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普天同慶,鶴山各地農村,尤其是山區、老區,都有為新生嬰兒在祖祠舉行上燈習俗。
上燈又叫開燈,據說,清代已很盛行,起碼有200多年歷史,一般在正月初舉行。“燈”與“丁”同音,帶有添丁的意思,說是報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了,祈求祖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又說點燈照亮先祖靈牌,叫光宗耀祖,會得到佛光保佑呢。在客家人聚居地的鶴城鎮,上燈習俗更是多姿多彩,早年曾舉行上燈文化節,已成為鶴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該鎮田心村上燈儀式格外隆重。先是有嬰兒降世的家庭在臘月即做準備,正月初十一早,新生嬰兒的家在門前擺放好祭臺和花燈,由爺爺帶燈,婆婆擔載供品的盒籮,父母抱著孩子,全家熱熱鬧鬧地前去祠堂集中。上燈戶把寫有新生嬰兒姓名的紅紙交給村中族長,按嬰兒出生時間排好座次,開始點燃香燭,擺好祭品,按上燈順序將帶來的花燈升掛在祠堂里,并祭拜祖先。上燈過程伴隨著敲鑼打鼓、醒獅舞動、鞭炮齊鳴,場面熱鬧非凡。
歷年來,田心村祖祖輩輩延續著這一古老而傳統的習俗,教導子孫恪守家風家訓,堅持耕讀傳家。良好的家風傳承,造就了田心村人才輩出,強化了宗親歸屬感,也吸引了周邊眾多游客慕名前來觀賞上燈儀式,領略非遺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