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臺,早茶是舌尖上的狂歡,更是一種特色民俗。
晨光初染黛瓦時,東臺城的青石巷已泛起人間煙火。早茶館門前銅壺噴著白霧,像一支未歇的晨曲,將整座小城喚醒。我跨過被歲月磨得發亮的榆木門檻,邁進常去的那家茶館,早茶館里已是人聲鼎沸,茶博士肩搭白巾穿行其間,銅壺嘴劃出銀亮的弧線,茶香便隨著水線在青瓷盞里徐徐綻放,瞬間我被溫暖和熱鬧的氣息包圍了。
入座后,先沏杯茶,熱氣騰騰的茶香四溢,輕輕抿上一小口,身心舒暢,神清氣爽。老茶客們執盞的手勢都帶著祖傳的章法,三指托底謂之“托月”,兩指扶邊喚作“掬星”,杯沿輕碰唇齒的動作,分明是篆刻在血脈里的茶經。
當堂倌托著黑漆木盤逶迤而來,魚湯面的鮮香已先聲奪人。作為東臺早茶的招牌,這碗讓人垂涎欲滴的魚湯面最見功夫:里下河的鯽魚與新鮮的豬骨在卯時星輝下開始相擁,文火細煨五個時辰,直熬得魚骨化髓,湯色凝脂。銀絲面在湯中舒展如寫意山水,撒上翡翠似的青蒜,恰似畫龍點睛。鮮香撲鼻,面條爽滑勁道,大湯小面,每一口都夾帶著海火之交的美味醇厚。鄰座老爺爺抿了口面湯,眼角的皺紋里漾開笑意:“這滋味,和我爺爺那輩灶臺上做出的一模一樣。”
竹編蒸籠揭開時,胖乎乎的大肉包正頂著露珠般的油花,熱氣騰騰。咬開云朵般松軟的面皮,肉餡肥瘦相宜,濃郁的湯汁在口中爆開,味道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還有那燙干絲,更是精致,潔白的干絲被切成細絲,碼放整齊,加上切好的大蒜和爆炒的花生,澆上鹵汁,再撒上姜絲。用筷子輕輕拌勻,入口爽嫩,口感層次十分豐富。
東臺的晨光在茶湯里漸漸明亮,這方水土將千年文脈熬成了早茶三味:魚湯面里煮著江河浩蕩,大肉包中裹著紅塵溫暖,燙干絲上雕著歲月靜好。茶客們唇齒間的每一次開合,都在續寫生生不息的早茶詩篇。
常品謙:江蘇省東臺市實驗小學六(11)班學生
指導老師:吳愛霞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