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生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妹妹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家務,還被繼父剝奪了上學的權利,甚至經常遭受打罵。那么,哥哥申請撤銷繼父的監護權能否獲得支持?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這起申請變更監護人的案件,最終判決撤銷繼父對未成年繼女的監護人資格,并依法指定女孩的哥哥為新的監護人。
【案情回顧】
繼父收繳繼女身份證,嚴重影響其生活
蒙曉原本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然而,2012年11月29日,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帶著蒙曉,改嫁到了廣西欽州靈山縣。
2020年,蒙曉的母親身患癌癥。為獲得低保資格,她將蒙曉的戶口遷到繼父米強的戶籍上,并改名為米曉。然而,在繼父家中,年僅13歲的米曉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家務,還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甚至經常遭受打罵。2021年除夕夜,繼父米強拆掉了米曉居住房間的房門,迫使她逃離。當晚,米曉聯系了哥哥蒙浩和叔叔,回到了欽州市欽北區的家里。
在哥哥的關愛下,米曉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渴望能夠繼續上學,追求自己的夢想。2023年2月5日,經相關政府部門協調處理,米曉轉入當地一所中學讀書。然而,因為繼父米強收繳了米曉的身份證,造成她在學校無法辦理諸如膳食卡、銀行卡等相關手續,嚴重妨礙了她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為了維護妹妹的合法權益,已經成年的哥哥蒙浩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撤銷米強作為米曉監護人的資格,并懇請法院判令自己擔任米曉的監護人,直至她年滿18周歲。
【法院審理】
撤銷繼父監護權,依法指定哥哥為監護人
法院審理后認為,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及其他合法權益。監護人怠于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于危困狀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本案中,米曉的親生父母先后因病去世,作為繼父的被申請人米強對米曉有撫養、教育、保護的義務。但米強怠于履行監護職責,導致被監護人米曉一度處于被迫失學的危困狀態。經法院依法詢問,米曉明確表示其愿意由申請人哥哥蒙浩撫養,不愿意跟隨被申請人繼父米強繼續生活。為了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法院判決撤銷繼父米強對米曉的監護人資格,依法指定哥哥蒙浩為米曉的監護人。
【法官說法】
堅決維護被監護人合法權益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搖籃,監護人應當切實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責任,要承擔法律責任。若未保障被監護人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致使其受傷、受虐等,可能面臨警告、罰款,嚴重的會被撤銷監護資格。在財產監護上,擅自處分被監護人財產造成損失的,需賠償。相關部門可依情形介入,變更監護關系,讓能盡責者擔任監護人,維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
對于無法履行監護職責或怠于履行監護職責的監護人,法律將依法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指定新的監護人。
【專家解讀】
如何運用撤銷監護權保護未成年人權益
撤銷父母監護權是國家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制度。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若不履行監護職責,甚至對子女實施虐待、傷害或者其他侵害行為,再讓其擔任監護人將嚴重危害子女的身心健康。
民法典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監護人怠于履行監護職責,導致被監護人處于危困狀態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對于誰能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等4部門《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未成年人的其他監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民政部門及其設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和共青團、婦聯、關工委、學校等團體和單位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在第三十六條第二款中對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有關個人、組織”進行了列舉。除了“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外,民政部門也是申請主體之一。
在該條第三款則進一步強調,“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上述規定,一方面要求民政部門只要發現具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形,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而無需等到其他個人或組織均未申請后再申請。另一方面也明確,當其他個人和組織確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時,民政部門應履行國家監護的法定職責,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
【維權提示】
確定新的監護人同樣重要
監護權的確定與監護權的撤銷同樣重要,撤銷之后必須確定一名監護人,不然將對被害人造成更大傷害。
監護是一種民事法律制度。監護人資格的撤銷需要人民法院根據申請依法作出判決。監護人資格撤銷后,新的監護人也要經人民法院另行指定產生。
對于可指定的人選和考量因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應當具體參考以下因素:(一)與被監護人生活、情感聯系的密切程度;(二)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順序;(三)是否有不利于履行監護職責的違法犯罪等情形;(四)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能力、意愿、品行等。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