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生活總是美好的
”是爸爸的堅守和不離不棄,讓我懂得愛能讓一切艱辛和磨難成為美好的希望。“
蔡永是內江發電廠的一名普通職工。工作中,蔡永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他帶頭攻關制水難題,為企業節約成本,多次獲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等稱號;生活中,蔡永言傳身教,為兒子傳遞良好的家風。近三十年來,蔡永不離不棄照顧家人,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孝老愛親的高尚品德。
一個好丈夫
不離不棄詮釋愛的真諦
陽光和煦的午后,蔡永推著妻子緩慢行走在小區的林蔭道上。看妻子累了,蔡永便小心地將輪椅停靠在路邊,休息片刻后再推著妻子繼續前行。這些年,家周圍的風景已被他倆牢記于心。在蔡永的悉心照料下,妻子也重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1991年,風華正茂的蔡永與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倆十分恩愛。原以為這樣平靜幸福的生活會一直延續下去,然而1995年妻子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打破了蔡永原本幸福的生活,“脊髓空洞癥”——聞所未聞的罕見疾病,給這個年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在醫院全力救治下,妻子拖著虛弱的身體回到了家里,此時他們的孩子才三歲。蔡永眼神堅定,誓與妻子共渡難關。接下來的近三十年,蔡永一直堅守結婚時那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承諾。
2016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妻子病情逐漸加重,長期靠藥物維持身體的妻子倒下了,下肢癱瘓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給這個家庭又來上了一記重拳。蔡永安慰妻子:“想想我們的孩子,想想我們一家的將來,我們一定能挺過去的。”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蔡永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堅韌與決心。從此,無論工作多么繁忙,身體多么疲憊,他都關心照顧好妻子。白天,他時刻關注妻子的狀況,確保她得到充分的照顧;夜晚,待妻子睡著后,收拾好一切,蔡永拿出本子對照醫生的囑咐,看是否逐一落實。日復一日,曾經喜歡旅游、運動的蔡永,再也沒有出過遠門,家和單位兩點一線構成他生活的半徑。蔡永開玩笑說,自從當上“家庭煮夫”和“專職陪護”感覺踏實多了。他用自己的默默陪伴喚起妻子對生活的信心,喚起家庭的生機。慢慢地,妻子從生病初期的郁郁寡歡中走了出來,逐漸展露笑顏。蔡永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照顧妻子的日常起居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對妻子的深沉愛意和無盡守候。
一個好女婿
愛老敬老撐起多難之家
妻子患病后,為兼顧老人和妻子,蔡永把身體一直都不好的岳父岳母接到家里,相互有個照應。從此家里絕大部分的家務活都落到了蔡永肩上。面對生活的重擔,蔡永沒有選擇退縮,他毅然選擇扛起重擔。禍不單行,2021年岳母確診癌癥,他不僅要悉心照料癱瘓的妻子,還要傾注大量的精力去照顧重病的岳母。從此蔡永即便出差也要盡量當天完成任務趕回家中,只有親眼看到家人安然無恙,他懸著的心才能放下。
在岳母患病期間,蔡永幾乎每天都泡在醫院,做各種檢查、各種化驗,他開玩笑說,自己都快成為醫生了。蔡永對生活的豁達和樂觀也感染著身邊的人,醫生和護士成了他的朋友。不管白天黑夜,一旦岳母身體出現狀況,蔡永就會立即聯系醫生朋友講清楚病情,咨詢治療處理方案。蔡永為岳母講她感興趣的故事、放她喜歡的音樂和電視,千方百計逗老人開心。晚上睡覺前他還會為岳母泡腳,盡最大努力減輕疾病給她帶來的痛苦。隨著岳母病情不斷惡化,吃飯也不能自理,蔡永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照顧,飯菜經常被岳母打翻撒到他身上,他也不生氣。為保證老人攝取足夠的營養,他苦練廚藝,把菜、蛋、奶、肉等變著花樣做成適合老人口味的飯菜。
一個好父親
言傳身教點燃希望之光
“爸爸,同學國慶假期去了天安門,天安門比書上說的壯觀多了,五星紅旗可鮮艷了,我也想去。”“等媽媽病好了,咱們也去看升旗儀式。”像這樣的話蔡永不知道承諾了多少次,但直到兒子參加工作也未能實現。這些年來,他虧欠兒子的不只是難忘的旅游經歷,更是心靈的陪伴與慰藉;不只是那片山川湖海的壯麗,更是那份對兒子成長路上缺失的補償與關懷。他把所有精力用在了照顧患病的妻子身上,他總是把輕松和微笑留在白天,把苦澀和眼淚留給黑夜……
“我很佩服我的父親,他永遠是我的榜樣,他用最樸實的行動教會我愛和責任,我也會傳承好我們的家風家訓,就像他常說的‘一切事情都要向前看,生活總是美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蔡永的行為舉止無疑給他的兒子樹立了榜樣。在蔡永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兒子自幼便學會了孝順與關愛他人。兒子工作后,他幾乎每個周末都回家陪伴媽媽,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趣事和心得,與媽媽共度歡樂時光。在兒子的陪伴下,妻子臉上時常洋溢著滿足和快樂的笑容。每每在外人面前提起爸爸,兒子總是驕傲地說:“是爸爸的堅守和不離不棄,讓我懂得愛能讓一切艱辛和磨難成為美好的希望。”
一個好職工
愛崗敬業扛起責任擔當
1987年,從上海電力學院畢業的蔡永來到內江市原白馬電廠工作,先后任班組技術員、分場專工、副主任、主任。1992年,蔡永擔任企業化學分場副主任,26歲的他前途一片光明。2008年,電廠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廠黨委找到蔡永,希望他能帶隊遠赴越南,完成企業首個“走出去”海外項目。填好的報名表一直揣在蔡永的兜里,最終也沒有交到領導手里,他放心不下妻子,最終選擇了放棄。
憑借自己勤奮好學、扎實肯干的敬業精神和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做事態度,再加上妻子和家庭的鼓勵,工作中有“拼命三郎”之稱的蔡永,不斷解決工作中的難題。2019年3月,化學制水遇到困難,蔡永帶頭攻關,經過反復嘗試,最終通過加裝臨時系統復蘇制水用樹脂,解決了制水難題,同時也為企業節約了更換樹脂近30萬元的費用。工作中,蔡永帶領團隊擼起袖子加油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團隊多次獲先進集體、優秀黨支部等榮譽稱號,蔡永個人也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中級干部、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蔡永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一生書寫了一個普通人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真諦。他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也是我們學習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