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楊欣開始從事守護長江源的公益環保活動,并于1995年在四川省成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以下簡稱“綠色江河”)。這個組織負責招募志愿者,在長江源頭組織發起自愿撿拾垃圾行動,進行生態環保公益宣傳,監測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楊欣說,綠色江河招募的志愿者一次志愿服務會持續一個月到三個月不等,每期招募2人到30人。從2001年至今,已有約3000名志愿者加入到保護長江的行動中。一些申請人的年齡甚至超過60歲。
不僅是環保組織,在地方政府發動下,一批當地群眾也組成了生態管護隊伍。“沒有工資我也愿意干。”2017年退休后,新文申請到了一份新工作——沱沱河的民間河長。從此,騎著摩托車巡護7公里長的河道、撿拾垃圾,成為他的日常。“我是喝著沱沱河水長大的,保護河水是我應盡之責。”新文說。
在唐古拉山鎮北側,地方政府支持綠色江河建設的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已經運營13年,每年來這里的志愿者不少于120人,處理垃圾超過100萬件。
走進保護站,志愿者們留下的明信片寫著美好祝愿——我祝長江更加美好,更加清澈。
站在江源,一江碧水承載著守護好母親河的信念,東流入海。
(選自“新華社”2024年10月26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保護長江源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接力。楊欣等人在長江源頭從事自愿撿拾垃圾行動,將環保志愿行為上升為全社會的行為準則。守護長江源的志愿者們只做兩件事:一是撿拾高原垃圾,二是宣傳環保理念。常年堅持,踐行環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正是他們為之努力的目標。只有志愿守護長江的人越來越多,政府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社會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我們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