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為本,天道酬勤
九寨溝作為四川省文化旅游的亮麗名片與對外窗口,始終堅持﹃以誠立信、以質取勝﹄的發展理念,堅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對旅游形象的損害。
“90后”劉朋雨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創立“九寨溝縣祥巴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十余年間,他秉持誠信經營理念,帶領企業獲評“四川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四川省誠信守法示范企業”等多項殊榮,并作為全國“雙創”優秀代表受邀參展2015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其事跡生動詮釋了“誠信為本,天道酬勤”的精神內核。
誠信為本:生意才會做強做大
2013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劉朋雨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返鄉創業,他并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早有準備,生長于斯,創業于斯,與家鄉的情緣或許是命中注定的。
為什么選擇阿壩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祥巴”作為創業項目?劉朋雨說,大學畢業后他就思考著為家鄉做點什么,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研究,發現九寨溝旅游產品和文創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地域特色。為此他絞盡腦汁想該怎么做。當他第一次接觸到九寨祥巴——九寨溝縣的一種獨特的藏族木刻、石刻版畫時,就被其濃郁的本土文化特色所吸引,立志打造具有地域標識的文創品牌。
回家鄉創業,讓情懷落地。2014年,劉朋雨創立“九寨溝縣祥巴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萬事開頭難,對他而言,創業初期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前期的資金投入、員工管理、技術引進、人力缺乏等問題都是創業路上的“攔路虎”。但他堅信,在強化管理的同時,致力于提高產品質量,以誠信求生存,企業一定會有美好未來。
憑著這份誠信經營的執著,祥巴公司在市場競爭激烈及消費大環境急劇變化中脫穎而出。公司石刻版畫產品出廠前,劉朋雨要一個一個仔細驗收,只要有一點瑕疵,絕不售賣。“有一天,出廠產品大概有1800多個石刻版畫,劉總整整驗收了8個多小時,確保每一個出廠產品合格。”銷售部經理曹永雷說,公司每年大約有5%的文創產品作為殘次產品,要么返廠重做,要么銷毀,但絕不會讓殘次品流入市場。
誠信時刻牢記于心,也顯現在做工的每一個環節。石刻版畫的原材料成本比較高,多次有人建議劉朋雨用工業顏料代替現有工藝和材料,用人工合成石代替天然石,這樣可以節約近一半的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但劉朋雨堅決反對,他說,只有誠信為本、真誠做人,生意才能做大做強。“天下九寨溝,大美阿壩州”,九寨溝作為四川省文化旅游的亮麗名片與對外窗口,始終堅持“以誠立信、以質取勝”的發展理念,堅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對旅游形象的損害。
信守承諾:生意才會越來越紅火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公司門店大面積坍塌,不少產品被損壞,及時將游客訂購的產品寄送出去成為一大難題。已支付產品費用的香港顧客陳先生看到九寨溝地震的消息后,以為自己購買的產品將打水漂,在這么大的災情面前,即使公司不履行承諾,在“天災”面前他也完全理解。但震后第一時間,公司就和所有顧客取得聯系表達歉意,另外積極想辦法把游客購買的產品補寄過去。震后沒多久,陳先生就收到了自己購買的產品,他十分感動,不僅給公司打電話表示感謝,還從香港寄來特產作為“回禮”。
地震后,公司發展舉步維艱,僅每月還銀行貸款利息就要30萬元。2020年,困境接踵而至,公司時常讓利經營。還貸、發工資等日常瑣事讓劉朋雨夜夜難以入眠,他說,那段時間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也是公司的“低谷”。但他始終堅信“誠者,天之道也”的道理,想盡一切辦法,向親戚、朋友借錢償還銀行貸款、發放員工工資。在經營最艱難的時期,他仍堅持“三不原則”:不拖欠56名員工的工資、不中斷社保醫保繳納、不取消20余名留守員工每月600元的生活補助。“在這么有誠信的老板手里做事,我們放心,他也放心。”公司員工王曉說道。劉朋雨認為,這么做是值得的,公司在經營中積攢了口碑,客戶和員工認可他,覺得他辦事可靠,都愿意與他合作,生意必定會越來越紅火。
為民情懷:只因自己一句承諾
“創業成功之日,便是回饋鄉親之時。”這是劉朋雨創業伊始的莊嚴承諾。企業依托非遺資源優勢,創新“文化+產業+農戶”幫扶模式。
在災后重建期間,公司主動參與貧困村建設,與大錄鄉26戶8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以購買當地藏香豬、家禽、水果、蔬菜等農產品的形式助力鄉村振興。據不完全統計,企業給村里發放米面油、衣服等物資總價值20余萬元,給20戶特困戶發放10萬元現金,免費為村民提供藏餐、手工羌繡、琵琶彈奏、木刻版畫等技術培訓,帶動村里群眾就業100余人次。“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談起劉朋雨,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他是個熱心腸,困難時期多虧他給我們送吃的。”“平時,看到誰家有什么難處,他都會幫一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朋雨圍繞祥巴文化起源、發展及版畫基礎入門理論知識,邀請專家對20名大錄鄉中青年農牧民進行一對一現場教授,并對當地群眾制造出來的合格作品進行回購,每年為村民增收三五千元,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讓本地農牧民居家靈活就業。“家里沒有勞動力,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多年來全靠劉朋雨伸出援助之手,免費讓我們學習各種手藝,在家門口掙錢。”59歲的大錄鄉大錄村村民扎西說道。
前幾年,公司經營困難重重,但劉朋雨依然選擇按照最初協議繼續收購原陵江鄉、郭元鄉抹地村的車厘子,履行企業責任。“那幾年每年收購車厘子就要支付十幾萬元,基本全虧。”他說,當時沒有和農戶簽訂銷售合同,沒有給農戶定金,也沒有違約金,遇上“天災”這種不可控情況,其實完全可以不收,但是他還是毅然選擇了以誠為本,寧虧自己不虧群眾。目前,公司產品不僅有木刻版畫、石刻版畫,還衍生出了筆記本套裝、保溫杯、果盤、冰箱貼、鑰匙扣、手機殼、挎包、撲克牌、絲巾等系列文創產品。
這些年來,劉朋雨還先后為抗震抗洪、扶貧幫困等累計捐款捐物30余萬元,得到社會廣泛好評,先后獲“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等多項榮譽。
十余年砥礪前行。在追尋夢想的路上,劉朋雨目光堅定:“誠信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更是企業長青的基石。我們將繼續守正創新,讓非遺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