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出自曹雪芹《紅樓夢》四十八回香菱學詩這一經典情節。《紅樓夢》中,香菱打算學詩,在黛玉的指導下,她刻苦練習,精血誠聚,最終在夢里得了八句。這八句寫望月、聞笛、倚欄,是詠月更是詠己,被人評價不但好而且具有新意。
香菱學詩一題三做,學有所成首在一個“誠”字。香菱立志學詩,就虛心向黛玉請教,全身心地投入。曹公這樣描寫她:“香菱聽了,喜得拿回詩,又苦思一回做兩句詩……如此茶飯不思、坐臥不定?!比堑脤氣O嘲她:“你本來呆頭呆腦,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古往今來,創作本就非易事,但香菱意志堅定,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心只撲在詩上,挖心搜膽,鍥而不舍,甚至到了魂牽夢縈的地步。倘若一個人用功用心到這種地步,有何事不能做成?
香菱學詩還得益于老師黛玉正確的方法指引。香菱學詩之始,黛玉讓她先讀王維、杜甫、李白,再看陶淵明、謝靈運等人,對王維的“五言律一百首”更要“揣摩透熟”。泛讀與精讀相結合,完成了前期積累,才算有了創作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黛玉進一步向香菱講解詩歌起承轉合之法,但也未曾拘泥于刻板的形式,指出“第一是立意要緊”。黛玉循循善誘之下,香菱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行進。香菱如果沒有黛玉對她進行指導,沒有揣摩古人的詩集,或許就無法明白她的詩究竟有什么不足,最終只能茫然,甚至失去對詩歌的興趣。
黛玉是個好老師,她將作詩的方法教給了香菱;香菱也是個好學生,她勤奮刻苦、用心鉆研,很好地吸收了作詩的關鍵要點。這告訴我們,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缺一不可。所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學習之路漫漫其修遠兮,讀書做學問要敏而好學,更要學而不厭,始終保持向上的學習態度,如朱熹所說“行住坐臥,念念在此”。然只是苦讀亦不夠,苦讀是基礎,善讀才是關鍵,學習讀書也要找對方法。如香菱學詩,要精心選擇、用心揣摩、及時請教,更要將所學踐于行動,做到知行合一。將苦讀與善讀相結合,將態度與方法相結合,香菱才能精彩蛻變,奔赴屬于自己的山海。
《山月記》有言:“我深怕自己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又擔心自己是塊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逼鋵崯o論是否為美玉,只要用對了方法,再加以時間細心琢磨,即使是身處瓦礫之中,也會像香菱一般精華難掩!
作者簡介:
吳曉南,女,作者單位:廣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