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一八事變后,日軍迅速占領遼吉主要城市,隨之日軍圖謀利用張海鵬進占齊齊哈爾,占領黑龍江地區。初,黑龍江政府以維護地方穩定為重,答應張海鵬進駐齊齊哈爾要求,同時期待日軍遵守國聯關于“限令日本撤兵”期限之內,實行“和平退讓”政策,隨著日軍沒有按照國聯限期撤兵要求日軍及張海鵬軍的得寸進尺,黑龍江政府由此開始實行抵抗政策。
關鍵詞:九一八事變;江橋抗戰;抗日戰爭
中圖分類號:K2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5)04 — 0137 — 04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兼東北邊防軍副司令萬福麟正在北平,贊襄軍政,暫不返省。“曾電囑黑龍江省府各委員,共同策劃妥為鎮撫”。①
要求實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凡重大決策,集體研究并實施。省政府工作由其子、省政府委員萬國賓暫代,軍務由黑龍江省政府委員、警務處處長竇聯芳主持。②
9月22日晚6時,張學良致哈(長官公署并轉護路軍司令部)電:“頃聞日軍有向哈埠推進之訊、如果屬實、相機應付、惟彼不向我軍壓迫、應力持鎮定、萬一有向我軍施行壓迫之動作、該部應即避免沖突、暫向安全地帶退避、以期保全、至要”。③當時的政府工作重點是保護日本僑民,穩定社會秩序,以利日本撤兵。
9月23日,竇聯芳入駐軍署,并以省政府的落款,向全省各地軍政長官發布第一份軍政兩署電令,開始實行軍政一體化領導。④
9月下旬,省政府向全省各地軍政長官發布電文五份:其中9月23日,9月28日的電令是軍政兩署電令。通報情況并嚴飭所屬,切持鎮定聽候交涉,政務工作及聯防剿匪各大端尤應切實進行,不得稍涉疏忽,以維護治安而靖地方。倘有不肖分子造謠滋事一經查獲立即嚴懲。同時在保護日僑問題中指出,日人狡詐百出,保僑工作管大局安危,亟應妥慎辦理,以免橫生枝節。9月28日的軍政兩署電令是下午2時自齊齊哈爾拍發,黑河市政署秘書下午6時收到。當天,馬占山、齊肇豫就共同向下屬轉發此電,可見極其重視,雷厲風行。黑河市政府籌備處檔案記載:“截至9月29日黑龍江部隊尚未調動,未重新布防”。⑤
由于當時黑龍江省駐軍駐防分散,武器裝備也較差。張海鵬與日軍勾結圖謀黑龍江省,黑龍江守軍處于非常不利地位,鑒于上述情況,萬國賓和竇聯芳商定,派人前往洮南勸說張海鵬不要事敵叛國,陳述利害,探聽虛實,以便爭取時間加強軍事防務工作。
黑龍江省政府先派政府委員馬景桂等人前往洮南佯稱黑龍江省準備迎接張海鵬來齊齊哈爾,讓他暫時等待。而張海鵬竟謂:“本人年近古稀,毫無野心,唯日本人壓迫太甚,部下主張分歧,赴黑暫避,亦無不可! ①仍堅持立刻開赴齊齊哈爾,馬景桂聞之急忙趕回省城,將張海鵬有窺視黑龍江省政權的情況面告萬國賓、竇聯芳等。方國賓感到事關重大,電請北平張學良和萬福麟速作決斷。9月28日,黑龍江省政府又派政府委員,警務處長竇連芳和政府委員,民政廳長劉廷選攜帶張學良、萬福麟電報赴洮南“勸張坐鎮洮南,防敵北犯,萬勿為日利用,致貽后世之譏”。②張海鵬佯裝應允。10月初,張學良“委張氏為興安區國防警備司令,電飭勿得他圖”。③同時,又委任他為蒙邊督辦。
10月2日,張學良又電令:“此次日方進兵原以保護僑民為借口,這次兩周內日方需須確實完成撤兵,我方亦應特別注意,力持以前之鎮定態度,關于保護僑民一節尤應十分加以注意,斷不可別生枝節貽人口實,致使國聯成議受其影響。”④因為在9月30日,國聯行政院會議議決“限令日本撤兵”后,即休會,定于10月14日再行復會。休會期間,即為日本撤兵期和我方接收失地并恢復原狀期。屆期日方如已踐約而中方表示滿意,則不再復會。⑤為此,中方極力穩定地方秩序,以便日本撤兵,但日本關東軍,根本沒有停止侵略步伐,繼續擴大事態,分別向內蒙古、洮南等地運送軍火,力圖挑起我方內戰,擾亂我地方治安,并謊稱待日本僑民不再有危險時,日本軍就撤回鐵路區內。
10月5日,黑龍江省政府得悉“日軍供給軍火,唆使張海鵬武裝攫取黑龍江政權”以后,并從5日晚6時后,多次與北平聯絡,請示辦法。⑥黑龍江省進入緊急戰備狀態,為了規勸張海鵬,5日后,黑龍江省政府又多次派員與張海鵬溝通,雙方已往返磋商,歷一星期。⑦
5日上午,省政府決定再派竇聯芳、劉廷選作為代表赴洮南與張海鵬會談,曉以利弊,規勸張海鵬不要打內戰,國權綦重。使張海鵬撤銷了“提出移交政權”之要求。” ⑧竇聯芳在出發去洮南之前,即10月5日上午,以東北邊防軍駐黑龍江司令官公署、黑龍江省政府名義(第元號令)發布命:“聞有不逞之徒造作謠言希圖非分實干地方治安大有影響本司令兼主席職責所在”“設立省城臨時軍警執法處”“委李廣德為處長”“即日組成任事”專負保僑責,遏制謠言,維持省城治安,造作是非者槍決。⑨
“因當時情況緊急,一方面要防止張海鵬叛國進犯黑龍江,一方面要穩定社會秩序。竇聯芳在第元號令中啟用了“本司令兼主席”稱謂,對張海鵬的避犯、對日本浪人造謠予以震懾,以提高國人的凝聚力為宗旨。也說明竇聯芳當時代行了“司令兼主席\"的工作職責。
5日晚6時許,竇聯芳返回省城。即于晚6時20分,向全省發出軍政兩署電令:“本主席已有相當防止辦法,決不任令滋擾再重申前電,對各地長官,提出具體要求。強調“各級軍政長官切實負起地方責任,保護日僑,維持地方治安。如有輕信謠言貽誤地方或縱匪擾民擅離職守各情事定子嚴重懲處絕不寬恕。”?輥?輮?訛7時,向北平副司令行營報告:日軍供給軍火,唆使張海鵬圖謀黑龍江及與張海鵬會談情況。當夜。張學良連來兩電:一是屯墾軍兩團(苑旅)劃歸江蘇省節制;一是東北交涉日見順利。?輥?輯?訛6日,省委委員馬景桂帶此兩電赴洮南、謁張海鵬。?輥?輰?訛 “七日黑省委竇聯芳與張通電話,張謂日方造謠,本人已老朽,一生無大建樹,報國無從,焉能再為賣國事。”?輥?輱?訛
與之同時,為阻止張海鵬率部進攻,黑龍江省政府對江橋及齊齊哈爾一帶的防務也予以加強。針對日軍侵占黑龍江省的圖謀,張學良、萬福麟決定:保衛黑龍江國土,免遭日軍蹂躪。措施之一是:于10月7日命令黑龍江省主力部隊集中到齊齊哈爾,萬福麟密令布防江橋;派于兆麟回省,逐步整頓作戰準備;措施之二是:派專人任事,10日委任馬占山代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職。電調馬占山到省坐鎮。?輥?輲?訛擺出了要確保黑龍江省的態勢。并調省防軍騎兵第一旅旅長王南屏擔任黑河警備司令;調吳松林任省防軍第一騎兵旅旅長,駐防呼蘭,后住省城。竇聯芳與黑省軍民積極做應戰準備,緊急招募步兵5000人,充實國防。應征者多是已退役老兵,屬韓光弟舊部,故仍沿用他們服役時的番號,編為第十七旅,由旅長于兆麟統帥。10日開赴江橋站。11日繼續招募步兵,補充第十七旅。①
10月12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向張海鵬下達“15日開始進攻黑龍江軍”的命令。②通遼日領率日兵300人入洮南,逼張海鵬派兵進犯黑龍江省,不得已,13日,張海鵬命令其第一支隊長徐景隆帶三個團向嫩江橋一帶集結,掩護主力部隊前進,命令第三支隊向廣安前進,然后向大賚方面進發。13日,張海鵬之子張質明到黑龍江省城做人質,以表明自己無攫取黑龍江省政權之意。③這些事情均發生在“限令日本撤兵”的限期之內。與張海軍是打還是不打?
同日,黑龍江省軍政兩署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決定應對辦法。據報道:“省方鑒于張之用心已決,不可挽回,故召集緊急會議,一部分軍人主戰,一部分則力主和平,對于上峰命令,則處此嚴重事態中,寧愿從權達經,一人負責。議既定,當場發出命令,通知前線撤防,一面由各法團推代表,專車赴洮迎接,惟附帶要求張順從民意,暫緩二三日來江,俾各處軍隊,可以從容他調,以防倉促間或有不及避免接觸之慮。”④ 會議決定:“對于省城,和平退讓”。于是,10月14日晚,竇聯芳等全體省委及各省機關到哈爾濱。萬福麟母親王太夫人(90歲)隨省委一同抵哈,轉北平定居。⑤省政府抵哈當晚,電告北平行營張海鵬已圖黑,黑龍江省政府已施行“和平退讓”。⑥
二
鑒于尚在“限令日本撤兵”期限之中,軍政兩署緊急會議決定:“和平退讓”。不打內戰,以穩定地方秩序,不再滋生“日軍不撤兵之口實”,以利日軍按期撤兵,以便我國收復失地,軍隊暫避安全地點,軍隊大部退往黑龍江省東部。省城各機關退往哈爾濱,省城留少數警察維持秩序。允許張海鵬進入齊齊哈爾城。俟東北對日問題解決后,再解決張海鵬借日勢搶地盤問題。⑦這樣,當時無論是軍隊、還是省政府各機關或軍隊及省政府中的個人,均是執行命令,戰略轉移。黑龍江省政府實行和平退讓,是政府行為,不是個人的私自行動。省城駐軍是省防騎兵第一旅吳松林旅。1931年10月14日,吳松林旅退往肇東。這是戰略轉移,不能被稱為“逃跑\"。在三間房正面陣地,吳旅戰至彈盡糧絕,死傷過半,這樣一支抗戰隊伍,拼死對日作戰,怎么會聽說張海鵬軍要來了,就嚇得“望風而逃”呢?1931年10月15日吳松林旅奉竇聯芳之命令,疾馳江橋增援,各團隨到隨參加防御。⑧張學良在1931年11月2日,已經指出這種不實之詞是:“故意敗壞軍譽”。⑨
日本檔案中也有記載:黑龍江省政府在13日,在軍政兩署緊急會議上,決定和平退出省城,并于14日晚轉變為“全力堵擊張海鵬軍入黑”的基本史實經過。后來在10月29日,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大橋致幣原外務大臣電:關于修復嫩江橋問題關東軍林義秀與省府委員趙仲仁之交涉,趙對此答復說:江蘇省方面當初從地方治安之觀點考慮,準備允許張海鵬軍入城,但由于張軍進攻迅速,江軍之前鋒方燒毀江橋之一部分而退卻;其后,北平來電指示不準張軍入城,遂使兩軍處于對峙狀態。10月14日夜,張學良、萬福麟發出堵擊張海鵬軍命令。因為14日夜,國聯撤兵案限期截止。
張學良發出命令:“勿準退讓,盡力堵截,雖至一兵一半,亦必以全力死守”。?輥?輮?訛同時并有任命馬占山為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之電,電文中并有“如遇戰爭時,得兼任總指揮之說,至是軍心忽壯,聲勢大震,立即增調部隊,開赴江橋等處,以遙制張軍。”?輥?輯?訛
同時,萬福麟也命令“無論是張海鵬軍或日本軍北上,皆以武力抵抗。” ?輥?輰?訛竇聯芳連夜部署:調動部隊。疾馳江橋增援,以遏制張海鵬逆軍。?輥?輱?訛黑龍江全軍動員、傳達張學良主戰命令。由于軍隊撤防,軍隊大多退往黑東。急調騎兵兩旅增援江橋。張殿九旅騎兵自富拉爾基10月15日馳抵江橋增援于兆麟旅;吳松林旅自肇東10月16日馳抵江橋增援。①其他部隊調動、待命開拔情況如下:
電請鄰軍突泉屯墾軍出兵。“十五日屯墾軍自突泉動員;十六日午屯墾軍高仁紱督辦率孫、王兩團自蒙邊開到江橋襲張軍之背”;電請遼寧全省警務處處長黃顯聲來挑收撫舊部。“前東北軍二十四旅長黃顯聲,十五日自錦州出發,親赴江橋,收編彭徐兩團,張實力即減”。②15日,黑龍江軍各旅、團接到調兵命令,部隊16日到位。
程志遠旅第五十三團周作霖團長率部于16日晚8時來昂昂溪暫住,聽候命令開拔。③
蘇炳文旅,15日,一團到省維持治安16日該部第四團由滿洲里乘火車東下,第二天中午到達齊齊哈爾。15日,吳松林旅騎三團王克鎮團,最先馳抵江橋參加防御。④16日,徐寶珍上尉排長高廣仁率兩個排由濟私堡屯(在訥河附近)赴大興站。
至此軍事布置大致就緒,“省城治安由公安局警隊及教導隊維持,衛隊徐團及炮兵樸團幫助于兆麟旅部扼守洮昂路江橋,步兵第二旅蘇炳文一團在昂昂溪附近沿東鐵布防,騎兵第一旅吳松林一團在富拉爾基一帶布防,其余軍隊全部出動于景星泰來等處,與屯墾軍取得聯絡行事”。⑤
三
經過黑龍江省軍政當局的努力,黑龍江省的局勢已日趨穩定。據報道:“遼吉事變消息傳到卜奎是9月21日,全城官民驟聞噩耗,自不免驚恐萬分,幸當局極力維持,人心力得鎮定,各機關各法團,均自照常工作,商民亦皆照常營業,即僑居黑省之日橋,亦無任何行動,因而江蘇省民心漸安,直至轉下,毫無問題。目下萬帥晉京,江蘇省政務,由萬少帥國賓及軍民兩署主要人物負責辦理,因謠言甚多,目下省城確已實行戒嚴,由軍民兩署布告維持秩序。”“省城戒嚴各機關各法團、均自照常辦公,商團亦皆照舊營業。”⑥
10月中旬,張海鵬聞知張學良委任馬占山為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十分“氣憤”,立即召開支隊長會議布置進攻黑省事宜。會后,張海鵬下令搶了興安屯墾公署、二十旅留守處,又獲得一批械彈、軍用器材、被服等物。接著便從洮南的東三省官銀號、交通銀行、邊業銀行強行提取大批現款。適此,關東軍派人來到洮南,責令張海鵬速率部進攻龍江。張海鵬遂即派參謀長李盛唐到奉天,經與關東軍參謀片倉衷商談,達成如下協議:由張海鵬率軍奪取黑龍江省,日軍同意把黑龍江省軍政大權交付給張海鵬。隨后,張海鵬組成了由日本人大矢、墨本擔任作戰指導的作戰司令部。
13 日,張海鵬軍開始向江橋一帶集結,準備進攻黑龍江省守軍陣地。10月14日,張海鵬以蒙邊督辦身份,發表通告,進行戰前動員,并自洮南掛車三列,用洮昂路客貨車,裝運軍需,于當日下午6時抵江橋車站,同時守軍炸毀江橋。15日,張海鵬率偽司令部人員、第二支隊及騎兵獨立團到達泰來,隨后將第二支隊派往塔城子,準備向景星方面進攻。拂曉,發生雙方發生激烈戰事,以守軍勝利而告結束。待10月19日后,馬占山抵達齊齊哈爾,準備進一步抵抗日軍侵占黑龍江省,開始大規模戰事。
〔責任編輯:包 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