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相間的村頭民舍,青磚石板鋪就的老街,河塘魚巷的水鄉……在上海金山區舉行的新時代百村風采美術作品展上,100余幅畫作讓公眾領略到鄉村景致的優美、鄉村發展的脈動。鄉村與藝術的珠聯璧合,總能帶給人們驚喜。
文化藝術不僅賦能鄉村文化建設,還可以助力農民增收。山西陽城縣橫河村的水墨寧園藝術創作寫生基地里,預約寫生的訂單充足,寫生產業助力300余戶村民穩定增收,實現了“筆墨生金富山鄉”。陜西西安市鄠邑區蔡家坡村打造藝術村長之家、文化藝術中心、村長會客廳等“鄉創空間”,建成麥田劇場、鄉村美術館等一批文化場所,2023年共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把藝術的舞臺放到鄉村,讓文藝的資源創造價值,探索文旅融合、農藝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就能促進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鄉村藝術,不僅有意思,更有意義。2024年8月8日晚,歷時1個月的第二屆鄉村兒童藝術嘉年華在北京閉幕,來自河南光山縣的原創兒童戲劇《燈火》《少年司馬光》,作為“新時代種子計劃”授權作品,一經展演便受到觀眾追捧。激活鄉村的藝術創造潛能,發揮好美育作用,走好鄉村文化振興之路,新時代鄉村文化還將綻放更瑰麗的光彩。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9月9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發展鄉村文藝、開展藝術聯建同樣能起到“鑄魂”作用。各地鄉村基于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形成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文化遺產和藝術財富,既具有審美價值,也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生活智慧。讓鄉風鄉韻煥發新光彩,讓農耕文明和現代生活交相輝映,是鄉村文化建設議題中的應有之義,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