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萬物一體之仁”的創造性轉化

2025-04-10 00:00:00陳繼紅
江蘇社會科學 2025年2期

內容提要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但與儒家“萬物一體之仁”理念具有內在契合性,而且基于馬克思主義立場與方法對其進行了創造性轉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統攝下的話語群作為分析樣本,可以深刻體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三重向度上對“萬物一體之仁”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就本體意蘊而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在形式與內涵上與“相人偶”具有內在契合性,又從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出發闡釋人類整體聯結的根據,由此突破了作為“相人偶”之根據的儒家抽象人性論的局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意涵由此獲得了充分的現實解釋力。就倫理意蘊而言,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出發,“天下一家”將傳統話語所昭示的普遍之愛轉化為現代政治實踐中的普遍性倫理義務,而“人民”話語在契合“萬物一體之仁”的民本意蘊的同時超越了其局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由此得以澄明。就生態意蘊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關涉的現代生態文明話語以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論為指導,對“萬物一體之仁”的生命關聯內涵、“愛物”內涵與差序理路進行了創造性轉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面向、倫理本質與價值目標由此得以拓展。作為“第二個結合”的理論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效地駁斥了西方自我中心主義對人類存在方式與本質的誤讀。

關鍵詞 人類命運共同體 “萬物一體之仁” 創造性轉化 “第二個結合”

陳繼紅,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研究基地研究員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華傳統美德參與新時代中國道德話語構建研究”(22BZX081)的階段性成果。

基于人類面臨的已知與未知、可測與不可測的巨大危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中國智慧解答了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為人類文明永續發展提供了精神指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魂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是“第二個結合”的理論成果。在這個意義上,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文化根基意義,是一項需要深入討論的理論工作。而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統攝的話語群為切入點考察這個問題,有見微知著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關涉“萬物一體之仁”這一儒家理念。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人歷來‘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中國一貫主張,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1]在這段話中,“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語出北宋程顥,原文是“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仁者,渾然與物同體”[2],其進一步的表達是“萬物一體之仁”[3]。而“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則共同構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基于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與“萬物一體之仁”的契合關系。“萬物一體之仁”的內在意蘊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其現代生命力由此得以激活。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統攝的話語群作為分析樣本,可以深刻體察此種意蘊在三重向度上的具體展開。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萬物一體之仁”本體意蘊的創造性轉化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個標識性話語。習近平總書記說:“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將人類視為相互依存、無法分割的整體,人類構成了整體性聯結的“我們”。由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意涵得以昭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萬物一體之仁”本體意蘊的創造性轉化。程顥說:

醫書言手足痿痹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諸己,自不與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故“博施濟眾”,乃圣之功用。仁至難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觀仁,可以得仁之體。[5]

“萬物一體之仁”以“手足不仁”為喻,揭示了人類的存在方式——“己”與他者的聯結及其內在必然性,由此闡釋了“仁之體”——“仁”之本體。“手足不仁”意謂由氣血阻滯導致的毫無生機的隔膜、緊張狀態,其中,“仁”指血氣通暢、身體充滿生機。“萬物一體之仁”將“仁”的意喻從身體狀況轉向人類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接續了孔子“仁者,人也”的命題,將人與人的關系視為“相人偶”式的聯結[6],即“爾”(你)、“我”之親密性關系的擴展[7]。另一方面將“相人偶”的意涵推進了一步,以“一體”表達了“你”“我”之間隔閡、緊張與對立的完全消除。如王陽明所言,“夫圣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8],也就是說,“你”“我”如家人般的相互依存是人類的獨特存在方式。

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標識性話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但在形式上是“相人偶”(爾與我)的現代表達,而且在內涵上與“相人偶”具有內在契合性。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你”“我”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消弭隔閡、緊張與對立的“一體”聯結,即“相人偶”式聯結。

與儒家不同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出發闡釋了人類整體聯結的根據,由此實現了對“萬物一體之仁”人學意蘊的創造性轉化。程顥以“博施濟眾”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闡釋“萬物一體之仁”的發用,實質上是以“仁”之“愛”構建“一體”之根據。換言之,正是“愛”之情感的通暢流行推動“己”與他者產生了“一體”之聯結。在儒家看來,“愛”根植于人性的自然要求,是圣人與我同有的普遍性情感。在這個意義上,“相人偶”中人類整體聯結的根據訴諸抽象的人性。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世界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幽靈的某種純粹的抽象行動,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種行動。”[1]基于辯證唯物主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超越了儒家的抽象人性論,立足人類的客觀需要闡釋人類整體性聯結的根據。具體說來,這涉及三方面的人類客觀需要:一是“發展”的需要。世界發展與國家發展是彼此依存的,“只有世界發展,各國才能發展;只有各國發展,世界才能發展”[2]。因此,“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3]。二是安全的需要。人類安全是普遍聯結的,“各國安全緊密相關,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4]。割斷人類聯結的安全缺乏根據,“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5]。三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世界各國需要以負責任的精神同舟共濟、協調行動。”[6]四是“利益”的需要。“命運共同體”亦是“利益共同體”,“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把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7]。由此,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人類的相互依存關系進一步升華為互利共贏關系,“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8],“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9]。

由此可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根據訴諸全球化過程中世界一體化秩序構建的客觀需要,而非儒家意義上抽象的人性。這種唯物主義轉向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獲得了充分的現實解釋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萬物一體之仁”本體意蘊的創造性轉化,有效地回應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思維、叢林法則等對人類存在方式的誤讀。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10]人類只有聯結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才能永續推動全球發展與人類進步。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萬物一體之仁”倫理意蘊的創造性轉化

“萬物一體之仁”的本體意蘊與倫理意蘊是交織在一起的。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重在說明“仁”的根據,而后者重在闡明“仁”的發用。在后一種意義上,儒家以普遍之愛澄明了“萬物一體之仁”的倫理意蘊——“天下一家”所喻示的倫理共同體。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統攝的話語群中,“天下一家”與“人民”“民心”“人民福祉”等“人民”話語是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話語通過對“萬物一體之仁”倫理意蘊的創造性轉化,澄明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規定。

第一,“天下一家”在對傳統話語的創造性轉化中確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中,“天下一家”成為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倫理本質的話語。他說,“世界各國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家園,應該是一家人。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1]。如此,人類的整體性聯結被闡釋為以“天下一家”為表征的存在形態。此外,他亦借助“大家庭”“家園”等相近概念表達了此種意涵,如“亞太是個大家庭,中國是大家庭中的一員”[2]“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3]等等。

“天下一家”是一種傳統話語,被儒家視為“萬物一體之仁”的本質規定。元善在聽了王陽明對“萬物一體之仁”的闡發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吾乃今知天地萬物之一體矣!吾乃今知天下之為一家、中國之為一人矣!”[4]這句話以“天下一家”闡釋了“萬物一體之仁”。此種闡釋何以可能?在王陽明的闡述中,“萬物一體之仁”意味著普遍之愛的周遍。他說:

是故親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實與吾之父、人之父與天下人之父而為一體矣;實與之為一體,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親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實與吾之兄、人之兄與天下人之兄而為一體矣;實與之為一體,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莫不實有以親之,以達吾一體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無不明,而真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矣。[5]

這就是說,“萬物一體之仁”的發用即親親之愛向普遍之愛的無限擴充——從親人推至路人,從人類推至天地萬物,最終消除人己、人類與萬物的隔閡而成為“一體”。在元善的理解中,此種“一體”的本質規定是“天下一家”,此種理解亦為后儒所接受。具言之,一方面,“天下一家”昭示了普遍之愛對親親之愛在廣度上的突破,如王陽明所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使有一物失其所,便是吾仁有未盡處。”[6]另一方面,“天下一家”表明了普遍之愛在深度上向親親之愛的趨近,意味著天下所有人乃至山川鳥獸草木都能得到類似家人的關愛,如王植所言:“親親仁民愛物而天下一家、萬物一體者,愛之理至大也。”[7]其中,儒家關注的中心是人與人的親密性聯結。儒家以“天下一家”表明,“萬物一體之仁”本質上指向人與人基于普遍之愛聯結的類似“家”的倫理共同體。

正是在上述意義上,“天下一家”成為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資源。一方面,以超越親親之愛的普遍之愛作為人類聯結的樞紐,使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一種內生性的倫理聯結而非外在性的制度聯結;另一方面,以親親之愛的自然性構建普遍之愛的根基,使人類的倫理聯結獲得了可靠性。基于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得以昭示。

比儒家更進一步的是,“天下一家”所昭示的普遍之愛經由創造性轉化成為現代政治實踐中的普遍性倫理義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由此得以確證。儒家意義上的“天下一家”盡管承認了普遍之愛對于人類聯結的意義,但由于“天下”概念的籠統性與古代社會人類交往的封閉性,儒家不可能基于地域、國家、種族等視角思考普遍之愛的具體指涉。也正因此,“天下一家”不免成為一種模糊的倫理想象。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則突破了儒家的認知局限,將普遍之愛創造性轉化為跨越地理與文化界線的普遍性倫理義務。習近平總書記說,“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1]。“要發揚大家庭精神,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朝著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不斷邁進!”[2]在此,“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等被明確表述為與“家庭”相關的倫理義務,此外,亦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等倫理義務。它們盡管被喻為“大家庭”的倫理訴求或“大家庭精神”的題中之義,但并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家庭倫理范疇,而是指向突破地域、種族、民族、宗教等界線的普遍性倫理義務,不僅將大國與小國、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聚合為“一家”,也惠及人類弱勢群體,使其成為“家”的一分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涉及現代政治實踐中的普遍性倫理義務的構建,作為一種內生力量推動人類聯結成類似“家”的倫理共同體,因此,“天下一家”從模糊的倫理想象轉向可能的倫理實體。

第二,“人民”話語超越了“萬物一體之仁”的民本意蘊,由此深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萬物一體之仁”中貫注著“親親而仁民”的民本思想,要求圣人或仁者在倫理政治實踐中對“民”之福祉給予家人般的深切關懷。由于作為關懷對象的“民”指向“天下”,儒家民本思想獲得了超越民族國家的普遍性。此種意蘊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人民”話語的內涵具有內在契合性。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基于人類的視野理解“人民”的內涵,他認為,應當擺脫“本國優先”的狹隘思維,“把本國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行”[3]。和儒家一樣,普遍之愛被闡釋為對普遍性意義上“人民”的尊重與關懷。

與儒家不同的是,“人民”話語超越了“萬物一體之仁”民本意蘊的局限性,此種超越是創造性轉化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4]在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指導下,“人民”被視為人類倫理聯結的主導性元素,而非儒家意義上圣人或仁者主導下的從屬性元素。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心所向”被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如在論及亞洲國家如何實現“鄰國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破解這一課題,關鍵在于要順應時代潮流和民心所向”[5]。又如在論及中非合作問題時,他指出:“推進中非合作是雙方人民共同心愿,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6]二是“人民福祉”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訴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為人民福祉著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美好世界作出應有貢獻。”[7]“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們要心系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面共贏,增強各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8]在此,“人民福祉”并非抽象的概念,也非儒家民本思想所表達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是指向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利益之總和,包括富足、安康、公平正義等等。可見,“人民”話語超越了儒家的局限性,使人類的倫理聯結與現代文化相適應,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

以普遍之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是以“人類主體”和“人類社會”為出發點和立足點突破個體主義共同體訴求的文化局限。在此意義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真正將以現代生產方式為基礎的人類社會普遍聯系、人的‘類本性’從資本主義狹隘的經濟政治文化中解放出來”[1],以不同文化之間的價值共同性回答了文化對話中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矛盾問題。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萬物一體之仁”生態意蘊的創造性轉化

在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命題下,現代生態文明話語群在不斷豐富發展。其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是指涉現代生態文明理念的話語,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清潔美麗的世界”等;二是指涉生態文明建設規范性要求的話語,如“珍愛和呵護地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等等。無論是外在形式還是內在意蘊,這些話語從不同的角度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關照從人與人的生命關聯擴展至人與自然的生命關聯。在這個意義上,現代生態文明話語進一步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這些話語的構建離不開傳統生態文明思想的滋養,而“萬物一體之仁”在其中的資源性意義尤為突出。這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闡釋中。如在關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論述中,他說:“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這就是說,現代生態文明話語的構建體現了文明的連續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傳統話語在新舊轉換中并沒有喪失價值,而是成為現代話語構建的理論資源,“天人合一”在其中顯然具有標志性意義。根據張岱年的觀點,“天人合一”即“萬物一體之仁”[3]。“萬物一體之仁”的生態意蘊在創造性轉化中融入現代生態文明話語群中,并基于馬克思主義立場轉化為現代生態文明話語的規范性要求與目標指向。由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面向、倫理本質與價值目標得以拓展。

第一,現代生態文明話語以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論為指導,對“萬物一體之仁”的生命關聯內涵進行了創造性轉化,由此拓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面向。“萬物一體之仁”何以可能?這是儒家必須回答的元問題,王陽明對此的解讀尤為精辟。他說:

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故五谷禽獸之類,皆可以養人;藥石之類,皆可以療疾:只為同此一氣,故能相通耳。[4]

人與天地萬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體”,在于二者具有相同的根源——“氣”(“良知”),其貫通人與天地萬物并內在地建構了生命的同質性。在這個意義上,“萬物一體之仁”本質上表達了人與天地萬物的生命關聯,并將此種關聯解讀為因“愛”而聯結的生命共同體。一方面是天地萬物對于人的生命支持,即五谷禽獸“可以養人”,藥石之類“可以療疾”;另一方面是人對天地萬物生存發展的關愛,即所謂“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莫不實有以親之,以達吾一體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無不明,而真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矣”[5]。也就是說,“仁”之“愛”應當突破“類”的局限性而施行于天地萬物,如此方能達至“一體之仁”的精神境界。此種“愛”即孟子所言“愛物”,其本質上是將人視為生命共同體構建中的發動者與主導者,將天地萬物視為被動的接受者。

現代生態文明話語與“萬物一體之仁”在生命關聯內涵上具有內在契合性,同時前者以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論為指導對后者進行了創造性轉化,由此使人與自然的生命關聯獲得了客觀的價值依據。一是基于唯物辯證法立場拓展了“生命關聯”的向度。現代生態文明話語與“萬物一體之仁”在生命關聯內涵上的內在契合性在于,二者皆將人與自然視為彼此依存的一體,由此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面向從人與人的關系延伸至人與自然的關系。但是,“萬物一體之仁”強調的是“人”的主體性,而忽視了“物”的作用性。由是,儒家實際上是基于主客二分的思維解讀了人與天地萬物的關系。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并沒有將生命關聯的方式闡釋為單向度的生命支持,而是基于唯物辯證法的立場看到了事物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將生命關聯拓展為雙向的生命互動。如在解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時,習近平總書記說:“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人類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1]這就是說,人與自然不僅因正向的生命互動而彼此依存,而且可能由于反向的生命互動而走向對峙。這實質上是以科學認知為依據辯證解讀了人與自然的生命互動方式,既承認了人在其中的主導性作用,又賦予自然以主體地位,由此突破了儒家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

二是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立足生活世界闡釋生命關聯的價值根據。“萬物一體之仁”將“氣”(“良知”)等作為人與天地萬物生命關聯的價值根據,表達了脫離生活世界的形上之思。而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則從唯物主義出發,立足現代生活世界的客觀事實闡釋此種根據,使其實現了“形上—形下”的實踐轉向。一方面,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分析了人類生命的存續對于天地萬物的客觀依賴。人類生命的存續依賴自然資源的可持續供給,即所謂“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2]。同時,人類生命的存續依賴自然生物的多樣性發展,即所謂“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3]。另一方面,現代生態文明理念闡明了割裂人與天地萬物的生命關聯帶來的生態危機。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進行了深刻分析,他指出:“工業文明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但也帶來了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破壞的生態危機。”[4]正是基于人類生活世界的現實訴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球生命共同體”等現代生態文明理念應運而生,闡明了人與自然生命關聯的客觀根據。

總之,現代生態文明話語與“萬物一體之仁”的本體意蘊的內在契合性,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面向突破了類的局限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較之“萬物一體之仁”進一步使人與自然的生命關聯與現代科學認知獲得了內在一致性,其價值根據亦擺脫了主觀的形上之思而扎根于客觀的生活世界,由此獲得了充分的現實解釋力。

第二,“萬物一體之仁”的“愛物”內涵經由創造性轉化成為現代生態文明話語的規范性要求,由此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得以拓展。此種建構基于兩個向度開展:一是形式與內涵的延續。習近平總書記說“,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5]。作為一個規范性要求,“珍愛和呵護地球”在形式與內涵上充分借鑒了“愛物”的精義,表達了人對天地萬物的關愛。二是形式與內涵的雙向開新。從形式上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等規范性要求的提出,賦予“愛物”以新的現代表達形式。從內涵上看,上述理念直面現代工業文明的弊端,并基于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兩個向度賦予“愛物”新的意涵。這些規范性要求既肯定了人類在生命共同體構建中的主體性,又以普遍之愛對此種主體性進行了合理限制,使人類不至于過度發揮自己的生命潛能而破壞天地萬物的生命存續。在普遍之愛的關照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命關聯成為一種倫理聯結。

在上述意義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得以擴充,從人類的倫理聯結擴展至人與自然的倫理聯結。比儒家更進一步的是,人與自然的倫理聯結不再僅僅被理解為人類的主觀自覺,而是更多地訴諸人類生存的客觀需求,由此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本質獲得了更加可靠的依據。

第三,現代生態文明話語超越了“萬物一體之仁”的差序理路,從時間向度拓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終極目標。“萬物一體之仁”遵循了“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差序理路,始終將人類福祉作為人與天地萬物生命關聯的價值歸宿。如王陽明雖然承認“愛”應當普遍地施行于人與天地萬物,但同時主張“仁民”與“愛物”的厚薄之分。他認為:“人與禽獸同是愛的,宰禽獸以養親,與供祭祀、燕賓客,心又忍得?……這是道理合該如此。”[1]也就是說,犧牲禽獸的生命去供養人的生命具有道德合理性,是“良知上自然的條理”[2]。這實質上強調了人類生命在生命共同體中的優先性,主張以人類福祉為中心安頓人與天地萬物的生命關聯。但是,儒家并沒有走向強勢人類中心主義,而是以“愛”的聯結平衡了人與天地萬物在生命共同體中的地位,要求人類在考慮自身福祉的同時兼顧天地萬物的利益,而非將人類福祉凌駕于天地萬物之上。

此種差序理路與現代生態文明話語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定位具有內在契合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我們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3]。這就是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現代生態文明話語的構建,是以人類福祉(人類文明進步)作為終極目標指向。“愛物”只能在這一目標前提下開展,并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與儒家相同的是,現代生態文明話語并沒有將人類福祉完全凌駕于天地萬物的存續,而是在承認差序的同時主張兩者之間的平衡。

較之儒家更進一步的是,現代生態文明話語從時間向度拓展了人類福祉這一終極目標。一是將人類未來的生命存續納入人類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4]。從這一科學認知出發,現代生態文明話語不僅被解釋為關涉對人類當下危機的應對,也被認為對人類未來生命存續具有重要價值。二是將代際關懷納入人類福祉。習近平總書記說:“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5]在這個意義上,現代生態文明話語實現了對“萬物一體之仁”生態意蘊的超越,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目標從人類的現實需要擴展至人類未來發展,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演進的倫理趨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萬物一體之仁”的創造性轉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成果,體現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解答人類難題的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有效地駁斥了西方自我中心主義對人類存在方式與本質的誤讀。

[1]《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41—42頁。

[2][5]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二程集》上冊,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5—16頁,第15頁。

[3]有學者指出,“程顥語:‘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陽明接過,尤倡萬物一體之仁”。參見王曉昕:《傳習錄譯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241頁。陽明之后,“萬物一體之仁”成為一個流行理念,被黃宗羲、呂留良、孫奇逢等運用。

[4]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5頁。

[6]《中庸》言“仁者,人也,親親為大”。鄭玄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參見阮元校刻:《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535頁。

[7]焦循言:“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從人二。”參見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977—978頁。

[8]王陽明:《傳習錄》中,《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二,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66—67頁。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頁。

[2][4][5][6][7][8][9][10]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92頁,第370頁,第208頁,第271—272頁,第259—260頁,第422頁,第206頁,第206頁。

[3]《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82頁。

[1][2]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510頁,第60頁。

[3]《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43頁。

[4]王陽明:《親民堂記》,《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七,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305頁。

[5]王陽明:《大學問》,《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二十六續編一,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114頁。

[6]王陽明:《傳習錄》上,《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一,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32頁。

[7]王植:《正蒙初義》附錄一,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366頁。

[1][5][6]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510頁,第154頁,第16—17頁。

[2]《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2頁。

[3]《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92頁。

[4]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頁。

[7][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55頁,第436頁。

[1]劉同舫:《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構建的邏輯進路》,《江海學刊》2024年第1期。

[2]《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66頁。

[3]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143—149頁。

[4]王陽明:《傳習錄》下,《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三,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33頁。

[5]王陽明:《大學問》,《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二十六續編一,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114頁。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35頁。

[2]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93頁。

[3][4]《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64頁,第264—265頁。

[5]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416頁。

[1][2]王陽明:《傳習錄》下,《王文成公全書》卷之三,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34頁,第134頁。

[3]《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65頁。

[4]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56頁。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38頁。

〔責任編輯:洪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色丁香| 欧美在线黄|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国产爽爽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中国精品久久|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在线天堂|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a毛片|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91无码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大全|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h网址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内黄色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超碰免费91| 99资源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ri国产在线|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最新国产网站|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无码在线激情片|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日本成人一区|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亚洲一级色|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网综合|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狠狠色综合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天天色综网|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成人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激情综合网址| 久久超级碰|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 国产一区成人| 免费看美女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