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字如其人、人亦如字。“作品古拙之中藏靈秀,粗獷之中含風韻,得心應手,渾然天成。”這是大家對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孫曉光作品的評價。方寸之間,飽含家國大情懷。
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承擔著記言錄史、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中華民族世代守護傳承的文化瑰寶。受父輩影響走上書法之路后,孫曉光在傳承發揚書法文化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積跬步以至千里,為新時代奉獻青春。
孫曉光是地道的大同人,現任山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太原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孫曉光自幼受父輩熏陶,后來又得到名師的悉心指導,踏上了學習書法的道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他逐漸意識到要想在書法領域取得更高的造詣,必須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我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青春篇章,對此我無怨無悔。”孫曉光說道,“青春的美好,是屬于那些勇于奮斗的人。”在塑造個人審美風格的過程中,他學習古人的精髓卻不拘泥于傳統,最終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
在精研技法之余,孫曉光通過讀書和游學不斷提升著知識儲備和藝術修養水平。他讀的書廣而雜,除了書法類,還有歷史、美學和哲學等諸多學科。在他看來,讀書能開拓視野、啟迪心智,對書法“美學觀”的建立有很大幫助。同時,他也經常走出去請教不同地域的名家大師,聆聽他們的寶貴經驗,汲取智慧的營養,取長補短,助自己更快成長。
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還應當與時俱進。孫曉光說:“作為當代青年書法工作者,傳承書法藝術我責無旁貸。”他抓住一切機會向身邊或省外知名的老前輩討教,爭取在學習古人和借鑒今人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創作理念。
在筆法和結構空間方面,他“入古出新”,進行了書法本體的繼承性、融合性創新。通過大量臨摹古人經典,雜糅不同筆法和造型,形成了全新的風貌。此外,他還推陳出新,借鑒西方關于形式構成的美學原理,強化各種藝術元素的對比和夸張。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熱愛書法的人群逐年增長。孫曉光認為,對于青少年而言,學習書法不僅能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還能顯著提升藝術鑒賞能力和傳統文化素養。長期堅持書法練習,有助于青少年養成細致觀察、深入分析、專注模仿等良好習慣,同時增強觀察力、模仿力、領悟力和分析能力,這些能力將伴隨他們一生,成為寶貴的財富。對于青年群體,書法不僅是拓寬歷史視野、提升審美品位的途徑,更能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提供一片心靈的凈土,實現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對于老年人來說,學習書法同樣益處多多,它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促進身心健康,還能通過筆端的流轉,重溫歷史記憶,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達到靜心養性、延緩衰老的效果,讓晚年生活更加充實與美好。他希望憑借自己的所學,引領更多人踏上學習書法的旅程。
為了傳承推廣書法藝術,讓更多人學習書法、愛上書法,孫曉光做了很多努力。2008年3月,針對專業高考生和中小學生,他創辦了元泉書法教育,至今已累計培養學生上千人,其中有不少學生已經走上了職業書法工作者的道路。孫曉光表示,自己特別喜歡工作在教學一線,手把手地教孩子們走好書法啟蒙第一步。同時,他依托所在的各級各類書法社團組織,深入參與和推動各類書法活動。他組織參加了太原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交流日”公益活動,策劃組織了九三學社山西省書畫院名家個人書法展覽,參與了“三晉七友”書法展的各項工作,發表了《篤藝同行晉風流》賞析文章等。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書法藝術,給書法愛好者提供書法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近年來,孫曉光會不定期推出個人書法學習匯報展。2020年,在雙塔美術館舉辦了“墨海揚波”書法展;2022年,在學府公園舉辦了“滄浪踏歌”書法展;2024年,在九三學社省直藝術支社美術館舉辦了“懷兮遠游”書法展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孫曉光表示,青春是短暫的,但奮斗的精神卻是永恒的。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我輩當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跬步以至千里,為新時代奉獻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