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5點,蘇州貝康寵物食品工廠已燈火通明。自動化生產線將一袋袋凍干貓糧打包裝箱,這批貨物即將發往全國2000家線下門店和電商平臺。鏡頭轉向平江路,一家名為“喵嶼”的寵物咖啡館落地窗前,貓咪慵懶地蜷在藤編貓窩中,年輕人們輕撫著寵物,桌上擺放著定制貓爪瑪德琳蛋糕。這樣的場景,正是蘇州寵物經濟蓬勃發展的縮影。作為全國寵物消費Top10城市,蘇州的“它力量”正在重構這座江南名城的商業生態。
“人性化”就醫
描摹寵物健康的“蘇州智造”圖景
在蘇州工業園區生物藥分離純化基地內,全國首臺寵物CT掃描儀正進行臨床試驗。這臺由蘇州本土企業研發的設備,可精準捕捉寵物0.3毫米的病灶,較傳統DR成像精度提升6倍。隨著《寵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落地,蘇州寵物醫療市場正經歷著智能化升級。
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寵物市場規模預計突破8114億元,全球占比超25%。放眼蘇州,2025年蘇州寵物醫療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7%;智能監測設備滲透率從2023年8%躍升至2025年19%,AI診療準確率已達92.3%;注冊動物診療機構較2022年增長5.12%,其中專科醫院占比提升至38%。
在姑蘇區一家24小時寵物急診中心,獸醫張悅正在通過遠程診療系統為患病金毛犬會診。她面前的屏幕上,AI系統正同步分析血常規、影像學數據:“這套系統能幫我們縮短40%的診斷時間,對于犬細小病毒這種急性病,每一分鐘都至關重要。”
銀發經濟與Z世代共振
衍生消費新生態
太倉的一家寵物主題俱樂部,68歲的退休教師王阿姨正帶著泰迪犬“糯米”體驗智能飲水裝置。她手機里的寵物社交App顯示,這個月已為“糯米”預約了關節護理、SPA護理和寵物攝影服務。“孩子不在身邊,寵物就像家人,該花的錢不能省。”王阿姨的賬單顯示,2025年一季度她在寵物服務上的月均支出已達1800元。
還在自駕游途中的桑阿姨,在車上養了兩只鸚鵡,一只取名為“阿麗”,一只取名為“阿南”,每天定時喂食、喂水,有一次下雨把鸚鵡淋濕了,她還拿出電吹風小心翼翼地幫它們烘干羽毛,就像照顧嬰兒那般心細。
近年來,像王阿姨和桑阿姨這樣的“銀發群體”養寵趨勢逐年上升,相關數據顯示:55歲以上寵主占比達17.6%,年均消費增速22.4%。
而另一頭,年輕的“00后”寵物主占比則達25.6%,且這類群體偏好定制鮮食、智能玩具等創新產品,寵物殯葬服務客單價更是突破2000元,寵物旅游服務增長42%。不得不說,銀發經濟正與Z世代共振,衍生出新的消費新生態。
林浩在蘇州高新區打造的“寵物共享社區”,正成為養寵人的新聚場。這里不僅提供寵物寄養、美容服務,還開設寵物烘焙教室。“上周舉辦的‘寵物漢服攝影大賽’吸引了200多個家庭參與,我們研發的寵物月餅模具在淘寶上賣斷了貨。”林浩展示的后臺數據顯示,用戶復購率達68%。
從代工到品牌出海
構建蘇州制造升級樣本
在吳江區的智能工廠內,小壹科技的自動化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這家從服裝代工轉型的企業,如今已是全球寵物智能用品ODM領域的隱形冠軍。其研發的“太空艙”智能貓砂盆,應用航天級密封技術,遠銷歐美18個國家。
記者了解到,目前蘇州寵物用品出口額占全國14.7%,智能設備類占比超40%;擁有寵物智能設備相關專利238項,年均研發投入占比達8.9%;依托上海港優勢,跨境電商寵物用品出貨量年增67%。
小壹科技聯合創始人高虎展示著最新研發的寵物智能項圈:“這款項圈能實時監測心率、體溫,數據同步到主人手機。我們的海外客戶特別看重蘇州制造的創新力和品控體系。”在工廠展廳,陳列著為不同國家定制的寵物用品 :日本市場的抗菌貓砂盆、歐美市場的智能喂食器……每件產品都貼著“蘇州設計”的標簽。
從平江路的寵物咖啡館到太湖邊的寵物友好景區,從社區寵物診所到國際級研發中心,蘇州正在編織一張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寵物經濟網絡。當“它經濟”與城市文化深度交融,這座江南古城正煥發出新的商業生命力。正如寵物行為專家李沐陽所言:“寵物經濟不僅是商業賽道,更是城市溫度計的敏感刻度——蘇州的故事,或許正是未來十年中國寵物經濟進化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