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Citywalk(城市漫步),如今算是最火的時尚名詞,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我最初還不明其意,然而家里孩子給解釋后,方知這不就跟我整日遛彎的“成熟”路線一個意思嗎?
開個玩笑。北京發展腳步越來越快,城市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具有代表意義的Citywalk路線,也成為北京城市文化的一扇窗戶,展現了咱北京的風采。
遠了不談,說說家門口的一條河——昆玉河,以及和它有關的Citywalk故事。
飄逸浪漫的玉淵潭
“昆玉河”從北京西三環延伸,猶如一條飄逸的絲帶,為京城三環與四環之間點綴上了一抹浪漫的顏色,一方面兼具著供應北京市民飲水的重任,另一方面則為人們的娛樂生活增加了不少靚麗。名中之“玉”,或許便來自于這同樣“浪漫”的玉淵潭公園。
玉淵潭公園雖然沒有北京眾多公園那樣悠久的歷史,但正因為那滿園的櫻花,每到賞花季節,便“特立獨行”成為北京公園家族中“最亮的仔”。
在這里,除了可為讀者提供一條游覽路線外,不妨給大家介紹一些“櫻花節”時游覽的注意事項。
首先景美花多,自然人旺,所以玉淵潭“東西南北”各門都會承擔較大壓力,停車難自不必說,進門安檢排隊就要費不少時間。其實在玉淵潭公園的眾多出入口中,還有一個“隱藏版”適合綠色出行的“朋友”——就在玉淵潭西門往南的橋下,守著昆玉河旁邊,公園還有一個小西門。如果苦于人流壓力游客不妨選擇這里出入,而且上橋就是三環主路的公交車站。
進了“小西門”正對面便是一片肆意芬芳的苗圃,但這里跟櫻花無關。如果此時尚處于冬末春初的階段,這時正是臘梅綻放的最佳時期,它們用悠遠的芬芳提示著春的信號。
順著左手邊往公園里走,便是櫻花樹的世界。其實玉淵潭種植櫻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贈予我國大山櫻花樹苗,其中180株栽種在玉淵潭公園。
這些櫻花定居北京后,公園又先后引進了染井吉野、八重紅大島、杭州早櫻、關山、一葉、普賢象、松月、有明、郁金等十余個品種,公園的櫻花家族不斷壯大,這也奠定了玉淵潭在公園賞花打卡地江湖中的霸主地位。
正因為不同品種的櫻花入駐這里,各賞櫻區域也因此獲得了錯落有致、更為長久的櫻花展示空間,它們各自展現著優美嬌艷的笑臉,成為公園中的風景線。伴隨腳步沿著湖邊一路賞花,你會經過“櫻棠春曉”“櫻洲秋水”“柳橋映月”“云溪深處”等景點,聽這名字便已經感受到了“花與景做伴、景因花更靚”的意味深長。值得提示的是,喜歡照花拍人的朋友,除了帶著您那“長槍短炮”外,還可以帶著小板凳或矮梯子,這樣便于主人公離花更近,又避免了周圍龐大人流量的影響。
玉淵潭除了這花的嬌艷外,水的秀美也是一大特色,而且歷史悠久。《大明一統志》記載:“玉淵潭在府西,元時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環抱,景氣蕭爽,沙禽水鳥多翔集其間,為游賞佳麗之所。”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東部建有行宮,其歷史更可追溯到金代。可見,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因水景而著名的京城游玩佳處。
一路領略園中的櫻花,不知不覺已經繞過了玉淵潭的半圈,眼前的中堤橋將水面分成了東西兩部分。此時如果剛好是夕陽西下,置身于長長的石橋之上,遠眺湖面,遠處的西山盡收眼底,夕陽則為天空揮灑著溫暖的顏色,遠處的中央電視塔則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也在觀賞著這一池的水色靜怡……
北京第一高塔和它的鄰居們
出了玉淵潭西門正對過兒便是著名的北京第一高塔——中央電視塔,聽名字便知其功能性特點,但在大多數人心中,這里的意義則多了不少娛樂性。
首先是由于塔身之高,可以一覽京城美景。記得電視塔剛剛向社會開放之時,能夠擁有一張登塔門票,是一件甭提有多榮耀的事情,那具有驚人速度的電梯,擁有巨大身材的單筒望遠鏡,成為不少人心中與這座城市的回憶。在塔內有三處可以觀光的地點。首先是位于238米的環形露天觀光臺,可以俯瞰北京視野非常開闊,天氣好時可以遠望到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筑。第二個觀景點是225米處的電視文化大廳,通過照片展示了中國電視的發展歷史。第三個景點是位于219米處的首都印象展廳,通過雕塑等展示北京的標志印象。這兩個展廳內都有免費的講解可以幫助游客了解展覽背后的故事。
除了觀景功能外,如此之高的塔身為健身提供了特殊途徑。本來是為了安全考慮建設的“安全樓梯”,曾幾何時為北京健身愛好者帶來了一項特殊賽事,當時在這里多次舉辦過市級登塔比賽,吸引了諸多健身達人的參與。
身體好心情就好,有美景美事怎能缺了美味,中央電視塔頂部的旋轉餐廳自助餐,大人孩子都喜歡,在這里可以一邊欣賞美麗城市風景,一邊享用美食,非常小資浪漫。另外,塔內還設置了很多與游客互動的小游戲,可以贈送一些紀念品等,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塔下還有一片充滿綠意的世界——中塔公園,與其說這是一座公園,不如說這是伴隨著昆玉河逐步展開,釋放“人間煙火”之魅的“公園聯動”帶。由中塔公園一直往西走,還有濱角園碼頭公園及定慧公園。在這里人們各得其樂,打牌的、聊天的、跳舞的、散步的、打球的……漫步其中,早已被自然與生活的交融所感染。
我們的Citywalk伴隨著昆玉河的走向還可奔北延伸,昆玉河正是在濱角園碼頭拐出了一條弧線,往北直奔頤和園的昆明湖。就在這一過程中,還有一處值得一去的地方不得不說,不妨讓我們試試船行如何?
玲瓏塔影
“玲瓏塔來塔玲瓏,玲瓏寶塔第一層。一張高桌四條腿,一個和尚一本經……”著名曲藝家馬增芬老師的西河大鼓《玲瓏塔》唱得是字正腔圓,通過相聲、快板書等曲藝的多種形式,這段繞口令流傳甚廣。這段子里面的“玲瓏寶塔”其實就在咱北京的昆玉河畔。
這座始建于萬歷四年的玲瓏塔是原慈壽寺的一部分,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物是人非,寺廟早已隨歷史的長河而去,留下的只有這孤獨的寶塔。
正像段子里所言,玲瓏塔擁有13層,為密檐實心磚塔,高約60米。寶塔基座雕刻有笙、簫、琴、瑟等古代樂器,塔身有佛龕24個,原供奉銅佛312尊,塔身門窗兩側塑有金剛力士像。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辟邪原來塔上掛有3000多個風鈴,清風徐徐之時,風鈴奏出叮當之聲,時強時弱仿佛在講述著百年的滄桑。
玲瓏塔的鄰居昆玉河位于塔東側,僅隔一條馬路的昆玉河同樣是身出名門,原先是南長河的一部分。南長河是慈禧老佛爺從水路去頤和園的交通要道,北起昆明湖繡漪橋,南至西直門北的三岔河。1966年,開挖京密引水渠時,利用了南長河的一段,昆玉河由此誕生。1998年開始,北京市政府展開了一場“世紀大治水”的工程,昆玉河也因此獲得了新生。
如今,這條水凈岸青的昆玉河,引來了八方的游客,從玉淵潭碼頭乘船可以直奔頤和園昆明湖。
與昆玉河為伴的景點還有很多,例如再往北前行還有著名的北京西頂娘娘廟、深受長跑愛好者喜歡的萬柳公園等,結合實際步行接受程度,以上景點足可一日游覽。春暖花開之時,伴著碧波而行,歷史建筑與現代建筑相得益彰,這不得不說是光陰與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