟與健康收益的雙贏。
丁亞琳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精品賽事對文旅產業的拉動作用,已經實實在在被感受到了。在去年武漢馬拉松、“武網”等賽事活動成功經驗吸引下,今年湖北文旅集團旗下的每個5A級景區都在策劃以至少一個體育項目為核心,打造賽事“IP”。不同城鄉對賽事的需求有差異,應發揮好頭部賽事的牽引作用。比如,可以把預賽階段或分站賽從頭部城市向下延伸,或者和群眾參與性賽事形成互動。
吳國平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旅集團戰略規劃委員會主席
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催生了南北聯動、四季運營的產業新生態,南方城市可通過“ 室內場景創新、南北資源互補和科技綠色賦能”,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南北方之間可加強互動,構建冰雪經濟共同體。
王勵勤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主任
前沿技術正在體育訓練、賽事轉播、運動康復中改變著體育的發展方式和管理模式。體育與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可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培育新動能。
童明全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華陽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作為企業,我們非常看好體育市場。從碳纖維原材料的應用方向來看,體育用品所占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這兩年增長趨勢非常明顯。養老行業對專業體育器械和人員的需求量很大,希望能有更多企業參與到開發中,滿足老年人康復、康養方面的需求。
厲彥虎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青少年的健身工作至少需要體、教、醫三者的融合。我們從2018年開始啟動青少年脊柱與視力健康專項推廣活動,發現青少年中存在的脊柱功能欠佳等問題,許多都與缺乏運動有關。在開具運動處方、進行健康干預的過程中,醫療評估必不可少。青少年的身體成長需要陽光,體育是最好的人格教育。
劉國梁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乒協主席
應當發揮優秀運動員的正向引領作用,用體育錘煉青少年的意志、韌性、抗壓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懷等優良品質。同時,正確引導公眾文明觀賽是必須發展的過程,未來將出臺文明觀賽倡議書,針對球員的感受,協調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以及安保各方面,把賽場秩序治理好。
樊董偉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單縣一中副校長
體育是一種讓人受益終身的教育,它的潛在功能應被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在單縣一中,我為學校排球隊定了一個目標──“讓每個孩子有揚在臉上的自信、住在心里的善良、留在心里的骨氣和寫在生命里的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