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任務
【文本呈現】
舞臺上空了。可以聽見所有的門都上了鎖,后來馬車出發了。一片寂靜。在寂靜中傳來斧子砍樹的低沉的響聲,那聲音單調而郁悶。腳步聲響起來。菲爾斯在右邊的門口出現。他像往常一樣穿著上衣和白背心,腳上穿一雙便鞋。他病了。
菲爾斯(走到門口,摸一下門把手)鎖上了。他們走了……(在長沙發上坐下)他們把我忘了……沒關系……我在這兒坐一忽兒……列奧尼德·安德烈伊奇恐怕沒穿皮大衣,他穿著呢大衣就動身了……(憂慮地嘆氣)我沒照料好……還是個毛孩子!(嘟嘟噥噥,聽不清楚在說些什么)生活過去了,好像我沒生活過似的。(躺下)我躺一忽兒……你沒有力氣了,一點也沒有了,一點也沒有了……唉,你呀……笨貨!……(躺著不動了) 傳來一個遙遠的聲音,仿佛來自天邊,那是琴弦繃斷的響聲,悲傷的余音漸漸消散。隨后是肅靜,只能聽見花園里砍樹的響聲。
(選自契訶夫《櫻桃園》)
【思想探究】
戲劇《櫻桃園》一共四幕,作者以細膩的筆觸集中地描寫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貴族莊園徹底崩潰的情景。上面的文段寫的是被遺忘的87歲的老仆菲爾斯倒在上了鎖的櫻桃園里,象征著舊時代徹底的終結,而貫穿結尾的斧子砍伐櫻桃樹的聲音,則代表了“時代前進的腳步聲”。劇中的櫻桃園象征著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是個體與時代、傳統與現代之間沖突的縮影。請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談談你對這部戲劇的看法和感悟。
群文閱讀
選文一
《一生必知的外國戲劇事典》前言(節選)
崔 楊
西方戲劇誕生于儀式。公元前534年的一天,希臘發生了一件有明確記錄的事情:在酒神節的悲劇演出競賽中,一個叫塞士比斯的希臘人獲得了冠軍,他是戲劇史上第一個為世人所知的演員,這以后的演員們也常被稱為塞士比斯之徒。
在古希臘的戲劇發展中,對話從高聲朗讀的詩白,到對答如流的臺詞,從開始時的莊嚴與拘謹,到演變為地地道道的口語,在這個過程中,演員的重要性得到了體現。
……
中世紀的歐洲演劇起始于10世紀,衰落于16世紀。它沒有古希臘戲劇的“悲劇”和“喜劇”之分,常常是在嚴肅的演劇中穿插諧謔的片段,而在輕松的演劇中加入嚴肅的說教,相繼出現了神秘劇、奇跡劇和道德劇等宗教演劇。
到了16世紀,在文藝復興旗幟下,歐洲演劇開始了新的旅程,宗教劇隨之衰亡。由于莎士比亞的出現,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戲劇創造了空前的燦爛與輝煌。
17世紀的法國,是戲劇空前繁榮的時期,也是劇壇上群星閃耀的時代。高乃依曾以他充滿英雄主義氣息的悲劇開辟了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新道路,拉辛又以他那嫻熟的技巧把法國的古典主義悲劇推向成熟,而莫里哀的喜劇則使法國的古典主義戲劇步入了最高峰。
18世紀是啟蒙運動時期。這一時期,話劇藝術在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浪漫主義戲劇取得最大成就的法國,在1829年,第一部浪漫主義戲劇,大仲馬的《昂利第三及其宮廷》上演。
在近代歐洲,易卜生創造性地改變了歐洲戲劇的發展道路,其功勞可以和莎士比亞、莫里哀相媲美。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整整一代人的心靈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創傷,在這個荒誕的時代必然也產生荒誕派戲劇。
……
到了當代,戲劇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高度融合,世界已是平的,戲劇表現人類共同價值觀的現象凸顯,表現真善美已是人類共同的主題。
(選自《一生必知的外國戲劇事典》,有刪改)
含英咀華
本文簡明扼要地梳理了外國戲劇的誕生與發展。戲劇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由劇作家通過觀察某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后作成的。這篇前言是外國戲劇史的精華縮略,為之后“事典”內容的敘述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