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件有著非常經歷和特殊意義的文物珍品,它的形狀和用途近似于如今人們使用的毛毯。逝去的歲月賦予它一個美麗的名字——百幅。
1941年,國民黨反動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國統區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下,發動社會各界進步力量、海外愛國人士及國際友人,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遠在海外的港澳同胞為抗議國民黨頑固派同室操戈,圍殲新四軍將士的滔天罪行,哀悼犧牲的新四軍烈士,激勵戰斗在抗戰前線的新四軍將士,他們根據民間“百幅百壽”的傳說,找來上千塊各色毛料,剪成大小不一的方塊,一針一線不分晝夜地趕制了一大批毛毯,取名“百幅”,送給了新四軍,支持祝福新四軍發展壯大,健康長壽。
新四軍收到這批百幅以后,受到極大的鼓舞,軍心大振。新四軍軍部隨后選出其中的五十條送給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當年在重慶紅巖工作的梁隆泰、賴賢夫婦很幸運地領到了其中一條,他們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百幅,為了避免和身體接觸而產生破損,他們想了很多辦法進行保存。最后他們決定將它縫在被子里當被芯或將它鋪在被子上面作被面用。在動蕩的年代里,他們帶著這條珍貴的百幅轉戰南北,歷經千辛萬苦,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選自“學習強國”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