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胡楊的種子》,是作家王瑟最新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其以時間為軸,全景式地展現了塔里木大學創立至今的艱辛歷程與不凡成就。在透視歷史縱深與呈現時代格局的同時,王瑟以深邃的思考和具有“在場感的筆觸”,構建了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敘事空間,使萬千讀者仿佛置身于遙遠而神秘的塔里木,并親身經歷了那段輝煌的“文化墾荒”歲月。非常難得的是,作家王瑟從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與近400位采訪對象豐富而龐雜的講述中,精心拾取、編織、熔煉……將一系列紛繁復雜的人和事巧妙地融合、串聯在一起,還原了塔里木大學建校辦學的歷史面貌與時代特寫,既揭示了其“平凡孕浩氣,寒歲顯英雄”的內在動因,又生動展現了200多位師生在不同歷史階段所面臨的種種困境,講述了他們憑借非凡的智慧與堅韌的品質成功突圍的大不易。而這一過程,不僅是對個體經驗的深入挖掘,更是對集體記憶的深情喚醒,形成了一個連貫而引人入勝的敘事整體。
西周穆天子昆侖巡狩、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天取經……追溯往昔,塔里木大地上記錄著諸多歷史壯舉,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開辟亦為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原本荒涼、貧瘠的土地帶來了繁榮與發展。消失在大漠深處的滔滔母親河——塔里木河,日復一日地見證著這片土地的古老與滄桑。進入歷史新篇章,“塔里木盆地沉睡了上萬年的過去,被定格在了1957年”。這一年,光榮的兵團第一師向亙古荒原進軍,拉開了一場大開發的時代帷幕。“人人開荒、各個種地,亦兵亦農”“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屯墾戍邊的精神深深流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血脈當中。萬里奔赴,踏破山河,他們響應號召,服從命令,保家衛國;千里戍邊,鑄劍為犁,他們生產建設,戰天斗地。亙古荒原上,造福人類、造福祖國的理想信念就是他們義無反顧的責無旁貸和當仁不讓的使命與追求。
作家王瑟以其“在場”的感知與“行走”的閱歷領悟著大漠荒原的可怖,“看見”了墾荒初期的許多微小細節,用細膩的筆觸描摹了軍墾戰士戰天斗地的生動面貌,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引人入勝的墾荒故事,為特定時代革命樂觀主義的浪漫情懷涂抹上了一層迫切、冷峻的嚴肅底色,也因而讓這首樂觀、浪漫的青春之歌延宕出厚重、深沉的歷史回響。昔日的塔里木地形錯綜復雜、胡楊成林密布,即便是當地人深入林中也時刻面臨著迷路走失的危險,初來乍到的小戰士更不例外,他駕駛著車輛在荊棘與雜草間迷失了方向。風無論他如何奮力奔走與尋找,都無法阻止自己步步失落在深邃闊大的神秘之中。而負責勘探工作的林海清一行人,在這繁星閃爍、無邊無際的大漠荒原上,點燃了熊熊篝火。他們圍坐在旁,講述著過往打鬼子的英雄事跡、共患難的人民群眾省下口糧支援抗戰的感人事跡,以及心中那份堅定的信念與明亮的希冀:開墾荒地、創辦農場,讓各族人民從此遠離饑餓與苦難。在革命浪漫主義的照耀下,一群年輕戰士揮灑著奮斗的青春,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時代答卷。他們用炮彈皮制作的坎土曼開墾塔里木的處女地,可這片土地卻并未輕易給予他們以豐收的饋贈。在這片古老大地上,來自內地的種植經驗顯然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境,塔里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不相信眼淚,也辜負了戰士們辛勤的汗水。毫無疑問,奇跡是奮斗出來的,是用雙手創造出來的。一次又一次艱難而痛苦的實踐,終于換來了寶貴的真知灼見——唯有科學種田,方能征服這片貧瘠的土地,使之煥然一新成為鋪滿豐收希望的沃土。
英勇的三五九旅建立了偉大的文化墾荒事業——從塔里木河農業大學到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塔里木農墾大學,再到塔里木大學,三度更名,風雨滄桑,初心不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英雄們的獨特氣質和崇高精神給這所依靠“抗大”精神和南泥灣精神辦起來的“沙漠學府”,烙下了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記,注入了不可磨滅的前進動力。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質條件激越著師生們的闖勁與干勁。半耕半讀,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憑借一雙手和“入學三件寶”在大漠荒原上開荒造田、治沙治堿、伐木脫坯、勞動建校;發揚精神、刻苦學習、學以致用,天當房,地當床,田野當課堂,手拿筆,肩抗鋤,大地寫文章。閆春雨、許瀛塘、敖永余等來自天南海北的老師們,受時代的感召來到塔里木安家;“從鄉土中來,到田野中去”是張銳、王新建、李志軍、萬素梅們致力于農作物品種改良、農牧經驗傳授的真實寫照……塔里木大學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培養了季欽瑞、曹龍妹、陸彩娥、馬國珍等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戍邊人才,為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成了南疆許多年輕人向往的精神高地、追求知識與實現理想的殿堂。可見《胡楊的種子》不僅是一部關于塔里木大學的報告文學,更是一曲關于理想信念、堅持與夢想的時代頌歌。《胡楊的種子》讓我們看到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人性光輝,感受到了教育改變命運、知識照亮未來的強大力量。這部長篇報告文學以深刻的內涵、豐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成功地將一個遙遠邊疆的教育故事,轉化為了具有普遍價值和深遠意義的新時代敘事。
(作者單位:張凡,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教授、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新疆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鈺堯,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