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Done校本課程是信息科技課堂的拓展延伸,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學生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項目式學習是3Done校本課程課堂教學實施的有效路徑,項目活動案例的設計是3Done校本課程項目式教學實施的關鍵,應遵循生活性、教育性、適切性、創造性、層次性和綜合性原則。
關鍵詞:信息科技;3Done校本課程;項目式教學
3Done校本課程是信息科技課堂的拓展延伸,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學生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信息科技課標”)要求創新教學方式,以真實的問題和項目為驅動,幫助學生學會數字時代的知識積累與創新方法,培養學生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大學科核心素養。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是實施3Done校本課程教學的有效路徑,對引導學生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發揮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協同完成任務和形成應用信息科技進行合作的意識具有重要意義。項目活動案例是開展3Done校本課程項目化學習的核心與載體,其設計尤為關鍵,應遵循生活性、教育性、適切性、創造性、層次性和綜合性原則。
1" 生活性原則
技術源于生活,技術用于生活。生活性指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的選題要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其問題的提出和任務的驅動要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 1 ]。“信息科技課標”要求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引入多元化數字資源,引導學生經歷原理運用過程、計算思維過程和數字化工具應用的過程,構建知識,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鼓勵“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 ],因此,生活性原則是項目活動案例選題設計的首要原則。
例如,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發現身邊的問題,選擇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主題,校園設施的優化、家庭用品的改進、學習用具的創新設計均可以作為項目主題。如,開展“校園3D創意座椅設計”活動,讓學生發揮創意為校園林蔭道、花圃周邊、休憩亭設計多樣化的創意座椅,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項目活動的參與度。再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鼓勵他們提出解決方案。某班師生希望有一款能播報天氣、顯示課表的個性化智能創意筆筒,可以設計主題為“智芯創造——3D智能創意筆筒的設計制作”的項目活動,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同時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 教育性原則
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在育人方面展現出其獨特而顯著的功效,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性是指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內容的設計要體現教育意義和育人價值,能夠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全面發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明確指出要強化課程育人導向,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因此,教育性原則是項目活動案例內容設計的根本原則。
例如,設計“北京冬奧會飾品設計”項目活動,要求學生了解冬奧,融入冬奧精神,設計北京冬奧會專屬飾品。學生在學習圓環折彎命令、創建基本實體、運用陣列生成實體、浮雕圖案等操作技能設計制作飾品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并融入冬奧精神、民族文化、愛國情懷等元素,最后對小組設計的飾品進行展示和意義闡釋,這種活動設計既完成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訓練,又融入了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很好地體現了育人價值,增強了信息社會責任感。
3" 適切性原則
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適合學生的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適切性是指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要與課標內容、目標、要求相適應,同時還要符合學校3D創客教室的軟硬件設施和教學環境,符合學生的認知要求、動手能力和教師的指導水平。項目活動案例設計應立足課標,在體現生活性主題的同時,選擇契合校情和學情的活動案例。
例如,“創意收納盒的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會使用“基本實體”中的工具,會改變實體的大小和位置,會對實體做圓角處理、抽殼操作,會運用“陣列”生成多個等距離擺放的實體,會對物體進行色彩渲染。學生在基于已有3Done陣列等知識,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前后關聯系統性。學生在參與項目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創意收納盒案例的情境源于學生要給同學送個性化的生日禮物,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案例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項目化教學實踐,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同時,案例沒涉及復雜的專業知識,充分考慮了教師的指導水平,確保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項目活動。通過合理的任務分配和指導策略,使教師在項目活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 創造性原則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信息科技課程的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生運用信息科技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創造性是指在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要體現主題的開放性、任務的實踐和作品的創新性,在項目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活動任務設計時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選擇實踐性強、開放性好的項目活動案例。
例如,“設計下摳拉式抽屜書桌”項目,傳統書桌的抽屜都是帶拉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拉手的釘子容易與三合板脫離,把手容易脫落,易老化損壞,學生基于此情境設計下摳拉式的抽屜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還可引導學生拓展應用,設計組合衣柜、櫥柜等把手改進設計,讓創意服務于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又如,“尖嘴物品的制作”案例則是源于在生活中水瓢使用不滿意的問題,啟發學生對水瓢進行改善,設計尖嘴優化水瓢,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其他帶尖嘴尖角物品的應用,通過“發現問題—模仿創新—拓展實踐”環節,鼓勵學生應用所學技能進行創新創造,服務于真實生活,在作品物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 層次性原則
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技能水平以及學習潛力方面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任務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動力和促進學生發展。層次性是指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設計的任務應分層遞進,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求,如設計“基礎—中級—高級”三個層次,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挑戰和成長。基礎層任務為初學者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支持;中級層任務則通過引入一些高級功能和挑戰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新思維;而高級層任務則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跨學科的設計思考和實踐探索。
例如,橋梁設計項目活動的分層任務設計,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提出相對簡單的任務,學生只需按照案例中的橋梁設計給定長度、寬度和承重能力等參數進行建模和渲染即可,通過完成基礎任務,學生可掌握3D建模的基本操作,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對于已經掌握基礎操作的學生需要設計更具挑戰性的橋梁設計任務,要求學生根據給定的場地條件、交通流量和承重需求,自行設計一座橋梁,學生需要考慮橋梁的結構穩定性、美觀性和實用性,并運用所學的3D建模技巧進行創作,還可引入一些高級功能,如橋梁的力學分析和優化設計,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更具創新性和實踐性的橋梁設計任務,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一座具有獨特風格和功能的橋梁,學生需要綜合考慮橋梁的地理環境、文化背景和社會需求等因素,進行跨學科的設計思考,甚至可以引入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直觀感受自己的橋梁設計成果。
6 綜合性原則
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優化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是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一大特點。綜合性是指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在知識層面要體現跨學科和大單元的概念,在學科素養層面要體現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活動組織層面要與信息科技第二課堂活動有機融合。因此,在項目活動案例的主題確定和活動設計時應融合多學科知識,采用綜合性高的活動案例。
例如,“未來校園設計——母校校園沙盤制作”項目活動作為3Done校本課程的最后一個主題活動,要求學生結合學校現有地理、建筑、文化與校園環境,大膽暢想,設計制作一個十年后母校校園的沙盤展示模型,并設計模擬實現沙盤相關的聲光電的效果。該項目需要學生走訪校園、查閱資料、了解學校歷史、規劃設計校園建筑等,涉及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地理建筑、力學電學、藝術音樂等多學科知識,要求分小組利用多個課時共同完成項目,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單元項目活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效融合了通用技術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對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工程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技術責任得到了綜合體現,同時又可作為學校人工智能創客與通用技術科創制作第二課堂主題活動。
總之,3Done校本課程對提升學生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有重要意義,課程教學實施的核心是項目活動案例,如何選擇恰當的活動案例,關鍵是看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3Done校本課程的情感,能否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3Done校本課程項目活動案例的設計原則將發生變化,需要將先進的技術和理念融入到案例設計中,以適應更高的教學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平.通用技術項目化學習活動案例的選題原則[J].中學理科園地,2022(3):33-3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