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閱讀,腦海中常常想起一件往事:小時候,一手拿著喜歡的書,一手往土灶臺里添加柴火,最后鍋燒干了,滿屋生煙,才知道惹了禍。
我對讀書的喜歡與生俱來,甚至可以用癡迷來形容。那時候在鄉下,書很匱乏,最開心的事就是發現幾本新書,捧起書,什么事情都可以拋之腦外。喜歡去村里兩戶人家串門,因為一家有一套套的連環畫,一家有完整的金庸小說集。閱讀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認識世界的大門,對于我想象力的拓展,語言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培養包括價值觀的塑造都意義非凡。兒時的閱讀,是我成長最美好的記憶,充實、豐富而精彩,對我后來做兒童閱讀推廣工作也啟發頗多。
高中畢業時,因為喜歡讀書,一直想考中文專業,可惜事與愿違,最后大學學的是政史專業。上大學后,我對閱讀的癡迷不曾改變,除了上課,時間大都耗在了圖書館。飯前午后、閑暇周末、自習課余,我都會沉浸在書的世界里,享受那份寧靜與美好。閱讀,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的性格。
考研時,我選擇了和傳統文化相關的哲學專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更接近我喜歡的文學領域。閱讀由以前的雜而多,轉向專而精。手捧一本書,冬天的暖陽下,夏日的圖書館,一杯白開水,就能度過一整天。在南京大學讀博時,校園出門就是書店,書店和小吃店參差交錯,一邊是生活,一邊是情懷。我喜歡這樣的環境,更愛這樣的生活。書店很有意思,書可以買可以租,只要熱愛閱讀,書店都給予最大的支持。逛過每一家書店,細細查看過每一個角落,遇到一本喜歡的書,或買或租,總是用最快的時間讀完,覺得有味,會重頭再細細品讀,覺得無趣,送還原路即可。那樣的生活,簡單卻有趣。
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家,唯一的要求就是給自己一個書房,兩邊墻上打滿了書架放滿了書。看著這一本本讀過的書,滿心的喜悅就像花一樣,一瓣一瓣地盛開了。
機緣巧合,后來和幾位志同道合的讀書人創辦了九龍湖書店,一個愛讀書的人走上了推廣閱讀的道路。讀書、聽書、推廣閱讀、書店工作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這一時期,閱讀的數量和種類更多了,更幸運的是遇到了一批可以分享閱讀的人。
如果一個人閱讀是內心的滋潤,那么帶領一群人閱讀就是情感的共振。這些年,我們開展了很多活動,播撒熱愛讀書的種子。看到一個個手捧書本稚嫩的孩子的臉,我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閱讀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行,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新的起點,一路走來,一路讀來。
1.去年讀了哪些書?
去年我的閱讀以社科類和文學類為主,還讀了一些心理學和家庭教育類的書。如《康熙的紅票》《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可能的世界》《君幸食》《被討厭的勇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等書。最近在重讀《北上》《西方現代思想講義》《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等書。
我的閱讀一般是以經典圖書和新出版的好書為主,前者會經常拿出來翻翻,常讀常新;后者則關注各大出版社的新書榜單,挑選出感興趣的來讀。一般而言,保持每年200本書的閱讀量。當然,有一部分是通過略讀和聽書的方式進行的。
2.如何做到堅持閱讀的?
閱讀是我最放松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不需要堅持,是生活必需品。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停跳出閱讀的舒適區,選擇那些略高于我的認知水平的好書。
3.讀書與成長的關系?
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但是收獲最大的事情。試想一下,當某個領域的專家將他一生的研究,變成一本書放在你的面前,你只要閱讀了這本書,就了解了這個領域最前沿的成果,那么,為什么不去讀書?在這一點上,閱讀是保持學習力最便捷的途徑。
4.去年開展了哪些讀書活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
我們書房去年開展了超過600次的閱讀活動,印象最深的是領辦了江蘇省婦聯“閱讀共成長"把愛帶回家”兒童閱讀冬令營項目,后來暑假,我們又把孩子們邀請過來,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夏令營。閱讀是一場陪伴生命成長的旅途,我們在付出,也收獲滿滿。
奚劉琴:江蘇省“十佳全民閱讀推廣人”,淮陰師范學院副教授,江蘇省閱讀推廣人婦聯主席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