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使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受到廣泛關注。國際留學生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梁,其行為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魅力,為外國人士提供了直接體驗。但當前的中華文化傳播常采用居高臨下的灌輸模式,忽視受眾的心理和接受習慣,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地方文化作為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與中華文化緊密相連,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有效利用地方文化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讓傳播更具吸引力和深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因此,研究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方式,并結合留學生管理探討其在推動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留學生文化學習的關系
一、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
地方文化是特定地域內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傳統習俗,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背景和社會結構緊密交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文化不僅展現了各地的獨特性,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和傳承地方文化有助于促進跨文化交流,同時保持民族認同和文化多樣性。
地方文化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地方文化是這一文化的具體體現。通過深入研究和保護地方文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因此,珍視并推廣地方文化不僅有助于認識中華文化的深層價值,還能激發大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尊重。
二、地方文化與留學生文化學習
萊夫和溫格提出的情境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動機源自現實情境,學習的本質在于參與真實的實踐,并通過與他人及環境的互動獲得知識。該理論認為,知識產生于真實情境中,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和溝通至關重要。在來華留學生的漢語學習過程中,情境學習理論鼓勵他們與本地人互動,參與真實情境以提升語言交際能力,并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來促進共同進步。
地方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留學生接觸和理解中華文化的最佳途徑。通過參加文化藝術節和地方文化體驗活動,留學生能夠近距離觀察和感受中華文化的多樣性。這些活動不僅幫助留學生更快適應校園生活,減少文化沖擊,還加速了他們融入中國社會的進程。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相互影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交融體系。地方文化的滲透力源于其親和力和日常性,這使得它在傳播過程中更易被接受,能夠引發深層的文化共鳴。通過傳播日?;膬热荩胤轿幕癁榱魧W生提供了直觀的教育資源,幫助他們更快地理解和融入當地社會文化。
中國文化傳播與留學生管理
在全球化時代,文化傳播的特點包括速度快、覆蓋范圍廣、強度高和多樣性強。中國的文化傳播能力已成為決定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然而,中國的文化傳播仍面臨許多挑戰,如“西方強而我國弱”的格局、固定的傳播策略和方法,以及缺乏針對性的內容選擇等。目前,中國的主流文化多采用“硬性傳播”,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宣傳策略往往表現為單向的信息傳遞,強調意識形態,忽視了外國受眾的需求和文化背景,缺乏互動性和受眾的主動參與。
相比之下,“軟傳播”更注重與受眾互動,通過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式,增強受眾對傳播內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力。例如,孔子學院通過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逐漸影響并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看法,成為軟實力傳播的典范。地方文化具備更高的靈活性和包容性,能為外國受眾帶來更加“直觀、沉浸式”的文化體驗。這不僅提升了文化的可接受性和吸引力,還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對外文化傳播基于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對中國社會實踐的再認知。留學生作為文化傳播的實踐者,通過在中國的生活、語言學習和社交活動,將中華文化傳播至海外。因此,高校的留學生管理在促進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加強高校留學生管理,使中華文化與當地特色結合,能夠激發留學生在海外更好地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
實踐案例:梧州學院留學生教育管理創新實踐
梧州學院利用所在地的嶺南文化、六堡茶產業、中醫文化、自然資源等,在地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對留學生教育管理進行創新,增強本地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力,為留學生提供豐富的學術體驗和文化體驗。學院與本地企業、組織建立合作關系,使留學生能夠參與其實踐項目,增加他們的實際經驗。
一、與當地六堡茶產業相結合
2022年,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六堡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祝雪蘭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六堡鎮山坪村的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叮囑她要把六堡茶做大做強。其實,自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茶產業的發展,多次深入茶區,關心過問當地茶產業的發展情況,鼓勵把茶產業發展成為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梧州市政府一直在積極規劃發展六堡茶產業,發展六堡茶文化。同時,學校也在積極促進地方文化和中華文化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參與文化交流活動,主要有:
第一,六堡茶文化國際傳播隊的組建。
學院組建了“六堡茶”茶文化國際交流團隊,并派遣該團隊參與了梧州市“茶船古道杯”茶藝專業技術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院對此次比賽高度重視,特別邀請了“茶舟古道杯”茶藝比賽的專家和教師,在識茶、泡茶及禮儀等方面對參賽隊伍進行了系統培訓。比賽中,外國學生通過短劇形式展示對六堡茶歷史、功效及沖泡器具的學習成果。這一形式不僅讓留學生深入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激發了他們對六堡茶的濃厚興趣,他們希望將六堡茶推介給國內外的親友,以展示其獨特魅力。
通過此次比賽,外國學生對梧州的地方文化,特別是對六堡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進一步體會到梧州的地方特色及其經濟文化內涵。學院充分利用六堡茶文化的地域優勢,不僅在課程設置上積極創新,更將茶文化作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增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尊重。這一實踐充分體現了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相互交融與促進作用。
第二,研學活動與中外文化交流。
學校積極組織國際留學生前往梧州茶葉廠、梧州六堡茶文化展覽館,深入六堡鎮參觀學習考察。學生們由校園走進博物館,進一步了解梧州特色產品“六堡茶”的生產過程與發展歷程,并在此過程中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體會到了深入學習的樂趣。在參觀六堡茶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們深入了解六堡茶的制作工藝、功效和歷史文化,同時感受到六堡茶的文化底蘊,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參觀活動是將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有機融入學生管理的創造性做法。在學院國際交流處的帶領下,留學生們還來到六堡鎮,參觀了六堡茶文化體驗中心、六堡茶文化館、茶船古道的起源地,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在六堡茶文旅體驗基地,來自六堡鎮的非遺傳承人帶著學生們體驗了采青、炒、捻等六大工藝。在參觀六堡茶博物館時,學生們對梧州六堡茶主要產地的自然環境進行了深入了解,對六堡茶的發展歷程和行業現狀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在活動中,學生還參觀了位于茶船古道起點的“合口碼頭”,了解到六堡茶葉在千年前從梧州經廣州、香港,遠銷南洋,憑借其具有的祛濕暖胃、消食去脂功效,受到東南亞國家民眾的歡迎,從而走上“僑銷茶”之路。
通過這次系統而富有成效的文化考察活動,留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獲得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考方式,這就是將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結合起來,用國際化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魅力所在。這樣的實踐活動無疑為他們的中文學習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為他們將來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與中醫文化相結合
第一,國際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站的建立。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學院積極響應這一號召,通過組織留學生參與中醫藥相關活動,推動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2023年5月18日,學院與廣西梧州市中醫醫院合作建立了國際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站。該工作站是梧州市首個衛生系統和教育系統共建的留學生志愿服務基地,其成立將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醫藥“走出去”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工作站的成立是學院與地方政府、醫療衛生單位合作推動中醫藥“走出去”的一次創新嘗試。
青年志愿服務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是連接個人與社會的重要紐帶。這些留學生在志愿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領略到中醫的獨特文化,加深了對中醫的認識和喜愛。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回饋社會,傳播正能量,助力中醫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此外,志愿服務活動也為學校的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實習機會。
第二,留學生參與中醫藥研究與培訓。
梧州的蛇傷治療技術不僅在本地廣泛傳播,還在全國多個省份如廣東、福建等地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民間重要的醫療實踐。這一療法具有顯著的醫藥、歷史和經濟價值,是我國蛇傷治療技術的代表。2018年,梧州“蛇傷療法”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充分彰顯了其文化和醫學價值。
梧州學院通過與梧州市中醫醫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老撾川壙省省立醫院的合作,推動中醫藥國際傳播與交流。學院組織來自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的留學生參與柬埔寨主流媒體的“赴華短期考察”項目,為柬埔寨記者采訪梧州市中醫醫院蛇傷治療培訓課程擔任翻譯,促進了文化的雙向傳播。此外,2023年秋季,梧州學院與梧州市中醫醫院聯合開展了“中醫科普進高校,岐黃文化揚校園”活動,旨在通過地方文化的傳播幫助留學生更好地融入中華文化?;顒又校瑢W生們集體練習了自治區非遺技藝“嶺南骨傷醫派引保健操”,并通過講座和互動深入了解中醫理論和實踐。這些地方文化活動不僅提升了留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增強了他們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文化認同。通過地方文化的傳播,留學生得以更深入地體驗和理解中華文化,更快適應和融入中國社會,同時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注入了新的動力。
梧州學院在留學生管理與文化傳播中的實踐成果充分展示了地方文化與中華文化相結合的有效性。通過志愿服務,留學生深入了解了中醫藥的特色文化,促進了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化活動因其親和力、鮮活性及新穎性,有效促進了跨文化交流,提升了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傳播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并推動了國際醫學交流,為地方文化產業的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來,這種實踐不僅為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其他高校和文化機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中華文化與地方文化的有機結合給外國友人、留學生提供了更直接和沉浸式的文化體驗。這種結合不僅僅局限于語言文字上的交流,更是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展示,乃至情感的傳遞。留學生們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不僅能更快地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活,還能通過親身體驗來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他們在學習中文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培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這對于文化的“軟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華文化能夠以更加生動、親切的形象呈現給大眾。但在推動地方文化和中華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比如,如何更好地整合地方資源,提升文化傳播的效果;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平衡地方文化和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文化傳播等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和解決。
(作者單位:梧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