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智”中心
由119個預制化集裝箱拼接而成、結構材料80%可循環利用、運維基本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綠色環保的智算中心,從建設到正式投運僅用了120天。這為我國算力產業實現從擴大規模到高質量釋放算力價值的跨越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地下科技城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錦屏山的內部,修建了一座“地下城”——中國錦屏山地下實驗室。這里的山體巖石覆蓋厚度達2400米,宇宙射線通量只有地面的億分之一,能夠為許多科技前沿實驗提供干擾程度最小的實驗環境。實驗室內5萬余米的拼接焊縫、穿過防水結構的20多萬個膨脹螺栓和5萬多根錨桿,無一滲水點,保證了地下實驗室的防水抑氡能力。
機器人馬拉松
2025年,北京將舉辦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活動。人形機器人將與運動員共跑馬拉松,挑戰人類速度。在比賽過程中,1.2萬名參賽選手和由20余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組成的代表隊的人形機器人,將沿著清麗秀美的涼水河,跨過亦莊地標文博大橋,奔跑在網紅打卡地泡桐大道,感受北京亦莊“科技+運動”的潮流風尚。
國產郵輪建造再加速
隨著郵輪標志性大煙囪吊裝到位,備受關注的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在上海實現全船貫通。從入塢總裝搭載到全船貫通,用時不到9個月,較首制船“愛達·魔都號”縮短兩個多月。這標志著我國船舶工業在初步掌握大郵輪設計建造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向著系列化、精益化、高效化建造的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
煤氣水,近零排放
中國煤科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常壓固定床氣化煤氣水減量化工業示范裝置”成功通過72小時的性能考核。常壓固定床氣化爐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含有高毒性、強氣味且難以生物降解的煤氣水,處理不當可能對大氣和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中國煤科院依托其在煤氣化技術方面的積累,自主研發了常壓固定床煤氣水減量化技術,利用氣化粗煤氣的顯熱和低品位蒸汽余熱,在專有核心設備內將煤氣水轉化并作為氣化劑回用,從而實現了煤氣水的近零排放。
數字電車開進百年老街
山東省青島市百年老街中山路上的一輛復古電車前排起了長隊。高高的紅燈籠下,這輛電車的復古外貌與老街的百年風貌相得益彰,很是吸睛。這不是一輛普通的復古電車,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數字技術、AI技術與四軸動感震動系統的數字電車。目前,復古電車上線了《沿著黃河遇見海》和《百年中山路》兩大主題劇情。《沿著黃河遇見海》主打宏大敘事,沿黃河水脈一路奔向大海;《百年中山路》則通過16K全息數字技術高度還原20世紀30年代的青島街頭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