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聚焦甘肅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地理格局的互動融合態勢,深入探究二者在地理空間上的相互作用機制。文化遺產為鄉村旅游構筑獨特吸引力與核心競爭力,塑造其地理格局;鄉村旅游的發展則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營造經濟與社會環境。文章還提出推動二者深度融合的策略建議,以期更好地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加快鄉村旅游業的繁榮發展。
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當今社會,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需求的日漸增長,文化遺產成為旅游開發的主要資源,給游客帶來了豐富且獨特的旅游體驗。然而,以往的旅游開發容易忽視鄉村文化遺產的價值,導致文化遺產遭到破壞,因此促進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實現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已經迫在眉睫。甘肅省歷史文化輝煌燦爛,留存有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諸如古老的絲綢之路遺跡、聞名遐邇的敦煌莫高窟、獨具魅力的甘南藏族民俗文化等。在當今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浪潮下,深入剖析甘肅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地理格局的互動融合關系,對于挖掘地域文化價值、推動鄉村經濟繁榮、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兼具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甘肅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文化遺產資源概述。甘肅省文化遺產種類繁多,涵蓋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范疇。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石窟藝術珍品舉世矚目,嘉峪關長城(如圖1所示)等古代建筑遺跡雄偉壯麗,另有眾多古城鎮、古村落星羅棋布。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甘南藏戲、慶陽香包刺繡等民俗文化與民間藝術精彩紛呈。這些文化遺產分布于甘肅全省各地,編織成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遺產網絡,其中不少扎根于鄉村,與鄉村的自然生態、生產生活緊密交融(如表1所示)。
鄉村旅游發展態勢。近年來,甘肅省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鄉村旅游景點數量持續增加,并從傳統農家樂逐步向多樣化、特色化轉型,鄉村民宿、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村等新興業態層出不窮。游客接待量與旅游收入逐年遞增,鄉村旅游已成為甘肅省旅游業發展的關鍵構成部分以及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然而,鄉村旅游也暴露出旅游產品同質化、基礎設施不完善、文化內涵挖掘不充分等問題,亟待解決(如圖2所示)。
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地理格局的互動關系
文化遺產對鄉村旅游地理格局的塑造。吸引物核心作用。文化遺產作為極具獨特性的旅游吸引物,構成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素,強力吸引游客紛至沓來。以敦煌莫高窟為例,其所在的敦煌市周邊鄉村,借莫高窟之盛名,吸引海量游客前來參觀,進而帶動周邊鄉村旅游接待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以莫高窟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集聚區域,深刻改變當地鄉村原有的地理空間利用模式與功能布局。交通與空間引導。為有效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相應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這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引導鄉村旅游的空間拓展走向。例如,通往部分重要文化遺產地的公路沿線,鄉村旅游景點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形成依托文化遺產交通線路的鄉村旅游發展帶,致使鄉村旅游在地理空間上呈現沿交通線分布且向文化遺產地靠攏的顯著特征。
鄉村旅游對文化遺產的反作用。保護資金與意識提升。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為文化遺產保護注入資金活力。通過旅游收入的合理再分配,能夠為文化遺產的修繕、維護及研究等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有效延緩文化遺產的自然與人為損壞進程。同時,鄉村旅游的開展顯著提升當地居民與游客對文化遺產價值的認知,強化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守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過度開發的負面影響。若鄉村旅游開發缺乏科學規劃與合理管控,將對文化遺產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過度商業化開發可能導致文化遺產的周邊環境遭受破壞,傳統風貌被扭曲,文化內涵遭稀釋,甚至出現建設性破壞行為,嚴重影響文化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進而削弱其對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的融合模式
空間融合模式。文化遺產旅游區與鄉村共生模式。精心打造以文化遺產為核心的旅游區,將周邊鄉村有機納入旅游區整體規劃范疇,實現文化遺產與鄉村在空間上的緊密融合。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鄉村旅游為例,其周邊鄉村通過建設鄉村旅游服務設施,開展民俗文化展示、農事體驗等活動,豐富旅游體驗,同時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文化遺產廊道帶動鄉村發展模式。構建文化遺產廊道,將沿線分散的文化遺產點串聯成線,并與鄉村旅游資源巧妙結合。如絲綢之路甘肅段文化遺產廊道,沿線分布著眾多古城址、古驛站、石窟寺等文化遺產,通過整合廊道沿線鄉村的自然景觀與民俗文化,打造集文化體驗、生態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帶動廊道沿線鄉村旅游整體發展,塑造具有線性特征的鄉村旅游地理格局。
產品融合模式。文化遺產主題旅游產品開發。以文化遺產為主題,匠心開發鄉村旅游產品。例如,依托慶陽香包刺繡(如下頁圖3所示)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地鄉村開展香包制作體驗旅游項目,游客可親身體驗香包的設計與制作過程,深入了解香包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并選購特色香包產品。這種深度融合文化遺產與旅游產品的方式,既傳承與弘揚了文化遺產,又豐富了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底蘊,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民俗文化節慶旅游產品打造。充分利用鄉村地區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舉辦各類民俗文化節慶活動,吸引游客踴躍參與。
產業融合模式。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巧妙將文化創意元素融入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進程,以文化遺產為靈感源泉,開發文化創意旅游商品,精心設計鄉村旅游品牌形象等。例如,采用敦煌壁畫元素設計開發的各類文創產品,在敦煌鄉村旅游市場上廣受歡迎,同時提升了敦煌鄉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通過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拓展鄉村旅游產業鏈,增加旅游收入來源,為文化遺產的創新性發展開辟新路徑。農業與文化遺產旅游融合發展。緊密結合鄉村農業生產活動,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與文化遺產旅游相互融合的產業模式。如利用部分古村落周邊的農田,種植具有當地特色的農作物,開展農田觀光、采摘體驗等活動,同時將傳統農耕文化與古村落文化遺產相結合,向游客生動展示鄉村的歷史變遷與農業文明發展脈絡,實現農業產業與文化遺產旅游產業的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策略建議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大對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著力改善交通、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尤其要強化文化遺產地與周邊鄉村旅游景點之間的交通連接,提高旅游交通的便利性與可達性,構建高效便捷的旅游交通網絡。同時,不斷完善鄉村旅游接待設施,提升住宿、餐飲、衛生等服務質量與水平,為游客營造舒適、便捷、安全的旅游環境,全方位提升游客體驗品質。
強化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在鄉村旅游開發全過程中,始終將文化遺產保護置于首要位置,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制度與監管機制,嚴格控制開發強度與建設規模,確保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加大對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扶持力度,鼓勵他們積極開展文化傳承活動,并借助旅游開發平臺,讓更多人深入了解和深刻認識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推動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創新發展,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加強宣傳營銷推廣。整合全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資源,精心打造統一鮮明的旅游品牌形象,綜合運用多種渠道與手段開展全方位的宣傳營銷推廣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新興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宣傳推廣活動,全面提高甘肅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與影響力。加強與旅行社、旅游電商平臺等旅游市場主體的緊密合作,積極拓展旅游客源市場,廣泛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體驗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所展現出的獨特魅力與無限活力。
甘肅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地理格局的互動融合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與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空間、產品、產業等多種融合模式的積極探索與成功實踐,以及實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加強宣傳營銷推廣等一系列策略,能夠有力地推動二者的深度融合與可持續發展,實現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與鄉村經濟的繁榮振興。未來應不斷優化完善發展策略,推動甘肅省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邁向更高質量、更具活力的新臺階,書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作者單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