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陳沖
陳沖,網名“二中兄”,是一名扎根廣州的攝影師。2015 年,他因“爬樓”攝影的興起與城市風光結緣,開啟了記錄廣州的旅程。所謂“爬樓”攝影就是在一些城市高樓的樓頂取景拍攝風光照片。從摩天大廈的云端視角到街頭巷尾的煙火氣,他的鏡頭始終對準這座生活了多年的城市,他用影像丈量著它的變遷,也見證了自己從風光愛好者到人文觀察者的蛻變。
對陳沖而言,廣州既是生活的地方,也是創作的源頭。他坦言,拍攝廣州的過程,是“與城市對話”的過程。早期的他癡迷于爬樓與航拍,追逐天際線的壯闊,卻在反復探索中逐漸轉向——高樓下蜿蜒的老街、拆遷廢墟中獨行的身影、密集樓宇間意外藏匿的心形綠洲……這些“人的痕跡”成了他鏡頭里的主角。他說:“城市以人為載體,再宏大的景觀,若少了生活其間的普通人,便少了靈魂。”

廣州塔是陳沖繞不開的城市符號。從最初作為風光片中的視覺焦點,到后來成為串聯城市故事的線索,他萌生了“每張照片必現廣州塔”的創作計劃。這個名為《尋找廣州塔》的項目,如今已集結成冊。照片里,這座地標或與燈火通明的辦公大樓相呼應,或隱于市井屋檐一角,與市井百態悄然同框。他說:“廣州塔是變與不變的坐標,而它周圍流動的生活,才是城市的真相。”
陳沖的鏡頭常游走于“矛盾”之間:狀元坊爬樓機位中,他將一扇孤窗與街巷行人并置,讓冰冷建筑有了呼吸感;冼村拆遷工地的夜晚,他蹲守至路人走入廢墟與高樓的對峙畫面,記錄下城市的陣痛與韌性。即便是航拍視角,他也執著于捕捉樓宇縫隙間穿梭的人們,如同中國傳統山水畫中“以小人點景”的哲思——再小的存在,皆是時代的注腳。
于陳沖而言,攝影是“生活的消遣”,更是意義的容器。他不追求震撼的視覺效果,卻沉迷于在城市褶皺中打撈被忽視的細節。他喜歡從地域文學中汲取靈感,讓影像與文字在記錄現實的路上彼此佐證。盡管也嘗試視頻創作,他仍偏愛攝影的獨立掌控感——“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時間與空間便凝結成只屬于我的故事”。
如今,陳沖依然背著相機穿行在廣州的街頭與云端。他說,這座城市的故事永遠拍不完,而他的鏡頭,只想做一個安靜的見證者,為瞬息萬變的時代,留存一份有溫度的底稿。

你拍攝了大量關于廣州的照片,你對這座城市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介紹一下你拍攝廣州塔的項目。
陳沖:我日常就在廣州生活和工作,所以廣州也成了我最主要的拍攝對象。從一開始的爬樓、航拍為主的風光,到后來的人文紀實,我對廣州的拍攝過程,也是我對這座城市的認識過程。在此同時,這些拍攝廣州的照片,也見證了我攝影的成長和轉變。
從最早在廣州爬樓拍攝城市,廣州塔就成了我無法回避的對象。前幾年,我整理拍攝的人文紀實類照片,發現不少畫面中都包含有廣州塔。我就在想,能不能拍攝一組照片,每張照片都帶有廣州塔,從而達到記錄當下廣州的目的。這個計劃執行至今,已經累積了不少照片,相關的攝影集《尋找廣州塔》也于今年在書店上架。當然,這是一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項目,畢竟城市是不斷變化的。
你的很多照片都是爬樓或者航拍的,在宏大的城市發展背景下,找到最普通的人的生活故事,你是怎么形成這樣的拍攝風格的?
陳沖:我覺得城市是以人為載體的,拍攝城市風光,也不能缺少人的因素。雖然同是爬樓和航拍,但那些宏大的場景和風光,已經有太多人拍了,我不喜歡拍和別人一樣的照片。


在你拍攝的狀元坊的那張照片中,右上角的一扇窗是個驚喜,它已經接近邊緣,讓人稍不留神就會忽略。講講你是怎么拍攝的。
陳沖:其實這是一個常規的爬樓機位,2017 年拍攝于廣州越秀區的狀元坊。爬樓攝影很容易陷入人手一張的打卡困境。為了讓照片與眾不同,我在道路的下端攝入了行人,讓照片更有故事感。那時候我還觀察到了建筑上的這扇窗戶,覺得可以與馬路有個呼應,就將其納入構圖。
在你拍攝的岑村的那張照片中,密集的城市房屋間,一小塊心形的綠洲。你是怎么發現這個地方的?為什么會拍攝這個景象?
陳沖:我從2017 年開始航拍,就一直在拍一組城中村的俯瞰照片,通過城中村周邊的其他地貌來展示城中村。我一般是從衛星地圖搜集合適的拍攝位置。這個地方是個例外,當時我是在網絡上看到的圖片,后面也是通過相關信息和衛星地圖確認了地點,去現場航拍完成。拍這個地方,其實還挺驚喜的。拍攝結束后,我走進這個綠洲一探究竟,發現它是一個公園,非常舒適,鳥唱蟲鳴,完全沒有城中村內的擁擠和嘈雜,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你很關注人,為什么不直接拍人呢?而是用航拍這樣遠的距離來尋找人。
陳沖:因為我就是從爬樓和航拍入坑攝影的,所以以這種方式拍人也算合理的。其實我們看中國的傳統山水風景畫,很多的畫中,也會加入一些小人,達到人在畫中游的目的。我拍攝的風光圖片,也有同樣的嘗試。
到了后面也拍一些街頭的紀實照片,應該說也是更接近人了。但一般情況下,我在“掃街”拍攝時也不跟被攝者溝通,所以我拍的人物,都是場景中的人為主。比較少直接去拍攝他們。
你日常拍攝會使用哪些器材?通常你的拍攝過程是怎么樣的?分享一些航拍技巧。
陳沖:我平時用的比較多的相機是索尼Alpha 7 III 和DSC-RX100M7(黑卡7),這兩年手機也會隨手拍一些照片。航拍用的是大疆 Mavic 3 Pro。
關于拍攝過程,如果是有目的性的拍攝,我會先制定拍攝計劃,包括考慮天氣、目的地、拍攝角度等,然后再執行。如果是平時的掃街,那就比較隨性,帶個黑卡7和手機就出門了。
航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一個信號好的起飛點。如果是在城市,爬樓上天臺是一個好選擇。現在的航拍器有多個攝像頭,可以嘗試飛遠一點,用長焦鏡頭試試壓縮感的構圖。
你拍攝照片也拍攝視頻,對你來說這兩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種方式,為什么?
陳沖:照片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凝結,對于一個攝影項目,攝影師個人就可以很好把控,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風格去完成。而視頻,更多的是記錄時間的流動,拍攝一個視頻項目,大部分時候卻是一個團隊的活,視頻的拍攝反而沒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編導之類的角色。目前我還是更喜歡拍攝照片。
你覺得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攝影師尋找到自己的拍攝方向,或者增加自己拍攝作品的深度?
陳沖:我會看一些非虛構游記、歷史方向的人類學作品,還有一些地域性的文學作品。總結來說,這些內容都比較貼近現實,會有一些內容與我的拍攝內容產生相互佐證,還有一些內容會開拓我的攝影視野。
我覺得攝影師尋找自己的拍攝方向,還是要從自己的喜歡和身邊出發。在自己更加熟悉的領域,用攝影之眼,更容易看到被別人忽視的一面。至于拍攝的深度,我覺得更多是需要時間的累積來完成。
攝影對你意味著什么?
陳沖:攝影一直是我最重要的生活消遣。就算攝影沒有給我帶來多少的名利,只要攝影能給我提供一些生活的樂趣和意義,那么我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陳沖 攝影師,網名二中兄,出版影集《三個廣州》《尋找廣州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