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3月24日,天津海河畔的一聲清脆滴答,叩開了中國精密制表工業的大門。2024年12月26日,海鷗表70周年暨中國制表70年新品發布會在天津盛大啟幕,這座見證民族工業崛起的城市再次成為全球鐘表業的焦點。從“中國第一只國產手表”的誕生,到問鼎三大復雜功能的巔峰之作;從巴塞爾國際鐘表展上的東方驚艷,到新技術探索,海鷗表用70載光陰,書寫了一部永不停歇的探索史詩。而站在“3.24”品牌日的節點上,海鷗表以自主創新為筆,以匠心精神為墨,繼續書寫屬于中國時計的輝煌篇章,向世界展示中國制表的卓越成就與無限可能。
海鷗表的故事始于1955年,那是一個在中國制表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彼時,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根據周恩來總理“填補工業空白”的規劃,天津市輕工業局批準成立了手表試制組(天津手表廠前身)。4位懷揣夢想的工人江正銀、孫文俊、王慈民和張書文,在一間簡陋的小屋里,憑借著局里撥發的100元經費和4臺儀器,日夜苦干百余天,終于在1955年3月24日,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只國產機械表—“五星表”。當最后一個零件裝配完畢,表針開始轉動,發出均勻而有節奏的“滴答”聲,這一刻,標志著中國制表業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歷史,開啟了中國制表事業的傳奇旅程。
此后,海鷗表在制表技術的道路上不斷攀登高峰。1963年,中國第一只航空軍表D304問世,開啟了中國手表的飛行史詩。1966年9月,海鷗制表大師獨立設計制造的新型機械手表“東風表”研制成功并量產,品質卓越,成為當時結婚的“三大件”之一。1973年,經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批準,“東風”表以“海鷗”商標進入國際市場,成為中國第一只出口手表,“海鷗”表從此聲名鵲起。1975年,中國第一只符合國際標準的女表誕生,開啟了中國女性的“時間簡史”。1984年,中國首只南極科考隊專用手表誕生,成為遠征南極洲的計時之寶。


進入21世紀,海鷗表在高端復雜機械表的研發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引領中國制表業邁向世界舞臺。2002年,海鷗表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只雙陀飛輪表,標志著品牌從開創到卓越的華麗蛻變,成為中國制表技術的里程碑。2007年,海鷗表再次突破,推出中國第一只“三問表”,展現了在高級制表復雜工藝領域的卓越實力。此后,海鷗表持續創新,于2009年推出首款集三問、陀飛輪、萬年歷于一體的高復雜腕表,轟動業內,彰顯了國表先鋒的非凡實力,向高級制表行業的頂峰發起沖刺。2024年,海鷗表完成了天津地標世紀鐘的修繕工作,讓這座承載歷史記憶的鐘表再次鳴響,不僅延續了天津的城市文脈,也展現了海鷗表在大型計時裝置領域的技術實力。2025年,海鷗表迎來品牌70周年暨中國制表70周年的雙重慶典。
海鷗表70年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其強大的機芯研發實力和精湛的制表工藝。作為中國最大的機芯制造基地,同時也幾乎是整個世界陀飛輪機芯制造的最大工廠,目前海鷗表機械手表機芯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只,成品表年生產能力達到20萬只。
海鷗表的機芯研發歷程,宛如一部生動鮮活的中國制表業奮斗史,見證著行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偉大跨越。1955年3月24日,中國首只國產手表“五星”表驚艷亮相,其搭載的機芯,如同一座里程碑,標志著中國制表業成功實現從“僅能修表”到“自主造表”的歷史性跨越。1956年,“五一”表攜ST1和ST2機芯榮耀問世,成為中國首只實現批量生產的機械手表,為后續機芯研發筑牢了堅實根基。1961年,海鷗表勇挑國家重任,成功研制出ST3機芯,并應用于專供中國空軍使用的D304航空計時碼表,由此誕生中國首只空軍碼表機芯。1966年,“東風”表搭載ST5機芯驚艷登場,這是中國首只自主設計制造的機械手表。并于1973年以“海鷗”商標進軍國際市場,成為中國首只出口手表,正式拉開海鷗表國際化發展的宏偉序幕。1975年,ST6機芯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女表制造的空白,彰顯出海鷗表在機芯研發領域的全面突破與卓越成就。
在不斷攀登制表技術高峰的征程中,海鷗表創造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芯成果。2002年,海鷗開啟陀飛輪技術攻堅,突破技術壁壘,研發出第一只陀飛輪機芯—ST8000偏心結構陀飛輪。其通過擒縱裝置和擺輪安裝在旋轉部件上,降低地心引力影響,提高走時精度,展現高超制表技藝。此后,海鷗表創新不斷。ST8080機芯為雙陀飛高檔手表機芯,采用6點位同軸陀飛輪與9點位偏心陀飛輪設計,利用“共振”原理,引入兩個計時基準,進一步提高走時精度。在報時功能領域,ST9100三問表機芯能報小時、刻鐘、分鐘,通過不同音調分辨時間,彰顯復雜功能研發實力。2010年,海鷗表歷時5年攻克機械腕表最高水準,推出集三問報時、萬年歷、陀飛輪三大復雜結構于一身的ST9250三合一機芯腕表。它是中國唯一攻克此難題的腕表品牌,機芯零件多達435個,工藝復雜,自推出后一直保持國產腕表領軍地位。此外,海鷗表還成功研發雙軸陀飛輪。它在普通陀飛輪基礎上增加第二軸,提升視覺感受,但重新設計平衡結構難度大,海鷗表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攻克難題,展現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精神。海鷗表在機芯研發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中國制表業不斷前進的生動寫照。
海鷗始終堅守自主創新研發之路,勇攀高峰,不斷成功研制出陀飛輪、問表、萬年歷、雙追針計時等高端復雜結構機械表,以卓越實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制表的雄厚底蘊與無限潛力。每一項功能的研發、每一款機芯的設計,都凝聚著制表工匠們的精湛技藝,更承載著他們對精準計時的不懈追求與執著探索。
2024年12月26日,海鷗表迎來了70周年的輝煌時刻。在天津舉辦的70周年暨中國制表70年新品發布會上,海鷗表以4款全新力作向世界展示了其在制表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和對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這4款腕表不僅是對品牌70年探索精神的致敬,更是中國制表業邁向世界舞臺的里程碑。

作為對1961年中國第一枚航空計時碼表“304”的致敬與傳承,飛行系列雙秒追針計時碼表延續了海鷗表在航空計時領域的輝煌。雙秒追針功能通過10點位按鈕實現獨立秒針暫停記錄,同時主計時秒針繼續運行,滿足精準記錄兩個時間點的需求。表殼采用鈦材質,輕盈耐用,外觀延續飛行系列的經典造型設計,細節工藝凝聚了海鷗制表人的卓越技藝和匠心獨運。這款腕表不僅是一件精密儀器,更是制表藝術的經典之作,完美結合了創新工藝與奢華美感。

陀飛輪是鐘表三大復雜功能之一,海鷗表從2002年開始自主研發,突破技術壁壘,制造出了具有國際水平的陀飛輪腕表。大師海鷗系列“斗轉星移”中華天文歷法陀飛輪機械腕表,是獻禮品牌以及中國制表業70周年華誕的又一重磅之作。腕表靈感源自蘇州天文石刻圖,通過兩個以不同速度同軸旋轉的盤實現“斗轉星移”,下方為“北斗盤”,上方為“時辰盤”,中心為北極星,完美呼應24節氣與12時辰的精妙輪替,融合傳統文化與頂尖制表技藝,匠心呈現宇宙與時間的和諧之美。

三問報時作為高級制表的另一項復雜功能,同樣由海鷗表的制表師們自主攻克,于2007年成功研制出三問機芯。大師海鷗系列“三足金烏”三問報時金雕動偶腕表由中國金雕工藝大師梅花老師匠心打造,以《山海經》《太陽神鳥》等神話為靈感基礎,探索東方美學的現代表達。工藝大師們通過精細雕刻工具將復雜的圖案或紋理雕刻出來,呈現出極具立體感和層次感的藝術效果,盡顯中華文化之美。三足金烏翅膀隨報時展開,融合機械與藝術,匠心與趣味兼具,不僅增添了腕表的動態美感,也賦予其更多互動性和收藏價值。
從1955年3月24日第一只國產手表“五星表”的誕生到2025年3月24日,3月24日這一天,不僅是海鷗表的生日,更是中國制表業的重要紀念日。70年來,海鷗表始終秉持探索精神,不斷突破自我,從填補國內空白到躋身世界制表舞臺,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制表傳奇。

70周年,既是對過往輝煌的總結,也是邁向新征程的起點。作為國表先驅,海鷗表將繼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堅守“我有一顆中國芯”的使命,在制表技術的道路上不斷攀登高峰。展望前路,海鷗表將以更多的“第一”引領中國制表業邁向新的里程碑,在世界制表舞臺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在人類計時文明的版圖上留下更加醒目的足跡。
從“3.24”品牌日出發,海鷗表將以70年的積淀為基石,繼續探索高級制表的無限可能,通過傳承東方美學,融合現代工藝,向世界展示中國制表的卓越成就與無限潛力。未來,海鷗表將續寫更多屬于中國時計的傳奇故事,讓“中國芯”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

海鷗表作為國表的先鋒,真正向高級制表行業的頂峰沖刺,打破瑞士等歐洲國家的技術壟斷,當屬2009年品牌決定試制“陀飛輪、萬年歷、三問”三大復雜功能合一的超復雜腕表。此次煥新推出的“龍首磬音”三合一機械腕表,為這款超復雜功能腕表賦予全新的設計理念,探索對復雜功能的創新演繹。磬是一種石制樂器,其在遠古時期曾被賦予了高貴而神圣的使命,它與鐘類樂器在一起被稱為“金石之音”。腕表在三問報時功能上采用這一中國傳統樂器與現代手表的融合設計,樂器紋樣與三問功能相得益彰。表盤上的紋理元素采用金沙遺址“銅龍首形器”進行設計,盤面字體取自小篆,呈現中國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美學造詣。機芯集435個精細零件于一體,在有限的空間內各個功能組件均需重新設計安置,其復雜的機械邏輯關系,代表著世界制表業頂級的技術和工藝,海鷗表是中國唯一攻克此難題的腕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