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墾稻2043是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墾交11-811為母本、墾稻19為父本雜交,后代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的香型水稻新品種。該品種分蘗力強、抗性強、熟期早、產量高、食味優,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種植,需≥10 ℃的活動積溫2 300 ℃左右。
關鍵詞:水稻新品種;早熟;香型;墾稻2043;選育;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03"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2-0036-02
Breeding of a New Variety of Early-maturing Fragrant Rice Kendao-2043
QIAO Jin-ling , ZHANG Jing-lo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Sciences,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China)
Abstract: Kendao-2043 is a new fragrant rice variety with Kenjiao 11-811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Kendao-19 as the male parent, which was selected and bred by genealogy method. This variety has strong tillering ability, strong resistance, early ripening stage, high yield and excellent taste, and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third accumulative zon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quiring an active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of about 2 300 ℃.
Key words: New rice variety; Early-maturing; Fragrant type; Kendao-2043;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墾稻2043是由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高產、優質和香型為育種目標選育出的早熟水稻新品種,生育前期分蘗力強、早生快發,生育后期抗性強、籽粒灌漿快,適應黑龍江省寒地水稻栽培模式,適合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插秧種植。
1" 選育經過
2012年以香型產量性狀優良的墾交11-811為母本、以早熟大穗的墾稻19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進行常規雜交,后代采用系譜法篩選。
2012~2014年,每年冬季在海南進行南繁加代;2013~2015年,每年夏季在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進行田間種植篩選。經6代篩選后,2016~2017年在佳木斯佳南、建三江、蓮江口、鐵力、八五四農場等地進行異地鑒定試驗,在各試驗點均表現出分蘗力強、米質優、食味好等特點,產量、抗病性和耐冷性等綜合性狀與對照品種相比表現良好。2018~2019年參加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第三積溫帶早熟期組水稻品種比較試驗,2020~2021年參加黑龍江省聯合體第三積溫帶水稻龍粳46熟期早熟組區域試驗,2022年參加生產試驗。2023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認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黑審稻2023L0166。
2" 特征特性
墾稻2043為早熟品種,在適應區域內,從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在127 d左右,需要≥10 ℃的活動積溫2 300 ℃左右。該品種主莖11片葉,株高95 cm左右,穗長17 cm左右,每穗粒數110粒左右,千粒重25 g左右,粒型橢圓,米粒清香。
2021~2022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該品種出糙率為81.7%~82.4%、整精米率為68.8%~69.2%、堊白粒米率為1%~3%、堊白度為0.2%~0.7%、直鏈淀粉含量(干基)為17.28%~17.46%、膠稠度為76~78 mm、粗蛋白含量(干基)為7.46%~7.63%,食味品質評分82~84分,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二級。
2020~2022年,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進行抗性鑒定試驗,包括稻瘟病抗性鑒定和孕穗期耐冷性鑒定。稻瘟病抗病鑒定采用混合菌種接種,葉瘟、穗頸瘟鑒定結果均為3~5級。耐冷性鑒定采用冷水處理,處理空殼率為18.89%~29.20%。
3" 產量表現
2016~2017年進行異地鑒定試驗,平均產量為8 985.2 kg/hm2,比對照品種龍粳46增產7.0%。2018~2019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產量為8 895.6 kg/hm2,比對照品種龍粳46增產7.2%。
2020~2021年參加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8 845.6 kg/hm2,比對照品種龍粳46增產6.9%。2022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9 001.0 kg/hm2,比對照品種龍粳46增產8.0%。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旱育秧田管理
當地氣溫穩定通過5 ℃時為最佳播種期,適應區域內建議4月15~20日播種,要注意稀播旱育,注重管理育壯苗[1]。
秧田管理第1個關鍵時期是種子根的發育期(從播種至第1葉露尖,7~9 d),當棚內溫度在33 ℃以上時,一定要注意通風,對床土過濕處進行散墑處理,對缺水或破土處適當補水,在露種處適當覆土。
秧田管理第2個關鍵時期是水稻第1完全葉伸長期(5~7 d),此期以調溫控水為主,要控制秧苗第1葉鞘的高度不能超過3 cm,要促發地下部分與第1葉同伸的鞘葉節根的生長;在秧田出苗達到80%時要及時撤掉地膜,大棚內的溫度要控制在22~25 ℃,超過28 ℃時要通風煉苗。
秧田管理第3個關鍵時期是離乳期(從第2片葉露尖至第3葉完全展開,10~14 d),此期要促進地下部不完全葉節根的生長,控制好第1葉與第2葉的葉耳間距、第2葉與第3葉的葉耳間距在1 cm左右,防止莖葉徒長。
秧苗移栽前3~4 d要注意控水,移栽前1 d建議做好“三帶”或“四帶”(帶肥、帶藥、帶增產菌等)工作。
4.2" 本田管理
適應區域內建議5月20~25日插秧,秧苗秧齡35~40 d,機插中苗3葉1心左右,插秧規格30.0 cm×13.3 cm左右,插秧4~5株/穴[2]。
水稻全生育期田間管理參照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進行,要注意預防稻瘟病和低溫冷害。
建議施純氮120 kg/hm2,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比例是2∶1∶1。氮肥建議分基肥、蘗肥和穗肥施入,基肥、蘗肥、穗肥按照全年施肥量5∶3∶2比例施用;磷肥要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鉀肥分基肥和穗肥施入,建議每次施入50%。有條件的地塊建議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施用,增施硅肥和鋅肥。
墾稻2043是11片葉的水稻品種,植株長出第8葉時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水稻生長發育即將從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在第8葉的后半葉,也就是葉齡的7.5葉左右,水稻生長發育進入幼穗分化期,在此時期觀察田間植株長勢,如果有田間莖數不足和功能葉明顯褪淡的,要施用調節肥,建議用量為全年用氮量的10%;注意此期施氮不能過量,氮肥過量會導致無效分蘗增多,植株基部節間伸長易倒伏,植株氮素含量過高易感染病蟲害。
建議在水稻第8葉期,有效分蘗臨界期之后進行合理曬田。曬田3~5 d,最好達到田地表面有裂紋后再復水。
整個生育期田間水層管理建議采用淺濕干交替的節水灌溉方法[2]。
參考文獻:
[1] 張矢,徐一戎.寒地稻作[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2] 徐一戎,邱麗瑩.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術圖歷[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