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國民英雄。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下簡稱《大圣歸來》)仿佛孫悟空附體,所向披靡,票房一路高歌。
畫風中國氣質、技術細節精致、故事傳遞價值、八年磨一劍的精心制作……《大圣歸來》大火之后,針對這部國產動畫影片的解讀不斷,不少觀影者也在網上不吝褒獎。
愛之深,盼之切。在國產影片效果常被觀眾嘲諷的當下,一部制作技術還算精良的動畫影片,被觀眾奉為良心之作,立為行業標桿,似乎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換一個思路,倘若這部動畫電影的主角不是孫悟空,故事也并不生發于《西游記》,那么,一部技術質量高過故事質量的動畫電影,還會吸引這么多關注的目光,贏得那么多點贊嗎?
《大圣歸來》票房飄紅,不能僅算是制作方的勝利,倒更像是留存于世代中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在電影中爆發式復蘇。正是因為孫悟空本身蘊含的情節的戲劇性、人物的多元性,才讓影視制作者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植根于民族文化、民族記憶深處的孫悟空有多紅,《大圣歸來》就會有多火。孫大圣在電影中的角色設定,也注定會激發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英雄情結、民族情懷,進而讓觀眾對以國產動畫電影為代表的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取得突破,產生無限期待。
(選自《光明日報》2015年7月27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將較為成熟的動畫電影制作經驗和中國元素融合,做出了動畫電影的中國味道,是當時中國動畫電影少有的現象級作品。正是因為孫悟空這個“中國傳統元素”本身的戲劇性和多元性,才讓電影創作者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激勵眾多電影人開啟了具有創新意識、中國風格和藝術意蘊的動畫之旅。【葉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