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筑業龍頭項目,致力于培育千億級的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節能三大建筑產業群,為深圳建筑業注入新的活力,面向灣區、面向世界,驅動深圳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萬億級建筑產業集群。基于此,從產業升級與集聚、經濟發展與競爭力提升、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不同維度和視角,闡述了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規劃建設面臨的現狀、破局之策、未來發展戰略,為打造高質量的現代建筑業和現代工程服務業示范產業園區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智谷;建筑產業;智能建造;示范園區
中圖分類號:TU201.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5)02-0120-03
0 引言
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以下簡稱“生態智谷”)是深圳市推進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建造示范區的重要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km2[1]。生態智谷總部基地位于龍崗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是市委、市政府在龍崗布局的全市建筑業龍頭項目,是實現建筑行業從生產型建造向綠色、智慧、服務型智能建造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
自2021年11月始,龍崗區舉全區之力,聚全區之智,加快生態智谷籌建,以“1個總部基地+1個產業園區+N個產業聚集區”的空間布局,將點狀分布的現代建筑產業發展成鏈狀產業生態聚集,樹立“深圳建造”品牌,定義“中國建造”新高度,驅動深圳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萬億級建筑產業集群。
生態智谷建設以來,龍崗建筑業總產值兩年內實現兩個千億級的跨越,由2021年的249.81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1041億元,到2023年達1233.7億元;2022年、2023年龍崗建筑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72個百分點、0.83個百分點,2024年上半年拉動GDP增長0.41個百分點;招引落戶建筑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17家,在庫納統企業從2021年228家增至2023年412家;成功推動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屋智能重點實驗室、住房城鄉建設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落戶生態智谷。
1 項目建設重要性必要性
1.1 促進產業升級與集聚
生態智谷圍繞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節能“三大產業集群”進行產業規劃,通過打造未來建筑企業集聚、智能建造數創、建筑標準制定、綠色低碳示范、智慧建筑創新、建筑科技展示“六大中心”的功能定位,推動建筑業和工程服務業向知識及資金密集型產業全面升級。
1.2 促進經濟發展與競爭力提升
生態智谷建成后將作為深圳建筑企業總部匯聚地,圍繞現代建筑產業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致力于培育千億級的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節能三大建筑產業群,為深圳建筑業注入新的活力,面向灣區、面向世界,驅動深圳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萬億級建筑產業集群。
1.3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生態智谷是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具體行動,通過低碳節能產業集群,利用綠色低碳技術,實現建筑行業全生命周期的脫碳化,重新定義“面向碳中和時代”的“碳中和建筑”產業。
1.4 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
生態智谷通過加速推進建筑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三化賦能”,強化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協同”,打造現代建筑業的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地“五地共建”。
1.5 落實區域發展戰略
生態智谷是深圳市響應落實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構建現代建筑發展體系,培育綠色低碳、數字智能的現代化建筑產業集群的重大實踐,配合廣東省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建筑產業集聚帶,輻射帶動大灣區打造智能建造、智慧建筑、低碳節能示范區。
2 規劃建設現狀
2.1 “1+1+N”空間布局趨于形成
2021年來,龍崗區全力推進生態智谷規劃建設,生態智谷總部基地一期總體形象進度完成45%,園區展廳建設完工,智能建造產業園項目總體形象進度完成73%,由“政府主導、政企合作、聯合運營”的N個產業聚集區趨于成熟,多元主體運營態勢形成。
總部基地位于龍崗區核心重點區域“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該片區以綠色低碳作為建筑類企業的發展理念,形成吸引建筑企業總部、高端研發、辦公等各類需求的核心區,打造企業綠色建造總部集聚地。
總部基地核心區建設用地面積合計約12.2 hm2,分四期開發:一期建設用地面積約4.2 hm2,由區城投集團負責建設和運營,2022年12月12日開工建設,主體工程于2023年12月開始施工,力爭于2025年底主體工程完工。二期規劃用地面積約1.9 hm2,目前地塊已完成征拆入庫,計劃打造為龍崗現代工程服務產業園東園區。三期規劃用地面積約3.1 hm2,正推進既有建筑搬遷工作。四期作為園區遠期發展用地,預計可釋放約9萬m2產業空間。總部基地拓展區以核心區地塊周邊2 km范圍內(研究范圍達4.3 km2),已梳理產業空間145萬m2(已建10萬m2,在建135萬m2),潛力土地資源約19.4 hm2。
智能建造產業園位于深圳國際低碳城坪西片區,建設用地面積約15 hm2。一期建設用地面積約9 hm2,其中南側地塊開發建設用地面積約6.8 hm2,將打造為集研發、生產、展示為一體的MIC新型建筑技術創新生產基地,已由中建國際摘地并于2023年12月實現開工建設,計劃于2024年年底建成投產。北側地塊開發建設用地面積約2.2 hm2,計劃2026年底前建成具備模塊化建筑、幕墻及BIPV檢測、耐久性檢測等智慧化房屋安全和工程質量檢測中心。二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6 hm2,計劃引入頭部央企,打造以中試研發、生產研發為主要功能的智能建造研發基地。
萬科龍崗云中心(智慧建筑產業集聚區)以華為全屋智能生態作為切入點,打造全國頂級的智慧建筑產業生態,政企共建的空間智能實驗室已于2023年2月正式揭牌運營,現已納入住建部支持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龍崗回龍埔片區天健云途(數字建造集聚區)力求打造首個以數字建造及BIM建筑設計為主題的數字建造產業集聚區,依托特區建工及天健集團,高效整合建筑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坂田街道星河WORLD(現代建筑服務產業集聚區)為建筑設計咨詢服務與建筑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將打造為龍崗現代工程服務產業園西園區。天安云谷(智能綠色建筑產業集聚區)發展智慧綠色建筑生態產業鏈,重點打造建筑科技自主研發平臺、智慧綠色技術研發平臺、智慧綠色運維管理服務平臺。
2.2 三大產業集群筑基初見成效
智能建造產業集群聚焦智能設計、智能裝備、裝配式預制構件等方面,以中建國際“鏈主”,以商引商,促成其上下游產業鏈9家企業新落戶龍崗,并依托智能建造產業園,推廣MiC(組裝合成建筑法)等新型建筑技術,引領智能建造快速發展。推動中建三局在轄區內選址打造以數字化供應鏈基地、智慧施工基地、智能裝備試驗基地等為三大主題功能區的智能建造研發總部。推動智能建造行業優秀企業中建科工、中建五局三進駐,形成全鏈條智能建造產業集聚高地。成立龍崗區建筑業協會及AI產業聯盟,賦能龍崗區建筑業產業的創新發展。
智慧建筑產業集群以全屋智能為切入點開展空間智能化試點,政企共建的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于2023年2月正式揭牌運營,2024年8月揭牌為“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屋智能重點實驗室”,招引致瓴科技、金螳螂旗下朗捷通智能科技等10家全屋智能上下游企業落戶龍崗。開展產學研用基礎軟件與應用平臺研發,已接入包括“智能家居、影音娛樂、智慧出行、辦公教育、運動健康”5大場景在內的2 900家鴻蒙智能生態伙伴,涵蓋500余類7 000多種設備。
低碳節能產業集群圍繞建筑低碳節能,重點布局建筑供能、運營節能等領域,以實現零碳建筑為目標,創造建筑領域的新需求和新市場。目前已引進了中能建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團(深圳)低碳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建筑能源頭部企業。促成了住房城鄉建設部智慧低碳建筑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落地龍崗,引入高水平院士團隊聚焦建筑供能低碳化、用能電氣化、能源智慧互聯化等前沿領域,打造深圳市好房子展示標桿。
2.3 “普惠政策+園區政策+總部政策”三位一體扶持體系逐步建立
普惠政策方面,2022年出臺《龍崗區關于加快現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在吸引高等級資質企業落戶(如施工總承包特級落戶給予1 000萬元獎勵)、打造綠色智慧示范項目(如三星級綠色建筑項目最高扶持200萬元)等方面給予支持,2023年發放補貼220.54萬元。
園區政策方面,即將出臺《關于高質量打造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的實施辦法》,入園企業可享受落戶獎勵、成長激勵、租購房以及裝修補貼等政策支持,全方位扶持園區企業發展壯大。
總部政策方面,2023年11月印發《龍崗區鼓勵總部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對建筑區域總部型企業給予落戶支持、經營獎勵、租購房支持(最高200萬/年)等政策支持,通過惠企、助企、強企三維政策聯合賦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3 未來發展之策
3.1 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做大做精優質企業
圍繞政策扶持、資源對接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創建一流的營商環境,逐一針對頭部企業“量身定制”培育發展計劃。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吸引優質企業落戶,鼓勵滿足條件的地區總部型建筑企業及時申報區總部企業認定,享受租金補貼、貢獻獎勵等政策支持。
二是開展“我為企業找市場”,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大力推介連片開發項目,支持由具有投資、規劃、設計、建設、運營能力的頭部企業參與項目建設,通過大項目迅速支持頭部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以中建海龍MiC、中鐵二十五局盾構等為錨點,加大推廣智能建造應用場景,持續引入上下游優秀企業,形成全鏈條智能建造國際示范基地。
3.2 高速高質打造示范園區,夯實產業空間
圍繞“1+1+N”的空間布局,高標準建設生態智谷。一是力爭2025年底實現總部基地一期主體工程完工,園區達到綠建三星、近零能耗的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節能技術,吸引智能化與綠色化轉型發展的總部企業集聚。
二是力爭智能建造產業園2024底建成投產,打造深圳建筑工業化4.0的名片,形成MiC專業性特色實訓基地、建筑模塊化科普基地,吸引智能建造行業優秀企業進駐生態智谷。
三是主動對接中冶、中鐵建、中交、中建、中國中鐵、中電建等央企,精準高效實施“雙招雙引”,激發央國企以商招商積極性,吸引成立工程設計機構落戶。
3.3 傾力打造龍崗現代工程服務業產業園和設計咨詢產業集群
推動區屬國企或者有意向打造灣區總部的企業開發總部基地二期,打造龍崗現代工程服務業產業園東園區。依托坂田現有產業空間星河WORLD,打造龍崗現代工程服務業產業園西園區,形成東、西雙核協同的龍崗現代工程服務業產業園,吸引設計咨詢等現代工程服務業企業集聚發展。充分激發上海市政總院、中建西南園等落地龍崗央、國企號召力,實現“鏈”動招商,推動中國建科、中國建研院、中鐵建等在龍崗成立工程設計機構,加快完善現代工程服務業產業鏈,支持由具有投資、規劃、設計、建設、運營能力的頭部企業參與項目建設,通過大項目迅速支持頭部企業做大做強。
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引進專業設計,對標工程建設領域權威的學術雜志《工程新聞記錄》(ENR)“國際工程設計公司”“全球工程設計公司”雙榜單、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勘察設計企業排名榜單等,動態梳理央企和其他重點行業領軍企業清單(包括已引進的上海市政總院、上海城建設計院、中建西南院,已接洽的CCDI悉地國際等),形成招商方案。積極鼓勵、推動、吸引企業將主營業務(含旗下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的設計企業及工程總承包企業等)落地深圳。
4 結束語
建筑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對于拉動經濟增長、保障就業、綠色低碳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深圳建筑產業生態智谷在“產業集群構建、產業要素互聯互通、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集聚發展、智能建造新質生產力培育”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筑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提升區域協同合作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一鳴.產業協同仍須發力粵港澳大灣區亟待“1+12”[N].中國經濟時報,202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