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實施之后,孩子的課余安排變得多樣化和豐富化,我們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開發課外興趣,促進孩子長遠健康發展。
一是熱愛閱讀。閱讀能夠豐富知識,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我們常常和孩子一起讀書,感受閱讀的快樂。有時,一家人在圖書館里安靜讀一下午書,回家再分享讀書的感受,彼此在交流互動中,實現家庭成員的文化共建。因為大女兒在南京讀大學,周末一家人就在線上進行讀書交流。
二是參加勞動。學校里的中草藥基地,成為孩子勞動實踐的場所,播種、澆水、除草、采摘、烘干、裝香囊等等,孩子樣樣都在行,在實踐中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神奇魅力。在家里,我們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麥收季節帶孩子去鄉下收麥子,增強勞動觀念和意識,感受“粒粒皆辛苦”,形成珍惜糧食、尊重勞動的品格。
三是堅持運動。運動對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每天下班后,我們會帶著孩子進行半小時的運動,既融洽親子關系,又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我們還制定了訓練計劃,開展跑步、跳繩、羽毛球、游泳、乒乓球、自行車等一系列體育活動。近一年的堅持和鍛煉,孩子的體質得到了明顯加強,性格更活潑了。
有教育學者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則。我們努力工作,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希望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多次參加宣講活動,在“沭陽融媒”家教欄目做《新學期,助力孩子減負增效》講座,在沭陽“好媽媽公益講堂”宣講《減負后的孩子如何正確引導》,宣傳推廣科學家教理念;孩子爸爸帶孩子到社區做志愿者,幫助有困難的人。在我們的影響下,姐妹倆也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大女兒跟隨我們加入無償獻血隊伍,暑假期間到安徽山區支教;小女兒書法不錯,每年寒假都會到社區參與送春聯活動。
親子攜手共成長,這些榮譽見證了我們的進步與收獲。這些年,我被評為宿遷市“十佳好媽媽”,被聘為“宿遷市公益講堂講師”“沭陽縣女性人才成長賦能導師”,小女兒被評為“江蘇省好少年”“宿遷市優秀少先隊員”“沭陽縣優秀學生干部”。
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父母學會放手,鼓勵孩子去嘗試,去體驗成功和失敗,他們會釋放天性,成長得更優秀。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