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遞進式落實的意義與價值,包括落實語文要素、提高教學效率以及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詳細探討語文要素遞進落實的策略,包括識字方法教學、漢字書寫規范教育、詞語積累與運用能力提升、句子結構理解與表達能力培養以及閱讀方法指導等。這些策略旨在通過遞進式的教學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實現語文要素的全面落實。期待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效的實踐參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文要素;遞進式落實
作者簡介:覃美蘭(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三里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和綜合素養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然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知識點的零散化和能力培養的斷層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鑒于此,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要素的遞進式落實路徑入手,探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
一、語文要素遞進式落實的意義與價值
在教育實踐中,教學方法的革新與發展一直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其中,語文要素的遞進式落實作為一種有效策略,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逐步積累語言知識,掌握閱讀、寫作、聽說等基本技能。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鞏固基礎,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逐層深入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1]。最后,在遞進式學習中,學生需要不斷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可以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學生還需要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這可以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此外,遞進式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其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語文要素遞進落實路徑
(一)識字方法教學
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識字方法的掌握是至關重要的。以下將圍繞直觀識字和聯想識字的方法,探討如何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字。
直觀識字是一種通過圖片、實物等直觀手段來幫助學生認識字詞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示字詞對應的圖片或實物,讓學生直接觀察漢字的形狀,猜測字詞的含義,從而建立起字詞與實物的聯系。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記憶效果。例如,在教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識字”時,對于“天”字,教師可以展示藍天白云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理解“天”指的是我們頭頂上的廣闊空間;學習“地”字時,展示大地的圖片,讓學生理解“地”指的是我們腳下的土地;在“口”字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觀察同學的嘴巴,告訴他們這就是“口”,用于說話、吃飯等,并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理解“口”的功能。
聯想識字則是通過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詞。這種方法將字詞與圖像、故事等關聯起來,形成一個有趣的記憶點,從而加深學生對字詞的印象[2]。例如,在學習“休”這個字時,教師將“休”字拆解為“亻”和“木”兩部分,并通過描述一個場景——一個人(亻)靠在樹上(木)休息,幫助學生將生動的畫面與“休”字聯系起來,產生情感共鳴。這種教學方法利用了學生對圖形的敏感性和記憶優勢,使得復雜的漢字學習變得簡單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率,同時讓他們對漢字的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漢字書寫規范與技巧訓練
在漢字書寫規范與技巧訓練中,首要任務是確保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和結構。這一基礎訓練對于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和水平至關重要。
在規范書寫方面,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坐姿和握筆姿勢的糾正。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能夠確保書寫過程中的穩定性和舒適性,進而提高書寫質量。同時,教師還需要強調漢字的基本筆畫和筆順,這是構成漢字的基礎元素,掌握它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書寫漢字。
在技巧訓練方面,教師可通過筆畫練習和結構規律分析來提高學生的書寫速度和準確性。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可逐漸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書寫規律,并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和整體美感,使他們的書寫更加美觀、端正。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最基礎的筆畫開始教起,如橫、豎、撇、捺等。例如,在“木”字的教學中,教師先示范“木”字的正確書寫順序,然后引導學生反復練習,直到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這個字的書寫規范。通過反復練習,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筆畫,為后續學習復雜的漢字打下基礎。另外,教師要強調筆順的重要性,并教授學生正確的筆順規則。例如,漢字的筆畫通常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書寫的,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和組織練習,讓學生逐漸掌握這些規則。在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方面,教師需要講解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等常見形式。通過分析漢字的結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每個漢字的書寫順序和筆畫組合方式。例如,“好”字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漢字,教師先示范左右兩部分的書寫順序和組合方式,然后引導學生練習。同時,教師可以將具有相同結構特點的漢字進行歸類,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提高書寫準確性[3]。
(三)詞語積累與運用能力提升
在語言學習中,詞語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是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因此,提升學生的詞語積累與運用能力,對于提高其整體語言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詞語積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沒有豐富的詞匯量,就無法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積累詞語,擴大詞匯量。在閱讀中,學生會遇到許多新詞匯,他們可通過上下文和語境來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語言體系中。在寫作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
詞語運用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教師應該注重詞語的運用訓練,如為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他們做造句、填空等練習,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或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寫作等活動,讓他們在實際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詞匯,從而提高他們詞語運用的準確性和豐富性[4],進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句子結構理解與表達能力培養
句子結構理解與表達能力培養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句子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其結構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意義表達效果。一方面,理解句子結構是基礎。句子由主語、謂語、賓語等基本成分構成,它們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句子的基本意義。學生需要掌握這些基本成分的作用和用法,以便在理解句子時能夠準確抓住關鍵信息。另一方面,表達能力培養是目標。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際運用,學生可以逐漸掌握如何更準確地運用句子表達自己的思想。這需要學生在寫作時注重句子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以及詞語的選用和搭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句子的表達效果,使語言更加準確、流暢。
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句子結構理解與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通過“誰(什么)干什么”“誰(什么)是什么”“誰(什么)怎么樣”等基本句式,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基本構成。例如,“小明在寫作業”符合“誰干什么”的結構,“小狗是動物”符合“什么是什么”的結構。在學生掌握基本句式的基礎上,教師可逐步引入復合句的教學。復合句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組成,能表達更復雜的思想。例如,“小明不僅學習好,體育也很棒”就是一個復合句。教師可鼓勵學生將簡單的句子擴寫成更具體、更生動的句子。例如,將“我很開心”擴寫為“我今天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玩游戲,玩得很開心”。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五)閱讀方法指導
在閱讀時,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閱讀方法包括預覽、細讀和復讀等,它們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還能夠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預覽是在正式閱讀前,通過瀏覽文章的標題、小標題、引言、結尾以及段落首句等關鍵部分,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和結構,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目標,有針對性地閱讀。細讀是在預覽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此時,學生需要逐字逐句地閱讀,理解每個詞語、每個句子的含義,并思考和歸納文章主旨。細讀是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核心。在細讀之后,學生需要復讀文章,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5]。復讀時,學生可以深入研究文章中的難點、重點以及自己尚未理解的部分,直到完全掌握。
以《花鐘》一課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預覽、細讀和復讀,來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提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預習階段,教師先展示一張瑞士花鐘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如“你們最想知道花鐘的哪些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學生提出“花鐘是由哪些花組成的?”“為什么用花做成的鐘可以表示時間?”等問題,這些問題將成為后續閱讀的線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細讀階段,教師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引導他們關注文章的中心句和關鍵詞。例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學生找到中心句“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并畫出描寫不同花開放時間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來描寫花的開放的。在復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學生總結出文章是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來組織的,以及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來描寫花的開放等。通過預覽、細讀和復讀,學生不僅深入理解了《花鐘》的內容,還提升了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要素的遞進式落實路徑是一條科學、有效的教學路徑,這種遞進式的教學路徑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掌握了識字、寫字、造句和閱讀等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未來,應當繼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進一步探索和實踐語文要素的遞進式落實路徑,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逸靈.淺談統編語文教材單元要素遞進式學習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20):39-40.
倪思春.統編語文教材單元要素的“遞進式學習”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5):33-35.
朱潔.循序漸進:單元語文要素落實的有效路徑[J].小學教學參考,2020(1):18-19.
吳美華.樹立單元整體意識將語文要素細化為教學目標[J].江西教育,2022(35):18-21.
劉小偉.論語文要素“支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田忌賽馬》為例[J].教師博覽,2020,10(3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