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電視連續劇《大清藥王》播出之際,編劇之一的張永和先生(國家一級編劇、著名戲劇研究家)說:“同仁堂樂家對中國革命作出過特殊貢獻,值得大書一筆?!庇谑牵蓮埾壬┽樢€,記者當時采訪了樂家在京人士中年齡最大的樂俠先生。
樂俠先生講述了如下故事——
樂家從清朝康熙年間樂良才到京創業,傳至樂俠,已經是第十四代。
樂俠的曾祖父樂仲繁在兄弟四人中行二,就是說,樂俠先生是二房的。祖父在四房大排行中排第十五。
樂俠的父親樂元可,從小在藥鋪里當學徒;母親李錚,出生于小職員家庭,娘家較窮。
樂俠的外祖父去世以后,外祖母帶著念中學的舅舅住在樂家,由樂俠的父親供養。
日偽統治北平時期,樂家來了一位親戚,他是二房第十三姑奶奶的兒子,名叫楊寧,又名楊德修,早年畢業于北京師大。論輩分,樂俠叫他表叔。他的公開身份,是銀行職員,實際上是我黨地下工作者。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楊寧覺得樂俠的父母有一定的進步思想,有可能發展成為自己的同志。經上級批準,楊寧經過一番啟發、引導,喚醒了他們的愛國覺悟,吸收他們參加了黨的地下工作。他們為楊寧保存過情報,資助一批進步青年去了我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其中有樂俠的舅舅。
在楊寧的帶動下,樂俠也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樂俠的妹妹也參加了抗日工作??箲饎倮跋?,楊寧不幸被捕入獄。不久日寇投降,身份已經暴露的楊寧,出獄后帶著樂俠的妹妹李俐(她隨母姓),撤回了解放區。據說到了解放區后,曾引起不小的轟動:同仁堂的千金小姐也來參加革命了。
楊寧走后,黨組織又派來一位同志和樂俠的母親李錚聯系。這位同志公開的名字叫李才,是“怡和化工廠的營業部主任”,真名張有恒,是中央社會部派到北平做地下工作的。他交給樂俠母親李錚的任務,是保管社會部的活動經費。
當時北平在國民黨統治下,物價飛漲,貨幣天天貶值。張有恒把拿到的經費交給李錚,再由樂俠的父親將紙幣兌換成銀圓、美鈔、金條保存起來——所以后來有人說,李錚同志是黨的“秘密金庫主任”。樂俠的父親曾奉命用“金庫”的錢購買藥品、軍用手表等物資,通過張有恒送到解放區去。而送往解放區的全部中成藥,都是樂俠的父親從同仁堂拿的,也就是說,同仁堂曾經無償地向解放區提供過自己的藥品。解放后,張有恒曾經對樂俠說:“ 你知道嗎?賀老總用的煙斗,還是你父親給買的呢?!?/p>
1948 年6 月15 日,張有恒在東安市場五芳齋與李錚接了頭,從李錚手里接過50 萬元現款的法幣。
從五芳齋出來,張有恒按約定時間,乘三輪車到東四與劉致祥接頭,不料在接頭地點與一個國民黨特務遭遇了。逃跑時,他被特務用手槍打傷了腹部。特務以為他跑不了了,轉身到馬路對面去叫汽車。張有恒乘機捂著腹部的傷口拼命奔跑,拐進胡同,脫了身。
事后,李錚接到張有恒的電話:“買賣做不成了,我要去外地,不跟你聯系了。我哥哥會來找你……”
解放軍圍城前一個月,張有恒的“哥哥”趙明來了。李錚將保存的經費全部交給了趙明。不久,北平解放。
1957 年上演的電影《地下尖兵》的編劇劉致祥,1979 年曾經在《新觀察》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金庫主任》,說的就是樂俠母親李錚為地下黨保管經費的事。后來瀟湘電影制片廠拍過一部影片《秘密金庫》,主人公也是以李錚為原型的。導演為拍這部電影,專程去廣東訪問過張有恒(解放后曾任廣東省安全廳廳長);編劇也來京采訪過樂俠。
“文革”中,樂俠的表叔楊寧遭迫害,死于秦城監獄。樂俠的父母也受到不公正待遇。樂俠的父親于1970年去世。
落實政策后,組織上給樂俠的父母發了10 萬元錢。1981 年李錚去世后,樂俠兄妹遵照她的遺愿,將這筆錢全部捐給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北航用這筆錢設立了李錚獎學基金。
(摘自《北京晚報》3.30)