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黃庚有放棄高薪游船船長工作,加入廣西南寧市水上派出所輔警隊伍,開始了“邕江衛士”的征程。17年來,他參與打擊非法采砂、電魚、排污、侵占水域等專項水上執法行動和水上安保行動340余次,群眾求助100多次,救助溺水群眾近200人,曾創下170天不下船紀錄。
黃庚有居住的船艙內掛有一面群眾送給他的錦旗,上面寫著“忠誠衛士為人民,危難之時顯身手”,這句話是一份肯定,更是對黃庚有的鞭策。
常年與“死神”打交道的他還肩負打撈工作,是邕江“亡靈”的擺渡人。抱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和為警方調查取證的責任,他琢磨發明了一套打撈工具,最大程度保護遺體在打撈過程中不受傷害,讓他們體面地走好最后一程。
船內空間狹小,生活設施簡陋,夏日船艙內熱得像蒸籠,冬天冷得像冰庫。除了飽受“肉體上的折磨”,適應“精神上的空虛寂寞”,還要忍受“職業被親屬的嫌棄”。他每個月拿著微薄工資,一干就是17年,在三尺駕駛臺前默默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2021年10月,黃庚有退休后,主動申請留崗,重返崗位,用行動續寫“硬核老船長”的忠誠與榮光。
(選自“新華網”2024年3月26日,有刪改)
觀點一覽
黃庚有以其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在邕江之上譜寫了一曲奉獻之歌。他的奉獻精神源于對這片水域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深刻理解與擔當。他不僅拯救了眾多的生命,還帶動了更多人關注邕江水域的安全和生態環境,激勵人們在生活中積極踐行善良、勇敢、擔當和奉獻,讓正能量在社會中不斷傳遞和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