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藝家之家的文聯發展史展廳里,排列著郭沫若、周揚、曹禺、周巍峙四任中國文聯主席的雕像。“美術創作不僅是雕塑形象,更是對無形精神的傳達,是通過有形的作品引領觀者進入無形的崇敬與想象之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回憶起這組雕像的創作過程,“他們之中前三位我未曾見過,但通過他們的作品和對中國文藝的貢獻,我深刻體會到他們的精神。周巍峙先生則多次給予我教誨,這位慈祥的長者始終充滿對中國文藝事業和青年藝術家的期望。”
雕塑從泥土成型,再歷經高溫凝鑄為青銅,成為民族歷史的一部分。吳為山表示,這種對偉大人物的雕塑,使他深刻體會到藝術家只有深入生活、熱愛人民,才能在作品中滲透出真摯的愛,“在中國文聯的大家庭里,我們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力創作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選自“人民網”2024年11月19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藝術家只有深入生活、熱愛人民,才能在作品中滲透出真摯的愛。作為創作四任中國文聯主席雕像的藝術家,吳為山用雕塑向前人致敬,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了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什么?對于藝術家而言,家國情懷就是用心、用情、用力地創作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精品”,不負當下,不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