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課本賞江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
江蘇的美,是春水碧連天,是畫船聽雨眠;江蘇的美,是人家盡枕河,是樓臺煙雨中。一詩一城一風月,江蘇自然景觀秀美,人文氣息馥郁,詩情畫意里蘊含著歲月的沉淀、歷史的回響。
自古以來,江蘇文化璀璨,人文底蘊深厚,楚漢文化、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等文化相互交融。江蘇有“南方夫子”“文開吳會”之譽的言偃、西漢時期辭賦的鼻祖枚乘、東晉“畫絕”顧愷之、唐代“草圣”張旭,他們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這“漢代三絕”;古典名著《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的作者均為江蘇人;最富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江南絲竹”和“百戲之祖”昆曲,蘇州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南京云錦、揚州漆器、宜興紫砂等,是享譽中外的文化作品和歷史遺產。
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江蘇,或因一抹風景,或因一條小巷,或因一
跟隨詩人游江蘇首詩詞……江南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江南的煙雨朦朧、曲徑通幽,在江蘇均有具象化的體現。本期,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游覽江蘇盛景吧!
跟隨詩人游江蘇
蘇州園林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蘇州留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以其精致的設計和優雅的景致而聞名。
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十里秦淮景區中最核心的景點,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等于一體,是南京歷史文化的象征。
揚州瘦西湖
瘦西湖是中國著名的湖上園林,以其二十四景聞名,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
周莊古鎮
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其保存完好的水鄉建筑和寧靜的水鄉環境著稱,被譽為“中國第一水鄉”!
無錫太湖黿頭渚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太湖、沿湖山丘、島嶼的山水景觀為特色。黿頭渚有“太湖第一名勝”的美譽。
南京鐘山
南京城市特色的集中體現和名勝古跡薈萃之地,山、水、城、林渾然一體,被稱為“中華城中人文第一山”。
連云港花果山
因美猴王的神話故事而家喻戶曉,集山石、海景、古跡、神話于一身,素有“東海第一勝境”和“海內四大靈山之一”美譽。
南京棲霞寺
中國四大名剎之一,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是南京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寺院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名家提筆描江蘇
湖很大,一眼望不到邊。湖通常是平靜的,透明的。這樣一片大水,浩浩渺渺(湖上常常沒有一只船),讓人覺得有些荒涼,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黃昏了,湖上的藍天漸漸變成淺黃、橘黃,又漸漸變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這種紫色使人深深感動。
——汪曾祺《我的家鄉》
我必須歌頌南京城北,它空曠而蕭疏,生定了是合于秋意的。過了鼓樓中山北路,帶著兩行半黃半綠的樹影劃破了廣大的平疇,兩旁有三三五五的整齊房屋,有三三五五的竹林,有三三五五的野塘,也有不成片段的菜圃和草地。東面一列城墻,圍抱了舊臺城雞鳴寺,簇擁著一叢樹林和一角鼓樓小影,偶然會有一聲奇鐘的響聲,當空傳來。鐘山的高峰,遠遠在天腳下,俯瞰著這一片城池。在城里看到不多的山,這是江南少有的景致。
——張恨水《秋意侵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