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靈敏度和大視場優勢,“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超深場巡天項目中,發現了一批最遙遠中性氫星系樣本,提供了42億年前宇宙存在更多大質量中性氫星系的觀測證據。2024年5月10日,該成果在國際科學期刊《天體物理通訊》在線發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彭勃主持的FAST超深場巡天項目,充分發揮FAST高靈敏度以及19波束接收機大視場優勢,對遠距離和暗弱中性氫星系開展深度“盲尋”。在先導巡天中,項目團隊發現了6個距離約為50億光年的中性氫星系。這是迄今用21厘米發射線直接探測到的最遠的中性氫星系樣本,其中一個星系具有迄今最大的中性氫質量。
FAST發現的最遙遠中性氫星系項目團隊估算了樣本中大質量中性氫星系的密度,發現42億年前的宇宙中擁有更多大質量中性氫星系。通過合作者的暗能量光譜儀譜線數據以及多臺光學望遠鏡的多波段觀測,他們成功找到了這6個遠距離中性氫星系的光學對應體。這表明在遠距離星系探測上,FAST提供了探測遙遠中性氫星系的新途徑。
(選自“京報網”2024年5月10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利用“中國天眼”對遠距離和暗弱中性氫星系“盲尋”,發現了一批最遙遠中性氫星系樣本。氫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元素,通常以中性氫形式存在。中性氫廣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時期,是不同尺度物質分布的最佳示蹤物之一。對中性氫進行探測、研究,對于理解暗物質、暗能量屬性,解讀星系形成和演化過程等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標準宇宙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基礎。
【秦艷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