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環宇薈的狗友GOYOO寵物餐廳,“00后”金融打工人林曉正為她的柴犬“大福”點單——定制寵物拉花拿鐵配鮮食凍干蛋糕。林曉的消費賬單顯示,她每月在寵物上的支出超過3000元,占收入的25%;蘇州工業園區星湖街,同為“00后”新媒體人嘉婉的公寓里,智能貓砂盆、自動喂食器與漢服掛飾錯落有致。“每月給貓花1200元,比房租還貴。”她打開購物App展示訂單:渴望貓糧、寵物保險、定制貓爬架,“它治愈了我的加班焦慮。”
無論是林曉還是嘉婉,養寵對于Z世代來說,似乎不再是簡單的陪伴,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宣言。年輕化、高頻消費、國產偏好、情感驅動……這些名詞正在成為當代養寵人群獨具一格的標簽。
“悅己式養寵”消費崛起
常熟永旺夢樂城的寵物主題展區前,“00后”留學生顧漫正在挑選寵物智能項圈。她剛為收養的流浪貓“湯圓”購買了價值899元的全自動貓砂盆,這已是她本月的第三筆大額寵物消費。“它的每一次如廁數據都會同步到手機,安全感比買奢侈品包包更真實。”顧漫的消費記錄顯示,她每年在寵物醫療、美容上的支出超過2萬元。
相關數據直指Z世代寵物主消費力爆發現象,其月均支出達178美元。有74%的Z世代會為寵物購買保險,超50%設置專項儲蓄賬戶。在相城區一家寵物醫院,獸醫張明宇展示著Z世代寵物主的“非常規需求清單”:寵物基因檢測、抗焦慮營養劑、關節保健套餐。“有位客戶每月花500元為貓咪做心理咨詢,這在五年前幾乎不可想象。”張明宇說。
除了購物、醫療等花費,當代年輕人還會特意為家里的“毛孩子”定制畫像,通常一幅畫的價格在400-2000元不等。不難看出,“悅己式養寵”消費正在崛起。據了解,目前蘇州高端寵物糧市占率提升18%,定制鮮食增長42%。
國潮與科技,消費偏好的雙重密碼
走進吳江一家寵物用品代工廠,流水線正在組裝貼著“喵星人守護者”標簽的智能喂食器。其跨境電商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帶有敦煌壁畫元素的寵物漢服,在海外Z世代中成為爆款。“我們開發的國風系列產品,2025年一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67%。”
再來看一組有趣的數據:帶有非遺元素的寵物服飾市占率提升28%,“95后”貢獻70%銷量;智能設備滲透率達52.9%,自動貓砂盆、GPS項圈成“剛需”;寵物SPA館客單價突破500元,沉浸式寵物劇場門票需提前半月預訂……由此可見,“國潮覺醒”“科技依賴”“體驗經濟”正成為寵物主的新消費偏好。
在蘇州中心商場的寵物體驗店,Z世代消費者正排隊體驗VR寵物跑步機。“傳統遛狗已經out了,現在流行讓狗狗在元宇宙社交。”店員展示著連接寵物的運動數據可視化界面。
從“遛狗”到“寵物社交貨幣”
虎丘濕地萌寵樂園的草坪上,一場寵物漢服秀正在直播。參賽的Z世代主人中,有人為寵物定制了價值2000元的刺繡漢服,有人帶著移動攝影團隊全程跟拍。“寵物社交圈比職場更真實,大家會因為貓砂盆品牌產生深度共鳴。”寵物KOL“柴犬阿黃”的運營者說。
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以來蘇州寵物友好商場增長40%,配套服務涵蓋臨時寄養、寵物健身房;帶有寵物元素的探店筆記互動率提升35%,寵物主題民宿入住率超85%;寵物茶道體驗館、寵物蘇繡工作坊成新網紅打卡點……
十全街上一家名為“有樂”的寵物周邊店內,特意開辟了寵物元素的非遺產品區。“當年輕人看到用刺繡秀出來的靈動的貓狗時,他們很愿意為文化傳承買單。”店主展示著結合蘇繡工藝的團扇,這類產品在長假期間供不應求。
“當‘毛孩子’成為社交名片,我們消費的不僅是產品,更是情感連接的無限可能。”林曉望著在草坪上奔跑的“大福”說。這或許正是“毛孩子經濟學”最動人的注腳——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愛與陪伴始終是最高級的消費。
心理學專家李明分析:“Z世代將寵物視為‘情感伴侶’,消費決策中情感價值權重超過功能價值。他們為寵物買保險、辦生日派對,本質是緩解自身的生活壓力。對他們來說,寵物更像是‘社交貨幣’,寵物主在寵物咖啡廳打卡、曬定制寵物漢服,本質是構建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