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女性在步入圍絕經期時,會陷入身心的雙重困境。在這一特殊時期,更年期與抑郁相互碰撞,會帶來諸多難題,值得我a們深入了解。
一、更年癥狀諸般苦,抑郁偏添“瓦上霜”
在圍絕經期,女性身體常會陷入“混亂”:潮熱頻繁,突然的燥熱讓人不適;夜晚失眠、盜汗,睡眠質量嚴重下滑;外陰干澀、尿頻、尿急等泌尿生殖系統問題,以及假性高血壓、假性心絞痛等心血管癥狀……這些都會影響生活質量。
與此同時,情緒也起伏不定。有的女性變得煩躁易怒,一點就著;有的則情緒低落,整日愁苦,對曾經熱愛之事也失去興趣。更年期常被視為女性的“脆弱期”,很多人一看到女性情緒波動,就會說“她是不是更年期了?”;抑郁又曾被誤解為“矯情病”。當更年期遇上抑郁,軀體的折磨疊加心靈的苦痛,如果這時再被身邊人吐槽一句“更年期的女人真可怕”,那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正確認識圍絕經期抑郁意義重大。
圍絕經期抑郁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盤點。
● 情緒低落:整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歡,甚至可能毫無緣由地落淚,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難以擺脫。
● 興趣和愉悅感喪失:曾經熱衷的事情,如今卻提不起絲毫興趣;那些曾經能帶來快樂的場景,現在也無法讓她們感受到快樂。
● 勞累感增加、精力降低:常常感到不同程度的疲乏,精力大不如前,做什么都覺得力不從心。
● 睡眠障礙:失眠是常見的問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但也有部分人會出現睡眠過多的情況,怎么睡都睡不夠。
● 食欲改變:食欲可能會增加,也可能會減少,體重也隨之出現波動,給女性的身體和心理都帶來負擔。
● 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記憶力也有所下降,常常丟三落四。
● 自我評價低: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內心充滿了過度的罪惡感,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不斷自責。
● 焦慮:時常感到緊張、不安,情緒容易激動,碰上一點小事就可能大發雷霆。
● 軀體癥狀:部分患者還會伴有頭痛、關節痛、消化不良等軀體癥狀,進一步影響生活質量。
若這些癥狀在卵巢功能衰退至絕經后1年內出現,需警惕圍絕經期抑郁障礙。研究顯示,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狀加重比例達45%~68%,遠高于絕經前婦女的28%~31%。
二、不是姐妹“矯情”,是激素、遞質在“搗鬼”
出現圍絕經期抑郁,絕不是因為女性“矯情”,而是一系列特殊的生理變化在背后“搗鬼”。
1.激素水平異常
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逐漸衰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也開始老化,這直接導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而皮質醇分泌增加。雌激素對神經系統具有保護和調節作用,研究發現,圍絕經期抑郁女性的癥狀嚴重程度與雌二醇水平的波動密切相關。孕激素則影響著大腦中的情緒和行為回路,具有抗焦慮和抗抑郁的作用。在圍絕經期抑郁動物模型中,能觀察到皮質醇釋放增加,這表明皮質醇在圍絕經期抑郁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2.神經遞質異常
人體的“快樂物質”,如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谷氨酸等神經遞質,在體內的水平變化對圍絕經期抑郁的發生有著重要影響。圍絕經期女性體內這些神經遞質的水平相對降低,使得患抑郁癥的風險大大增加。
3.炎癥反應
圍絕經期抑郁的個體存在炎癥反應,中樞炎癥會損害神經細胞。研究發現,炎癥主要表現為小膠質細胞激活,同時常伴有炎癥因子和趨化因子異常等情況。
4.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中樞神經系統中的BDNF對神經可塑性有著重要影響,BDNF水平降低與圍絕經期抑郁密切相關。
5.腸道菌群
動物模型研究表明,圍絕經期抑郁與腸道菌群紊亂也存在關聯。
除了這些生物因素,和普通抑郁障礙一樣,社會心理因素在圍絕經期抑郁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來自美國、荷蘭和澳大利亞的縱向研究揭示了圍絕經期抑郁障礙的諸多風險因素,包括:人口特征(如經濟困難、失業、特定種族、年齡小于50歲、教育程度低等);軀體癥狀(如血管舒縮癥狀、煩躁、睡眠問題等);健康相關問題(如既往抑郁癥病史、健康狀況不佳、既往經前不適主訴、嚴重經前綜合征、使用精神藥物、高體重指數、產后抑郁病史、吸煙、有焦慮史、患有慢性疾病等);心理社會因素(如伴侶離世、遭遇重大壓力性生活事件、對衰老和更年期持消極態度、缺乏社會支持等)。
三、更年期“emo”有妙招,藥物、非藥物治療齊上陣
面對圍絕經期抑郁障礙,我們并非束手無策,目前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方式。
1.藥物治療
抗抑郁藥是治療圍絕經期抑郁障礙的一線藥物。循證證據表明,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和選擇性5-HT和NE再攝取抑制劑(SNRI)不僅能有效治療圍絕經期抑郁,還能改善潮熱癥狀。其中,SNRI類的去甲文拉法辛有兩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作為支撐;其他藥物,如SSRI類的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以及SNRI類的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也有小型開放標簽研究提供證據支持。
雌激素雖對更年期綜合征有療效,但因存在潛在風險,目前未被批準用于治療圍絕經期女性情緒障礙。
傳統中藥在圍絕經期抑郁的治療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和顏坤泰膠囊、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百合地黃湯等,都可以作為治療選擇。
2.非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同樣是圍絕經期抑郁障礙治療的一線療法,尤其適合輕度抑郁患者。認知行為治療(CBT)是一種常用的心理療法,通過改變患者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幫助其緩解抑郁情緒。
物理療法,如電休克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和迷走神經刺激療法,雖然在圍絕經期抑郁的治療方面也有應用,但目前相關證據尚不充分。值得一提的是,中醫針灸治療圍絕經期抑郁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圍絕經期是女性生命中的特殊階段,圍絕經期抑郁雖帶來挑戰,但只要正確認識、積極應對,女性就能走出困境。圍絕經期女性要格外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與此同時,親友也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所有受圍絕經期抑郁困擾的女性都能重獲陽光,擁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