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0時17分,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迎來重大進展,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漳州核電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漳州核電基地是“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的始發地,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其中4臺機組已開工建設,安全質量均處于良好受控狀態。漳州核電1號機組于2019年10月16日開工建設,是中核集團投資建設的第五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歷時1800多天,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成功投入商業運行。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滿足全球最高安全標準,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被譽為“國之重器”“國家名片”。目前,“華龍一號”已成為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與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相關數據顯示,“華龍一號”每臺核電機組每年發電超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同時相當于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
(選自《光明日報》2025年1月2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它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使我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躋身世界第一方陣。它不僅代表著中國核電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也為全球能源供應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同時,它還體現了中國在能源戰略布局上的遠見卓識和對環境保護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