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體寫作引領
小說人物短評是一種精短的、以小說中的具體人物作為評論對象,對其某些方面作深入品析和闡發,并引出評論性觀點的議論文體。本單元的寫作任務之一是“人物短評”及“主題綜述”,即圍繞《紅樓夢》“人物的評說”這一話題,聯系關鍵情節細節,對小說中的人物活動、思想情感、性格特點及其對作品主題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探究分析。“人物短評”的“短”是指篇幅短小,“評”則指明它在文體上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本單元的“人物短評”專指對《紅樓夢》人物的精短評論,文體上屬于片段式議論文或小短文,特點是短小精悍、言簡意賅。
(一)依據文本,客觀評價
寫《紅樓夢》人物短評前,要深入閱讀小說原作,熟悉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所處的特定環境,貼近小說文本內容來評說人物,做到“評論有據,分析有理”。評論人物時要不夸大、不拔高、不妄議、不虛美,依據小說文本所描述的情節內容給予客觀評價,以文本內容或者作者意圖為依據,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信口開河,也不能堆砌材料、隨意引申。態度嚴謹、引述準確、有理有據、客觀理性,是寫好小說人物短評的基本原則。
(二)敘議結合,以“評”為主
人物短評重在一個“評”字,引述只是手段,準確評論才是目的。小說人物短評要敘議結合:“敘”指根據評論中心有針對性地引述所評論人物的相關情節,真實再現人物活動與事件;“議”是對這些事件、活動進行精準分析。應夾敘夾議,行文次序可以是先議后敘,也可以先敘后議,敘述宜精短,議論應精要準確。短評的“魂”在表明觀點和看法,評論的展開則要注意闡述觀點與引述、分析小說相關內容的有機結合,從而更透徹地完成對小說人物的分析。
(三)觀點集中,語言簡潔
高中生學寫人物短評,無須全面地評價所選定的人物,只要選擇人物的某一主要性格特點或某個側面加以評論。此外,短評的語言應概括簡練,不拖泥帶水,表述要清晰明確,不模棱兩可、含糊其詞。
二、讀寫實踐點評
【寫作任務】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作文。
《紅樓夢》人物眾多,社會關系錯綜紛繁,情感互動復雜微妙。小說通過對諸多人物之間關系的精妙描寫,在人物的互動中展現其身份地位、性情氣質。其中一些身份地位類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筆下卻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態,被作者異常分明地描繪出他們之間的差異。古人稱這一特殊的對比手法為“特犯不犯、犯中求避”,即在同中求異,在重復中求不重復。
請你在閱讀理清小說人物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選取一對或一組人物,結合“犯中求避”藝術手法的妙處,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人物短評。
(依據教材必修下冊第七單元139頁文字,結合學習任務1要求改編)
【寫作指導】
(一)審題
審題要抓住三個關鍵短語:一對或一組人物、“犯中求避”、人物短評。
(1)明確短評對象。題干要求學生針對《紅樓夢》中的人物,談談“犯中求避”這一藝術手法的妙處。題目已經提出了明確要求,即選取“身份地位類似的人”為寫作對象,這是切合命題要求的關鍵。比如可選尤二姐和尤三姐。姐妹倆身世相同,同為寄人籬下,同是地位低下,外貌則同有姿色,結局也同為悲慘不幸。她們的個性卻大不相同:前者懦弱糊涂、輕信怕事、隨遇而安;后者堅強精明、嫉惡如仇、有勇有謀。所以,精準審題首先體現為寫作對象明確、行文有的放矢、內容緊湊集中。
(2)選好評析角度。動筆前要準確理解題中“犯中求避”這個重要概念的內涵,找到最恰當的寫作角度。由材料可知,“犯”是有意把兩個人物的某一面寫成相同甚至重復;同時又要“避”,即在同中求異,在重復中求不重復。在熟讀《紅樓夢》的基礎上,短評寫作者須選取性格、命運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的小說人物的某一側面作為突破口,如鴛鴦與司棋的情感問題,平兒與襲人的待人接物,晴雯和襲人的人生追求,賈寶玉與賈環的出身地位,賈寶玉與甄寶玉的讀書生活等,圍繞“犯”與“避”這一寫作角度深入分析,才能寫出佳作。
(3)抓住對比焦點。同中求異、異中見同是寫好人物短評的關鍵,對比評析一對(一組)人物的重點在于找到恰當的對比點。比如寫人物在某一場合的表現,他們可能年歲相仿、談吐相近,但其性格絕不會雷同,言語也不可能如出一轍。準確抓取對比點,分析他們的個性特點,作文才會合乎“同中見異”的要求。構思時,應選取自己最為熟悉的人物,結合其身份、性格、命運、品行等的異同進行對比分析。比如同為主子的賈寶玉與賈環,兩人同是貴家公子,又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一個寬懷大度、克己全人;一個卻小氣偏狹、好功逐利。抓住這樣的焦點進行對比,通過揭示其不同的言行表現,分析之所以有這些不同的內在原因,短評就會有內涵、有深度,給人啟迪,引發共鳴。
(二)選題示例
(1)大度的賈寶玉與偏狹的賈環
(2)善良的平兒與虛偽的襲人
(3)殉情的司棋和斷情的鴛鴦
(4)軟弱的尤二姐與剛烈的尤三姐
(5)爛漫的史湘云和理性的薛寶釵
(6)任情的賈寶玉與世俗的甄寶玉
(7)掌控局面的王夫人和專愛生事的邢夫人
(8)懦弱的賈迎春、要強的賈探春和孤僻的賈惜春
【習作示例】(初稿)
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兩種生命形態
——襲人與晴雯形象短評
山東省滕州市第二中學2022級03班徐巧
最令我有所感悟的是晴雯和襲人,從她們身上我領悟到了曹雪芹創作的偉大。他把身份地位相同的兩個人物展現得迥然不同,讓我們認識到女兒的千差萬別,領悟到大家的創作魅力。
晴雯、襲人同為賈府的奴才,寶玉身邊的兩枝花,出身相似,都不是賈府家生的奴才,在賈府里都舉目無親;都因為家貧入賈府為奴;都先服侍賈母,因賈母看著喜歡,又送給了寶玉,深得寶玉的器重。她們可謂一對同病相憐的苦命姊妹,只不過晴雯好像更苦一層。晴雯、襲人都是身世可憐的人,境遇差不多。
晴雯、襲人雖為境遇相似的一對苦命人,但曹雪芹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性格。她們因性格迥異展現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
晴雯是一個招人憐愛的藝術形象。雖然出身可憐,但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一點卑微自閉。她是那樣的天真爛漫,自由而又率性。無論是她對寶玉的頂撞,還是她的撕扇,以至補裘,都是那么的隨性,毫不矯飾,自然而又盡情地展示著女兒性。那份自然、那份清新怎能不為讀者欣賞?正因為欣賞她的自然,欣賞她的清新,讀者才為她的命運而扼腕。
而對襲人這一人物的評判,讀者歷來貶多于褒。很多人認為襲人心機過重,太會為自己打算,有告密的嫌疑。人們普遍認為,晴雯之死,襲人負有很大的責任。這也難怪,因為襲人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感到疑云重重。我們可以怨她,但不忍心去恨她。因為她所做的一切無非也是為著一個女孩子的夢。因性格的迥異,兩個相同的生命給我們展現了不同的生命色彩,這歸功于曹雪芹偉大的創作技巧。
晴雯如煙花,把她的生命燦爛給天空,人們仰望著她的美麗,欣賞、贊嘆的同時惋惜著她的逝去,但那恢宏的時刻永遠定格在心中。襲人如露珠,卑微地依附在黎明前的草葉上,當她吸收了光、熱,她會使自己升騰。
晴雯用晴雯的方式生活著,襲人用襲人的方式生活著。一個肆意,一個內斂,盡管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然而最終都逃脫不了悲劇的命運。
【問題呈現】
1.未能突出短評的文體特征
敘議結合,以“評”為主,是文學短評寫作的基本要求,原文整體上屬于人物短評,但是概述性和抒情性內容偏多,評論性內容不足,且說法不到位,比如倒數第二段的比喻文字,雖有一定的文采,但削弱了評論的思辨性,與評論性文體的寫作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另外,文中還有一些屬于個人閱讀感悟的表達,這屬于讀后感的寫法,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短評的文體要求,應增強評論性因素和表達。
2.觀點不夠鮮明,認識不夠深刻
作者認為晴雯和襲人“雖為境遇相似的一對苦命人,但曹雪芹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性格。她們因性格迥異展現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這固然不錯,但這只是表現,其背后的原因分析尚浮在表層,個人認知和引述內容還可深入一些。因為同為服侍賈寶玉的丫鬟,襲人“對付”賈寶玉的辦法是好言相勸、好處利誘;晴雯卻從不降低身份,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個性與尊嚴,這就是她身上寶貴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襲人念念不忘自己丫鬟的身份,表現為一種深刻的奴性,她是受封建禮教壓迫的典型代表;晴雯身上更多表現為一種叛逆性,展現給讀者的是一個不同于當時女性角色的形象。
3.題意不夠鮮明,重心不夠突出
寫作任務中有結合“犯中求避”這一藝術手法的妙處作文的要求,也就是在同中求異,在對比中提出看法分析觀點。原文中不僅沒有提到這一寫作的關鍵詞,缺少立論的核心概念,而且對比分析并不到位,不少段落其實是將晴雯和襲人分開來說的,這就容易造成文章內部的割裂,整體性不強。作者既然將她們合在一起對比點評,就應選好對比點,相互參照分析說理,從而清晰表達個人閱讀理解和認知狀況,而不是分別概述,最后才合二為一,前面的分析顯然未能突出本文應表達的重心。
【升格文及教師點評】
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兩種生命形態
——襲人與晴雯形象簡評
山東省滕州市第二中學2022級03班徐巧
晴雯和襲人是《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的兩個重要人物,作者把身份地位相同的兩個人物展現得迥然不同,讓我們認識到女兒家的千差萬別,領悟到文學大家獨有的創作才華和作品的特殊魅力。(點評:這樣開篇更合乎人物短評的寫法,也有別于一般讀后感的開篇。)
晴雯、襲人同為賈府的丫鬟,是寶玉身邊的兩枝花。她們出身相似,都不是賈府家生的奴才,在賈府里都舉目無親,且都是因為家貧入賈府為奴。她們都是先服侍賈母,因賈母看著喜歡,又送給了寶玉,深得寶玉的器重、喜愛,可謂一對同病相憐的苦命姊妹。只不過晴雯好像更苦一層。晴雯、襲人都是身世可憐的人,境遇也差不多,這可稱為小說刻畫人物時的“犯”。
晴雯、襲人雖為同病相憐的一對苦命人,但曹雪芹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性格,并因彼此性格迥異展現了不一樣的生命色彩。正可謂“犯中求避”。(點評:修改文在這兩段的結尾部分分別添加“犯”與“犯中求避”的字眼,內容上既是總結上文和過渡到下文的行文需要,也是扣題寫作的表現,如此,文章結構更加嚴謹,也更切合題意。)
晴雯是一個令人嘆惋、憐惜的人物形象。雖然出身寒門,但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一點的卑微、自閉。她是那樣的天真爛漫、自由率性。無論是她對寶玉的頂撞,還是她的撕扇以至補裘,都是那樣的隨性而為、毫不矯飾,自然而又盡情地展示著“女兒性”。晴雯雖也是“身為下賤”的丫鬟,卻“心比天高”,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理念。在晴雯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女性意識的覺醒。(點評:此處將原段結尾部分的抒情性文字改為評論性表達,不僅揭示了晴雯“令人嘆惋、憐惜”的原因,而且更符合文學短評以“評”為主的文體寫作要求,也體現了作者認知的深刻。)
對襲人這一人物的評判,歷來貶多于褒。很多人認為襲人心機過重,太會為自己打算,有告密的嫌疑。人們普遍認為,晴雯之死,襲人負有很大的責任。這也難怪,因為襲人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感到疑云重重。我們可以怨她,但不忍心去恨她。因為她所做的一切無非也是為著實現她作為一個出身貧賤的女孩子的夢。因性格迥異,兩個有許多相同點的生命展現了迥乎不同的生命色彩,這要歸功于曹雪芹杰出的創作技巧。
同為服侍賈寶玉的丫鬟,襲人“對付”賈寶玉的辦法是好言相勸、以好處利誘;晴雯卻從不降低身份,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個性與尊嚴。晴雯用晴雯的方式處世,襲人用襲人的方式待人。一個肆意,一個內斂——兩人因著相去甚遠的性格,最終有了迥乎不同的經歷和結局。長期受封建禮教壓迫的襲人值得同情,而保持自我意識的晴雯更值得敬佩。相比之下,襲人的結局似乎好過晴雯。在那樣的時代環境下,到底是該像襲人那樣迎合封建禮教,還是像晴雯那樣不折不從、逆禮教而行之,相信讀者都會有自己的觀點與持論的理由。(點評:此處將原段落的比喻性說法改為對比式點評,不僅更符合文學短評以“評”為主的寫作要求,而且將上文的看法推進了一層,一針見血地指出二人不同命運結局的原因。比起比喻性說理,這一歸納無疑更為深刻。而且在闡述過程中融二為一,不再有初稿將二人分別評說的割裂感,也體現了“依據文本,客觀評價”的文體寫作要求。)
【總評】
整體來看,升格文主要對原文的抒情化、讀后感化動了“手術”,因而人物短評的特征更突出。這不僅體現在開篇的概述,更體現在主體部分對二人的對比評說上。比如第四段改寫后的評論性表達,不僅揭示了晴雯“令人嘆惋、憐惜”的原因,而且更深刻地指明二人的同中之異,因而更符合文學短評以“評”為主的寫作要求。在主題表達上,修改文緊扣“犯”與“犯中求避”寫作,更切合命題要求,而且結構嚴謹,更具說服力。總之,升格文在“依據文本,客觀評價”方面勝于原文甚多,大有長進。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北辛中學、山東省滕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