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僅需要積累知識打好基礎,還要磨煉精神增強力量。知識是我們人生的基石,賦予我們披荊斬棘的能力;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困境時保持堅定與從容。練就這兩項過硬本領,才能在人生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人生之路上,我們需要先積累知識,練就“十八般武藝”。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若不讀書,何以獲得豐富的知識,何以達到內心的充盈?周恩來年少時便飽讀詩書,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大志,新時代的青年們也應以他為榜樣,立下為中華民族復興而讀書的志向。我們既要讀有字之書,也要讀無字之書——廣闊的天地、生活的實踐便是無字之書。試想,若是當年袁隆平先生只埋頭于案幾,而不下田親自實驗、栽培,何以培育出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雜交水稻呢?只有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觀察自然、實踐于生活,多讀這本名為生活的無字書,才能真正有所作為、成就大業。
但是,在信息紛繁復雜的當下社會,光有知識還遠遠不夠。學習的壓力,社會的競爭等問題接踵而至,我們如何才能打破僵局呢?
人生之路上,我們還需要錘煉品格意志,需要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毅的品格是我們站穩腳跟、應對挑戰的基礎。它使我們面對困難時充滿勇氣與決心,使我們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當我們擁有堅毅的品格,便能在風雨中堅守信念,在困境中砥礪前行。而創新是推動我們前行的力量,無論是小我成長還是大國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從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到書寫便捷、成熟規范的現代文字,從笨重的司南到小巧的羅盤,從攜帶不便的貝殼貨幣到易攜帶、耐磨損的金屬貨幣,無不體現古人的創新精神。神舟系列、探月工程、中國空間站……航天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也展現著無數中國人善于創新、勇于開拓的品質。我們應從小培養創新精神,它不僅能助力科技領域的突破,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讓我們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幫助我們成就精彩的人生。
身處新時代的我們,應將學習文化知識、積累生活實踐作為前行的基石,把錘煉個人品格、培養創新能力視為精神的航標。青年如蓬勃之春,應錨定理想目標,以本領為槳,助力國家的巨輪破浪前行!
【浙江慈溪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一(8)班,指導老師:莊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