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搖蚊是雙翅目長角亞目搖蚊科昆蟲的通稱,是一類分布廣泛的底棲動物。稻田中發生的搖蚊被統稱為“稻搖蚊”,其幼蟲外形細長呈線狀、紅色,被種植戶稱為“紅線蟲”。近年來,稻搖蚊幼蟲在黃河三角洲地區稻田的發生及危害加重,上升為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對黃河三角洲地區稻搖蚊發生與防控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稻搖蚊大量發生的原因,對更安全高效的稻搖蚊防控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稻搖蚊;紅線蟲;發生情況;防控
中圖分類號:S435.1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2-0043-04
Analysis on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Rice-chironomid in Yellow River Delta
WANG Hong-mei1 , XIE Xiu-hua1 , SUN Ya-feng1 , CHEN Zhan-xiu2 , LIU Feng-hua3
(1 Dongy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Dongying Shandong 257091, China;
2 Service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aline-alkali Land in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Zon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Dongying Shandong 257347, China;
3 Dongying Junmacha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Dongying Shandong 257231, China)
Abstract: Chironomid is the common name of Chironomidae, a kind of widely distributed benthic animal. Chironomid occurring in paddy fields ar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Rice-chironomid\", and their larvae are slender and linear and red, which are called \"red nematode\" by farmers. In recent years,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rice chironomid larvae in rice fields in Yellow River Delta area have increased,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ests of rice.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rice midg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were investigated, the causes of the large number of rice midg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more safe and efficient control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Rice-chironomid; Red nematode; Occurr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搖蚊(Chironomus)是雙翅目長角亞目搖蚊科昆蟲的通稱,是一類在水體中廣泛分布的底棲昆蟲。其成蟲靜止時前足向前伸并不停搖動,故名“搖蚊”。稻田是搖蚊棲息場所之一,在稻田中發生的搖蚊被籠統稱為“稻搖蚊”,其幼蟲可危害水稻。搖蚊幼蟲外形細長呈線狀,因體內含有血紅素,隨蛻皮體色逐漸加深,高齡幼蟲多為深紅色,故生產中種植戶稱其為“紅線蟲”。在其危害不超過經濟損害允許水平的情況下,往往被視為中性昆蟲甚至有益昆蟲,因其是稻田前期捕食性天敵的一種重要食物來源,有利于天敵在田間維持一定的種群數量,從而使得捕食性天敵對稻田中后期發生的害蟲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1-2]。搖蚊在稻田生態系統中有著重要的生態學意義,但稻搖蚊局部發生數量過多時會危害水稻生產。早在1953年,遼西農場就曾發現稻搖蚊幼蟲危害[3]。內蒙古杭錦后旗、東三省、寧夏、甘肅隴南等地都曾有過搖蚊幼蟲危害的報道[4]。
黃河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優質稻谷產區,采用一季春稻種植生產方式,水稻生長期160~180 d,品質優良。近年來,稻搖蚊在黃河三角洲地區稻田危害加重,上升為水稻的主要害蟲之一。為探索研究防控措施,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種植戶、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黃河三角洲地區稻搖蚊發生與防控情況進行了調查。
1" 黃河三角洲地區稻搖蚊發生與防控情況
1.1" 發生危害情況
20世紀90年代,黃河三角洲地區就有稻田發現紅線蟲,但危害不大,一般不防治。2000年以來,其發生危害加重,尤其是在直播稻田和秧田中有時可造成毀滅性損失。秧田出苗期和本田返青至分蘗期受害最重,鹽堿地稻田尤為嚴重[5]。有的種植戶發現除紅線蟲發生,還有顏色淺、近透明的線狀害蟲,稱之為“白線蟲”,其實是低齡期的搖蚊幼蟲。
在黃河三角洲地區,搖蚊幼蟲于5月中下旬開始危害水稻。在直播栽培稻田,搖蚊幼蟲危害稻種新發的幼芽、幼根,或鉆進尚未發芽的種子中為害,造成浮苗或使種子不能發芽,危害較重,可能造成較大損失甚至絕產;在插秧栽培稻田,秧苗根系較發達,其危害相對輕;老水稻田危害重,新稻田危害相對輕。紅白線蟲在水稻分蘗期也會造成危害。分蘗期秧苗已較大,受到的危害較苗期輕,但危害嚴重的根系仍會遭到破壞,養分吸收不足,葉片發紅,分蘗不足、整個分蘗皆可變成蔥管狀而不能抽穗;輕者雖然能抽穗,但穗短、扭曲而不結實。
1.2" 目前主要防控措施
1.2.1" 插秧栽培" 黃河三角洲地區水稻有直播和插秧兩種栽培模式,相較于插秧栽培,紅線蟲對直播栽培稻田危害更大。因此,對于紅線蟲危害重的直播田塊,部分種植戶會改用插秧模式栽培。插秧時,秧苗根系已較發達,抵抗紅白線蟲危害的能力增強,受害相對減輕。
1.2.2" 農藥防治" 施用農藥是防控搖蚊幼蟲的重要措施。直播栽培時,種植戶往往根據灌水后的氣溫確定用藥時間。如5月初播種,氣溫較低,一般灌水后7~10 d,待稻種開始發芽扎根后用噻蟲·高氯氟、甲維鹽、阿維菌素、毒死蜱等藥劑防治;如播種時間在5月底,氣溫已較高,則灌水后3 d內防治。插秧栽培時,如有紅線蟲為害,一般在插秧后3 d內進行藥劑防治。水稻分蘗期,如紅白線蟲危害稻苗較重,則在施肥時加少量藥劑防治。調控苗田水面落差,結合藥物防殺,效果更好。
1.2.3" 稻田干濕交替管理" 紅線蟲在有水的環境下才能生存。實行間歇灌水、干濕交替的管理措施,創造不利于紅線蟲生長的環境條件,可有效控制紅線蟲,也是保證水稻穩產高產的有效措施[6]。
1.2.4" 施用腐熟的有機肥" 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可以培育壯苗,促進根系生長,增強秧苗對紅白線蟲的抵抗能力。
2" 搖蚊大量發生原因探析
搖蚊種類和數量都非常豐富,全世界已記錄的搖蚊種類超過6 200種,據估計實際存在的搖蚊種數可能有10 000~15 000種,其生物量占底棲生物量的70%~80%,是種類最多、分布最廣、密度和生物量最大的淡水底棲動物類群之一,在水生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7-8]。搖蚊幼蟲對環境因子敏感,不同屬種生態耐受閾值和最適值不同,不同區域表現出特有的搖蚊區系分布特點。清潔水體中搖蚊種類多,中污染水體中搖蚊幼蟲種類少,重污染水體中搖蚊幼蟲種類單一[9]。有的種類只生活在清潔水體中,有的能則耐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搖蚊屬的種類耐有機污染,前突搖蚊屬的種類耐重金屬污染,雙線環足搖蚊的幼蟲對電鍍廢水的污染物如六價鉻、氰和銅離子的耐受力很高。因此,國內外學者常將搖蚊幼蟲作為水體環境監測中的指示生物來監測水體污染和了解水質狀況[2]。
當前,搖蚊在部分河流、湖泊及城市供水系統大量發生。國內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水環境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是搖蚊幼蟲在水體中大量繁殖的主要誘因[10-11]。水體富營養化,水體中有機質含量升高,藻類等大量繁殖,導致水體處于缺氧狀態。搖蚊幼蟲體內含有血紅素,比其他底棲生物更適宜缺氧環境,因此大量孳生繁殖,尤其是耐污種類。
舒鳳月等研究發現,黃河下游斷面河岸帶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簡單,物種豐富度低,搖蚊幼蟲占絕對優勢[12]。馮治遠等研究也發現,黃河中下游底棲動物生物完整性整體為“亞健康~較差”水平,部分斷面為“較差”或“極差”[13]。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在進行黃河三角洲濕地和近岸海域底棲動物群落組成與結構調查時,曾對發現的搖蚊種類進行鑒定。張晗旭等調查到13種[14]、李姍澤等調查到7種[15],均發現多足搖蚊、羽搖蚊、長跗搖蚊、紅裸須搖蚊、指突隱搖蚊,這5種搖蚊均為耐污種[16-17]。張晗旭調查到的另8種中,除1種未查到詳細資料外,德永雕翅搖蚊等7種也均為耐污種。
根據以上研究,推測黃河下游水質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水體富營養化,為搖蚊幼蟲大量繁殖創造了條件。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稻田以黃河水為水源。一方面,黃河水中的搖蚊幼蟲、蟲卵等隨灌水進入稻田;另一方面,稻田灌水后,吸引搖蚊成蟲產卵,幼蟲孵化后危害稻苗。因此推測,稻搖蚊的大量發生與黃河水水質密切相關。
3" 搖蚊防控措施探討
3.1" 搖蚊防控的根本措施
搖蚊局部發生量過大時,不僅會危害水稻生產,還會污染供水系統,滋擾人類生活。2000年前后,國內外發生了多起搖蚊幼蟲污染供水系統事件。但目前無論是供水系統、河流湖泊,還是農業生產中,我國搖蚊防治技術均尚不成熟,且存在一些難點。從長遠來看,強化水源水體的保護與管理,恢復自然生態平衡,是解決搖蚊幼蟲危害問題的根本措施。
3.2" 加強稻搖蚊種類和發生規律的研究
搖蚊種類繁多,目前還沒有針對黃河三角洲稻田搖蚊種類的準確鑒定和發生規律的研究,應開展相關調查和鑒定工作,深入了解稻搖蚊發生種類、生活史,明確其發育歷期及發生代數,以便制定更合理的綜合防治措施。
3.3" 探索更安全高效的稻搖蚊防控措施
搖蚊發生嚴重的稻田,如條件允許,可嘗試采用水稻旱直播技術或稻田養蛙、稻田養魚、稻蟹生態種養等農業、生態調控技術,結合干濕交替管理等措施,減輕搖蚊幼蟲發生危害。
使用化學農藥可有效防治稻搖蚊幼蟲危害,但化學農藥的使用會毒殺天敵昆蟲,影響稻田環境,還可能使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基于保障人類健康和保護環境目的,許多國家在防控人類致病媒介蚊蟲中,研發采用了生物殺蟲劑,如蘇云金芽孢桿菌以色列亞種(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israelensis)、球形芽孢桿菌(Bacillus sphaericus)以及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等,對生態環境友好,且長期使用不易產生抗藥性[18-19]。這些生物殺蟲劑可借鑒試驗用于稻搖蚊防控,很可能在將來成為一種相對高效和安全的稻搖蚊幼蟲控制措施。
另外,還有針對搖蚊成蟲的防控措施。如,搖蚊成蟲對470 nm和580 nm左右的光波長表現出較強的驅光特性[20],可利用這種趨光性進行誘殺。董艷等發現,將1.3%苦參堿水劑混配蔗糖甜味劑、99%硼酸粉劑稀釋4倍后,噴施在水岸邊的植物、地面、圍欄上,能夠誘集搖蚊成蟲停落并觸殺[21]。以上措施或可借鑒用于稻搖蚊成蟲誘殺,降低幼蟲蟲口密度。
參考文獻:
[1] 徐建祥,吳進才.綜論稻田生態系中性昆蟲的意義及其調控[J].生態學雜志,1999,18(5):41-44.
[2] 李志宇,楊洪,傅強,等.稻田搖蚊的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6):150-154.
[3] 李天立.遼西農場發現稻搖蚊蟲[J].中國農墾,1953(6):13.
[4] 杭錦后旗四支公社社教工作團,杭錦后旗四支公社革委會.稻水蠅與稻搖蚊的防治[J].農業科學實驗,1978(5):14-15.
[5] 婁金華,苗興武.水稻栽培技術[M].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6.
[6] 李道德,李學仁.鰓蚯蚓紅線蟲的農業防治[J].農業科技通訊,1993(4):26-27.
[7] 齊鑫,馬勇軍,潘志祥.水環境中的搖蚊幼蟲研究進展[J].臺州學院學報,2008,30(6):38-42.
[8] 曹威,趙鐵建,肖愛剛,等.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搖蚊科昆蟲名錄[J].中南農業科技,2023,44(11):137-142.
[9] 王俊才,方志剛,鞠復華,等.搖蚊幼蟲分布及其與水質的關系[J].生態學雜志,2000,19(4):27-37.
[10] 潘晶,陳永強,鄭桂友,等.水環境中搖蚊幼蟲微生物防治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1):88-91.
[11] 孫興濱,崔福義,張金松,等.水源水中搖蚊幼蟲的孳生與生態控制[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7(8):1-5.
[12] 舒鳳月,吳俊燕,孫曉倩,等.黃河山東段河岸帶春季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與多樣性[J].動物學雜志,2017,52(2):271-282.
[13] 馮治遠,侯易明,陰琨,等.基于底棲動物生物完整性指數的黃河干流生態健康評價[J].湖泊科學,2024,36(2):512-529.
[14] 張晗旭,李馨宇,崔保山,等.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對底棲動物的影響效果研究[J].環境工程,2023,41(1):222-231.
[15] 李姍澤,崔保山,謝湉,等.黃河三角洲沼澤中大型底棲動物的分布特征[J].濕地科學,2015,13(6):759-764.
[16] 尹子龍,吳沛沛,胡曉東.長蕩湖底棲動物群落結構及與環境因子關系[J].江蘇水利,2020(2):10-15.
[17] 彭嫻,朱丹丹,王丑明.2020年洞庭湖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特征及水生態評價研究[J].水利水電快報,2023,44(11):110-114,120.
[18] 類晶晶,公茂慶,劉麗娟.媒介蚊蟲生物殺蟲劑殺蟲機制及效果研究進展[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22,20(4):235-240.
[19] 蘇曉慶.蚊蟲生物防治的現狀與展望[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6,41(3):249-253.
[20] 吳昊,韓慶文,汪峰,等.搖蚊防治的研究進展[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2,18(5):444-446,448.
[21] 董艷,郭亮亮,陳寶娣,等.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搖蚊綠色防治技術[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23,29(5):44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