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
小說家、茅盾文學獎得主
DeepSeek在寫作技術層面確實超越了95%的普通寫作者。它能夠精準執行指令,在文筆優美、結構嚴謹等方面,甚至表現得比許多普通寫作者更出色。然而,寫作的意義并不在于這95%的技術層面,而在于靈魂與情感。文學創作不僅是語言的堆砌,更是情感、思想和靈魂的深刻表達。人與機器的最大區別在于靈魂與心跳。人類有自私、脆弱、感性的復雜情感,而機器只能基于已有的數據生成內容。AI的“眼淚”不過是過往作家情感的復制,對于未來的眼淚在哪里,AI是不知道的,但偉大的作家知道。AI可以作為輔助工具,但無法替代作家在創作中的核心作用。文學的價值在于它能夠觸及人心,而這一點,正是AI永遠無法企及的領域。
王言虎
微博網友
始祖鳥的吊牌搖身一變,有了專屬昵稱——“鳥卡”,成為二手市場上的香餑餑,價格最高可達300元。與此同時,奢侈品的防塵袋、配飾等邊角料也備受追捧,甚至引發搶購熱潮。奢侈品社會學家讓·鮑德里亞曾提出,消費社會的本質是“符號的消費”。對于無力購買正價商品卻渴望彰顯身份的消費者而言,購買這些附屬品成為獲取精英符號的捷徑。然而,這種符號消費的本質不過是一種幻覺。它表面上滿足了虛榮心,實則是一種自我矮化,將寶貴的精力和金錢浪費在虛幻的身份認同中,不僅無法實現真正的自我提升,反而可能加劇精神空虛。消費者自以為在戲弄品牌,實則早已被品牌馴化,成為無形的廣告載體。
《人民日報》評論
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號
過去,康復科常被視為疾病康復或術后復健的場所,如今卻成為打工人的“科學健身房”。跑步機、橢圓機、抗阻運動……康復科不僅設備齊全,更有醫生提供專業指導,成為應對勞損、運動損傷的可靠選擇。然而,專業治療并非新型醫美,康復科也非萬能的解藥。真正的健康閉環需將康復科的“精準修復”與日常鍛煉的“功能維持”結合,正如網友所言:“康復科是身體的4S店,但日常保養還得靠自己。”康復科健身熱的背后,折射出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體醫融合的新趨勢。健康不是突擊戰,而是持久戰。最好的運動方案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既不過分迷信醫學權威,也不盲目崇拜健身教條,讓科學引領健康生活。
葉橙子
專欄作家
以“失聯”為標簽的旅游或消遣形式逐漸流行,如雨林徒步、郵輪遠行等。即便在能購買上網服務的郵輪上,許多人仍選擇主動斷網,尋求短暫脫離信息社會的空間。高強度工作和快節奏生活讓年輕人渴望擁有“失聯權”。對打工人來說,“失聯”是一種卑微的權利,它需要充分恰當的理由,不能是太累、休假或下班關機,否則可能被質疑工作態度。恰當的“失聯”原因只能是客觀的、暫時的,如手機沒電、飛機起飛或山里沒信號。在這短暫的幾小時里,都市人才能解放被信息捆綁的大腦,用野人般的大叫蓋過偏頭痛帶來的耳鳴,以便在手機重新接收到信號時,心平氣和地回復:“好的,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